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探析

2015-01-29 10:44韩双双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见专家因子

杨 玲,韩双双

1 研究目的

体育文化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体育文化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体育知识和体育活动为载体,传授特定的体育意识、价值观等,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体育品质、体育道德规范的文化层面的学校体育的精神教育;广义的体育文化教育,是指以学校范围内的体育精神、体育制度、体育物质等所有体育文化现象为载体,通过教师引导、实践体验、环境熏陶等,促进学生道德、情意、规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1]的文化层面的学校体育的精神教育。

参考卢元镇教授对体育文化的界定“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2],本研究以广义的体育文化教育为范畴展开。依据教育科学相关原理,教育的实施必然要受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与制约[3]。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因教育本体的特殊性,与一般学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隐蔽性决定了教育环境的复杂;依托性决定了教育载体的宽泛;“精神教育”这一本质属性又决定了教育内容的抽象[4],可见影响教育的因素是多方位、多层面的。筛选分析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体系的规范,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有序开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高校体育、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等相关文献资料;网上浏览了全国不同地域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方案及呈现,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形成研究的基本理念,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长期从事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传播的相关专家,就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本质内涵、影响因素进行访谈,并在研究设计、问卷制作、内容选择上向专家们请教。

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长期进行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教师及管理干部,经课题组集中讨论,按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形成初步问卷。问卷围绕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问题,分闭合式与开放式两种。通过走访、电话网谈,以及学术会议面谈等方式,就闭合式问卷中因素的选择、开放式问卷中内容的涵盖等进行意见征询,最终形成专家问卷调查表。

采用特尔斐法,在选定的一组专家中进行调查。经过多次探讨,专家意见趋于一致。闭合式问卷按照“重要”“较重要”“一般”“较不重要”“不重要”分别赋予9、7、5、3、1分值进行权重打分。通过专家“意见集中度”与“意见协调度”两个维度来分析因子的重要程度,主要是对影响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因素进行筛选;开放式问卷主要是对这些因素与教育本身的关系、因素间内涵与外延的交叉,以及整体因素合理性等问题进行意见征询,综合两类问卷调查,得出最终结果。

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按需要完成数据编码、录入,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筛选

3.1.1因素的提出结合体育文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在文献查阅、专家走访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组集中讨论,对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分析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分支,首先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它又是一种特殊文化,需兼顾文化的传播特性。讨论初步归纳出4个体现教育过程结构、2个体现教育环境条件的因子,共6个。鉴于这些因子概括性强,不能很好地呈现它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区别,为了清晰地表达这种特殊教育,又分别下设二级因子,共计18个(见表1)。

表1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第一轮)一览表

3.1.2因素的修正采用特尔斐法,选定一组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问卷分指标权重打分和开放式意见修正两种;通过统计专家对各项指标的意见密集度与意见协调度来分析各项指标。专家的“意见密集度”以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专家的“意见协调度”以各指标所得分值的变异系数表示。变异系数越小,指标的协调程度就越高。各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和变异系数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

(1) 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主因子结果分析:在主因子重要程度调查中,专家对五项指标意见集中度较高(大于8.0),且变异系数小。表示专家对此五项指标认可度较高,故保留;对“人文环境”意见集中度较低(小于7.0),但变异系数较大。说明专家意见分歧大,不宜直接删除,作暂时保留(见表2)。

专家意见分析:有专家认为,“人文环境”与“物资条件”都是属于环境条件因素,可合并为一;另有专家认为,“人文环境”在“目标理念”“教育平台”中隐性包涵了,可不单独列出。鉴于体育文化不同于一般教育,人文环境影响在教育中意义重大。经过几轮的意见反馈征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人文环境是影响体育文化教育的特殊因素,尽管可以包含在大类的环境条件中,或隐含在其他因素中,为了表现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宜作保留;并建议将“物质条件”改为“物质环境”,因为物质有质性的硬性条件,也有物质意蕴的软性成份,用“环境”更为确切。

表2 影响因素主因子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一览表(第一轮)

二级因子结果分析:在对次因子的调查统计中,意见集中度低于7.0的指标有5个(见表3)。其中2项“组织管理”“组织机构”变异系数小。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故删除;尽管其余3项“领导态度”“教师素质”“工作机制”意见集中度较低,但变异系数较大。说明专家有较大的意见分歧,故暂时保留。

专家意见分析:“组织管理”“组织机构”虽然重要也是必要的,但它可包含在相邻的“工作机制”中,不必罗列重复;“领导态度”作为“教育理念”的下位指标,过于微观,宜在同一层面上措辞;“教师素质”作为“人文环境”的下位指标过于定向,且“教师素质”与“师生认知”“体育氛围”有交叉之处,而人文环境中“人际环境”是不可忽视的指标,但没得到体现。有专家还建议在主因子“教育平台”下增设能反映平台教育实质或特色的指标。

