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推拉理论的实证分析

2015-01-29 10:44许登云乔玉成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拉力中老年人动机

李 强,许登云,乔玉成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早已广为人知,然而时至今日不仅仍有许多人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而且还有许多人从锻炼队伍中退出。如何解释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为何有的人能够坚持下去,而有些人却半途而废?怎样说服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机制,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拟从推拉理论视角对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的动机、动力、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分析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为有关部门制定有效锻炼行为保持和促进策略提供参考。

1 理论背景

推拉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E·G·雷文斯坦(E.Ravenstien)在《人口转移》一书中提出,当时称为“人口迁移法则”。该法则奠定了推拉理论框架的雏形。此后,巴格内(D.J.Bagne)、迈德尔(G.Mydal)、索瓦尼(Sovani)、贝斯(Base)、特里瓦撒(Trewartha)等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8]。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李(Everett S Lee)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拉理论。推拉理论首次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划分为“推力”和“拉力”[1]。认为人口转移是两种不同方向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成人口转移的力量;一种是阻碍人口转移的力量,即存在着驱动力和制动力。在人口迁出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推力”,把原居民推出其常居住地。产生推力的因素有自然资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村劳动力过剩、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等。但在迁出地存在“推力”因素的同时,也存在着“拉力”因素,如故乡情结、饮食习惯、家人团聚等。只不过相比较迁出地的“推力”作用比“拉力”作用大,并占有主导地位。同样,在转入地也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拉力”因素把外地人口吸引过来。产生“拉力”的主要因素是:较优越的经济、文化氛围、较高的工资收入、较好的生活水平等;与此同时,转入地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人口转入的“推力”因素,如就业歧视、居住条件差、激烈的工作竞争环境等。但综合起来,人口之所以迁移,转入地的“拉力”必定比“推力”更大,占有主导地位,否则人口将不会流动[2]。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人口流动研究领域引起较大反响,并被广泛用于解释农民工流动、水库移民搬迁与回迁、大学生就业、旅游、保险、青少年犯罪、婚外恋、青少年性行为、公务员管理、海外人才回流、城市用工荒、城市外来人口滞留、农转非等社会现象。

参与、坚持与中断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机制一直是国内外锻炼行为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近30年来,学者们[3—7]在动机理论、行为理论、驱动力理论、生理心理效益理论、健康信念理论等锻炼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证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影响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较多,包括个人的心理、生理、经历、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环境等因素。这其中就包含有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推力、拉力、制动力因素,但没有对此进行归纳、验证、形成理论。笔者认为,锻炼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是锻炼主体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推拉理论来解释更具科学性。

2 坚持体育锻炼的概念界定

坚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义为坚决保持住或进行下去。关于“体育锻炼坚持性”的概念界定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共识。张力为、任未多认为:“锻炼坚持性”是用来描述人们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的特征,人们是否长期坚持规律性的体育锻炼,是衡量体育锻炼能否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8]。沈文艳认为,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稳固的运动性条件反射(动力定型)。它是长期参与锻炼(多次重复刺激)形成的一种锻炼习性;(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体育锻炼坚持性应当变成一种具有自觉性的行为模式;(3)锻炼者形成稳定的坚持性以后即会成为一种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4)由于经常的体育锻炼增强了锻炼者的体质,调节了身心状态,获得了良好的身心效应,因此又能保证体育锻炼得以有效地坚持下来[9]。笔者参照上述释义,根据肖焕禹和方立提出的体育人口标准水平(每周锻炼2次以上,每次锻炼30min以上,运动强度适宜)[10],将锻炼持续1年以上者界定为坚持体育锻炼者,持续2年以上者为锻炼习惯形成者。

3 研究假设

(1)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常常涉及到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部条件是诱因。诱因可分为正向诱因和负向诱因。正向诱因具有促使行为发生发展的作用;而负向诱因具有促使个体逃离或躲避的作用。为此,笔者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由“推动动机”和“拉动动机”构成,决定是否参加或坚持体育锻炼主要取决于“推动动机”和“拉动动机”的大小和方向。

(2)按照推拉理论,锻炼行为的发生发展是锻炼者自身的“推力”和锻炼环境的“拉力”交互作用的结果。锻炼者自身的推力包括内在推力(动机)和内在支撑力;锻炼环境的“拉力”主要是环境吸引力。当然,推力又可分为正向推力和负向推力;拉力也可分为正向拉力和负向拉力。为此,笔者提出第二个假设:

H2:按照力学原理,推力与拉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故它们的合力朝着一个方向,即把人的锻炼行为牵向体育锻炼;反推力与反拉力的方向一致,即把人从锻炼行为中牵出。至于是否参加或坚持体育锻炼,则取决于这四种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即:推力和拉力是促使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驱动力;反拉力和反推力是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制动力。两种力量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着是否参加体育锻炼、能否坚持下去以及坚持体育锻炼的程度。