表3 影响因素次因子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一览表(第一轮)

综合以上意见,在作讨论分析后对指标作如下修正:

①将主因子中的“物质条件”改为“物质环境”,可以体现物质质性条件与物质意蕴;②二级因子“领导态度”改为“政策导向”,可以体现它与“目标理念”意识层面上的一致度;③在主因子“管理评价”下增添“制度条例”,可以客观显现规范约束对教育行为的影响;④“教师素质”改为“人际环境”,可以为学生构筑体育情感体验的人际关系;⑤二级因子“评价机制”专家认可度虽然高,但有专家认为当前体育文化教育规范程度不高,对学习主体不好予以定性或定量的评价。评价对象重点宜在于组织部门(如院、系以及相关机构),对单位或部门进行目标评估,这样更能促进当前体育文化教育的开展。故将“评价机制”改为“目标评估”;⑥在主因子“教育平台”下增设反映平台教育特点的指标“平台特色”。

(2) 第二轮专家问卷分析。第二轮调查中,专家对主因子意见较为集中(见表4),6个指标意见集中度均大于8.0,表明专家意向一致。

表4 影响因素主因子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一览表(第二轮)

修订后的二级因子调查统计表明,专家对“平台特色”“制度条例”“目标评估”3项指标意见集中度小于7.0(见表5),其中“平台特色”变异系数小,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故删除。

专家意见分析:有专家指出“制度条例”与“工作机制”在内涵上仍有交叉之处;此两个二级因子都是属于管理类的,虽然说指向不一样,但性质一样,建议合并。笔者认为,一直以来高校体育文化教育都是以一种自由接受式呈现,缺乏规范性,而教育管理是规范工作的源头,设置机构、建立机制是现阶段的首要工作。经过讨论反馈后,“工作机制”保留,对“制度条例”作词面意思修正。

大多数专家认为“平台特色”仍然不能代表平台教育实施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已有的“平台设计”“活动方案”两个反映平台教育的客观要素,建议增设反映平台教育的主观要素。另外,部分专家认为“目标评估”指向性太单一。尽管对学生的考查量化艰难,从教育的规范性、完整性出发,评价还是应该从教与学两个维度进行。

结合专家意见,对二级因子作如下修正:

①将“制度条例”改为“管理制度”,强调平台机构组织的管理以及日常教育事务管理等;②以“参与形式”替代“平台特色”。“参与形式”主要是指学生参与平台教育活动的情况;③将“目标评估”改为“教育评价”,包括对组织实施部门的目标评估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两个方面。

表5 影响因素二级因子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一览表(第二轮)

(3)第三轮专家问卷分析。第三轮调查中,专家对主因子无异议,与第二轮调查意见一致(表4)。表明对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影响的几个大的层面具有共同认识。

在对二级因子的调查中,专家对所有指标进行了重新比较,大多数专家认为能较好地涵盖主因子的内涵与外延。但仍有专家认为有些关键因素体现不太明显,如教师的教育能力。由于包含了教师文化素养的内练与外展,是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因素,宜单独列出。

在进行意见反馈后,集合大多数专家意见,将“教育手段”合并到“教育方法”之中;“教育能力”列为“策略方法”的下位指标。

表6 影响因素二级因子意见集中度和意见协调度一览表(第三轮)

3.1.3因素的确立经过专家对三轮问卷的修订,最终筛选出影响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因素(见表7)。

表7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一览表

3.2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目标理念: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思想要素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标准;理念是抽象化了的意识,是实施教育的思想指南。本研究中,“目标理念”以较高的意见密集度得到了专家的认可。结合体育文化教育的特点,笔者将涉及到教育理念树立的人群归纳为三个层面:其一是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是参与主体呈现出的体育文化意识形态;其二是教师的客体认识,是对体育文化这种特殊教育指导作用的认知,是参与客体教育思维、理念和行动方式的体现;其三学校对体育文化教育的政策导向,是学校上层对体育文化教育功能的认识,表现为“文化育人”理念下促成高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制定、桥梁渠道沟通、实施平台搭建等[5]。

体育文化教育是体育文化活动中主体在意识层面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意识层面的实践活动一旦受到价值观念、目标理念、学习方向、行为方式等主动的、有序的引导,将会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3.2.2教育平台: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核心要素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分支。不仅离不开教育平台这一阵地,而且作为一种显性与隐性交融的精神教育。打造科学、合理及可操作的平台有着贯通整体教育过程、连接不同时空要素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调查表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平台的构建涉及到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平台模块设计。它是指教育平台的类别,是按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过程和体育文化吸收阶段中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而设计的不同教育场所;二是活动方案。包括确保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能顺利圆满实施的步骤、办法细则等;三是参与情况。指学生参加这些平台活动的方式比率。由于平台的类别不一,参与方式存在着一定区别,有时也包涵在具体的方案中,因此是唯一反映平台教育的主观要素。