4 研究设计

4.1 半结构式访谈

根据研究需要,笔者分别选取已形成锻炼习惯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月少于一次)的中老年者各8人作为访谈对象,对每个访谈对象进行为时40~60min 的半结构性访谈。访谈提纲由研究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及研究目的编制。主要访谈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受访者参与锻炼的情况;二是能否坚持下来的原因。其中,就影响运动坚持性的驱动力因素,根据国外研究资料将重点考察两大因素: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参与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内在支撑力以及主观障碍;外部因素主要了解锻炼环境的吸引力、周围人群的推动力、客观障碍和外部阻力。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4.2 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以前人的研究资料和笔者访谈得到的主要结果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考虑到锻炼行为的变化是一个驱动力和制动力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在编制问卷时将整个问卷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旨在收集锻炼人群和退出锻炼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等,以期找出两类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在坚持或中断体育锻炼中的特点;第二部分内容旨在了解推动锻炼人群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内容包括内在推力指标7项、内在支撑力指标3项、外部推力指标5项;第三部分内容旨在了解拉动锻炼人群坚持锻炼的因素,包括锻炼空间场所环境指标3项、锻炼场所文化环境指标5项;第四部分内容旨在了解锻炼人群中断体育锻炼的原因,包括内在制动力指标14项(其中主观障碍7项、客观障碍7项)、环境制动力指标6项。

表1 本研究访谈提纲

笔者按上述内容设计问卷,对被调查的问题进行定序测量。按非常同意、同意、说不清、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设计成表格。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体会在相应的等级下面做出标记,最后按照非常同意=5、同意=4、说不清=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予以赋值。本问卷经检测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为0.887,表明问卷量表可靠性较高。

(2)数据收集与分析。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至12月;调查对象为中老年人群(本研究设定被调查者年龄在40~60岁为中年,61岁以上为老年);调查具体时间分别在早上8:00以前、上午8:00—12:00、下午16:00—18:00,晚上19:00—21:00的不同时段。采取偶遇随机抽样法在临汾市的健身场馆、广场、街道、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发放问卷300份。由经过培训的4名调查员亲自发放,指导被调查者填写,并现场回收。

(3)调查问卷的回收:共回收问卷294份,剔除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为281份;其中坚持体育锻炼者185份,不经常参加或中断体育锻炼者96份,有效回收率93.67%。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2003、SPSS17.0、AMOS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根据变量性质和研究需要,笔者将采用描述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

5 实证结果和研究发现

5.1 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如表2所示,本次调查有效样本带有如下特征:男性(48.48%)比例略低于女性(51.52%),40~60岁的中年人群占到61.28%,大多数人拥有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68.01%),具有较好的身体状况(83.84%),已婚占到88.55%;从职业来看,按照百分比从多到少排序为:退休人员(35.35%)、公务员(13.47%)、个体经营者(13.47%)、普通职员(12.12%)、农民(7.74%)、工人(6.06%)、专业技术人员 (5.39%)、其他(6.40%)。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与分析通过对8位有锻炼习惯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笔者归纳出推动中老年人群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三大因素(见表3),即坚定的锻炼信念、良好的锻炼体验和明确的锻炼目的;最重要的三大拉力因素,即锻炼场所的便利性、锻炼场所的锻炼氛围和场地环境条件。

笔者通过对8位没有坚持体育锻炼习惯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归纳出中老年人群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理由(见表4)。即反拉力主要是缺少兴趣、缺乏技能和没有时间;而反推力则主要是去锻炼场地不方便、场所安全和秩序无保障、场所卫生环境太差。

5.2.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推力分析。锻炼心理学认为,锻炼需要和动机是激发锻炼愿望的主要动力因素,可作为内在“推”的因素,驱使锻炼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且决定锻炼行为的方向和强度;锻炼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活动体验可作为推动锻炼行为的内在支撑力,促使锻炼行为坚持下去;锻炼者的自身条件和社会支持均可作为推动锻炼行为的外部驱动力,促使锻炼行为的形成与持续。本次调查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内在动机、内在支撑力和外部推动力各题项按得分多少排序如表4所示。

表2 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注:表中括号中数据为百分比(%)。

表3 中老年人群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群最重要的内在推力(动机)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满足兴趣;最大的支撑力是良好的锻炼体验和坚定的信念;最大的外部推力是医生提示和同伴邀请。