体育文化教育是一种精神行为教育。它依托于体育课堂、体育课外活动以及一切促进体育发展的文化现象,同时它还与高校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及社会适应教育相辉映。由于教育环境复杂,过程阶段长久,影响效果持久[6],因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平台是高校体育文化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3.2.3策略方法: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文化呈现的是一种自由接受式教育,是以学生自我尝试发现体育文化内容、自我完善体育文化素养为主的体验认知的过程。这种单一的教育形式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强教育者的主导性,运用科学合理教育策略方法手段,教会学生发现、尝试并实践体育文化内容,将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7],是提高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效率的关键。

本研究的第一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专家对“策略方法”以及所涉及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能力”三个维度的指标认可度高。教学策略是为实现体育文化教育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教育方法是教育的策略性途径。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促进学生道德、情意、规范等非智力因素发展而展开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产生很大程度依赖于不同环境中教育方法的恰当选择;教育能力是指体育文化教育中教育者所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教育技能。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教育策略、方法及手段以较高的认可度呈现在影响因素中,表明了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

3.2.4人文环境: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基础要素高校体育人文环境是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特定的体育精神环境和体育文化氛围。它对人的心理有辐射作用,在意识及行为层面上规范着全体师生,发挥着隐性的教育作用[8]。本研究调查显示:高校体育人文环境主要表现在体育传统、体育氛围、人际环境等三个方面。体育传统包含了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活动等。它是高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惯例做法;体育氛围是师生对体育文化活动或参与这些活动所持的态度及表现,是体育文化教育理念认知的外放;人际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体育情感体验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体育人际环境构筑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表现。

杜威认为,学生在学校可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通过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感染和通过和别人交往在无形中学习吸收到的。高校体育文化这种较为抽象的教育,更是需要有意识与无意识教育的交替影响[9]。

3.2.5物质环境: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前提要素体育物质环境不仅影响了运动参与者的感觉与效果,而且构筑着运动参与者自身的器物文化。它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本研究调查显示,体育物质环境作为影响体育教育的主要因素,不仅包含学生在校进行体育活动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等,还包括能产生体育文化意蕴与体育文化知识的体育雕塑壁画、音像制品、图书资讯等。

场馆、器材、设施是体育文化教育开展的物质基础。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往往来自于对场地器材的满足;体育雕塑、壁画及音像制品是高校体育活动的物理记忆符号[10],由这些质性标识而营造出的良好的体育人文氛围能促进学生对体育的深度理解;图书音像资料与传媒资讯都是体育文化教育的手段工具,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积淀受教育者体育文化知识。无论是体育物质的质性本身,还是它所产生的文化意蕴,以及所承载的体育精神文化、体育文化知识等,都作为前提条件因素影响着运动参与者的体育文化教育。

3.2.6管理评价: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根本要素管理与评价在任何领域都发挥了调控资源、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等作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的管理,就是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的人力、财力、物力等作用。调查研究表明,遴选的工作机构、管理制度两个范畴指标[11],不但显现了教育的管理层面,还体现了体育文化教育亟待规范与加强的管理内容。高校体育文化中的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了价值判断。它既是对教育质量的检查与评估,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基于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现状,笔者将影响教育的评价指标定位在各机构的组织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两方面。

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范围广、空间大。它既需要在体育课堂中将体育文化作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进行传播,又需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自由情景里领略运动带来的身心俱佳的体验,还需要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环境氛围,使学生受到感染影响。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管理与评价是规范这种庞大体系的体育教育的根本。

4 结语

影响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主因素有目标理念、教育平台、策略方法、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管理评价等6个,与之相对应的二级因素共计18个。这些因素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过程中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其中目标理念是教育的思想要素、教育平台是教育的核心要素、策略方法是的教育关键要素、人文环境是教育的基础要素、物质环境是教育的前提要素、管理评价是教育的根本要素。它们共同作用,影响着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实施与教育效果的彰显。

[1] 杨玲.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80~88.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杨玲.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4(8):34~42.

[4] 李志义.高校体育文化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理论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96~98.

[5] 王志明.拓展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新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4):112~113.

[6] 任莲香,虎晓东.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作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1~115.

[7] 徐伟,姚蕾.回到原点的思考:大学体育的人文教育规复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4):99~108.

[8] 王智慧.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4):30~31.

[9] 秦勇.力效和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4):123~125.

[10] 李康.基于WSR方法论的高校体育文化构建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89~91.

[11] 顾春先,邬红丽,肖波,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42~47.

猜你喜欢
意见专家因子
致谢审稿专家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