此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推动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方面具有如下人口学特征: ①中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在于健身、健心和满足兴趣,而老年人群的健身动机则侧重于防治疾病、消除孤独、消磨时间。中、老年人群的内在支撑力各题项得分无显著差异,说明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效益和效果是支撑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外部推力方面,“医生提示”的信息权威性最强,号召力最大,是促使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最重要的外部推力因素。“同伴邀请”在中年人群外部推力方面显得较为重要,而“家人说服”在老年人群外部推力方面显得较为重要。②中老年女性人群更注重减肥健美、同伴邀请,而中老年男性人群更看重满足兴趣。③已婚者与未婚、离异、丧偶人群相比,更看重锻炼氛围和收费标准,而离婚、丧偶者更注重展示自我。④在职者与退休者相比,退休者在互动交流、消磨时间、医生提示等方面得分高于在职者,而在缓解压力、消遣娱乐、锻炼信念等方面得分要低于在职者。⑤学历水平越高,锻炼信念、态度得分越高;学历水平越低,锻炼体验得分越高。说明良好的锻炼效益和效果是低学历中老年人群坚持锻炼最重要的内在支撑力。⑥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越好,娱乐消遣和互动交流因子得分就越高;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越差,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锻炼动机就越强,“医生提示”的得分也越高。这说明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的动机与目标趋于一致。

表4 中老年人群没有坚持体育锻炼的理由

表5 影响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推力因素得分排序(n=185)

(2)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拉力分析。环境行为学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一定的行为模式重复地发生在一定的地点,则这一地点的环境必然有适合于这一行为的因素”。因此,不同的行为需要与所在的空间环境相匹配,特定的行为内容需要与特定的空间环境相兼容[11]。健身锻炼离不开锻炼场所。良好的锻炼环境,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可将锻炼者“拉”到健身场所,促使锻炼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拉力各题项按得分多少排序如表6所示。

表6 影响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拉力因素得分排序(n=185)

由表6可以看出,对中老年人群吸引最大的环境因素是锻炼场所的通达条件和锻炼氛围。这些因素均存在一定的人口学特征:①对中年人群吸引力较大的是锻炼环境和场所的设施设备,而对老年人群吸引力较大的则是便利的通达条件和场所的安全措施;②中老年男性人群比较看重锻炼环境和服务质量,而中老年女性人群更加看重通达条件和收费标准;③在职者与退休者相比,退休者更注重场所安全和活动形式,而在职者更在乎服务质量;④学历水平越高,对健身指导的要求越高。学历水平越低,对锻炼氛围的要求越高;⑤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越好,对场地设备设施要求越高。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越差,对场所安全和健身指导要求越高。这些人口学特征进一步说明,锻炼行为的坚持常常与锻炼环境的吸引力相兼容。

(3)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制动力分析。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制动力主要是指约束、抵消锻炼行为的反作用力,包括主观障碍、客观障碍和环境阻力,可用来解释人们为什么不去锻炼和中断锻炼。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制动力各题项按得分多少排序见表7。

表7 中老年人群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制动力因素得分排序

结合人口学因素分析发现:①中年人群的制动力主要是没有兴趣、没有时间、没有合适的场地以及其他娱乐项目的吸引;老年人群主要是没有兴趣、缺乏锻炼技能、家务太多和担心安全。②其他娱乐项目的吸引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小,被其他娱乐项目吸引的得分越高。③中老年女性人群在家务太多和缺乏锻炼技能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中老年男性人群;而中老年男性人群在应酬太多和没有合适的场地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人群。④难以满足兴趣爱好和没有合适的场地两项指标,没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婚姻等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且得分均较高。说明这两大因素在制约中老年人群坚持体育锻炼方面具有较为重要因素的作用。

5.3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分析行为资料内部关系、结构性的一种统计学技术。主要功能是从量表全部变量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人群的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12]。因此,因子分析法能比较全面地揭示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因素。根据统计学要求,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的整体进行巴特利特(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测度。在对本研究结果分析中,我们首先对推力、拉拉、反推力、反拉力各题项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进行统计检验。计算得到KMO值分别为0.817、0.687、0.690、0.713,均大于推荐值0.6;Bartlett球度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这说明本次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要采用主成分提取法。经方差最大旋转后,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抽取出若干个公共因子,并对因子载荷小于0.5的因子予以删除,然后对各因子进行命名与分析。

5.3.1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的推力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萃取法对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推力的14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共提取出公因子四个(见表8)。

表8 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推力因子分析

依据各题项的含义及其共同特点,将这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需要和动机”“社交与兴趣”“鼓动与说服”“宣传与教育”。这四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1.190%。表明提取出的四类主要推力因子可以概括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推动力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71.19%,并且“需要和动机”是四个推力因子中最重要的,可解释锻炼推力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37.028%。

5.3.2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拉力因子分析(见表9) 采用同样方法对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拉力因子进行分析,并在10个题项中提取出公因子3个。依据各题项的含义及其共同特点,将这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服务与管理”“氛围与花费”“环境与设施”。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与管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24.336%,显著高于“环境与设施”。说明了环境吸引力中的软环境吸引力对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影响明显超出锻炼环境硬件吸引力。

表9 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拉力因子分析

5.3.3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的制动力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提取法在14个反拉力题项和8个发推力题项中共提取出反拉力公因子四个和反推力公因子两个(表10、表11)。根据反拉力和反推力各题项的含义及其特点,将反拉力四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缺少锻炼时间”“家人支持不够”“内在支撑力不足”“身体原因”;两个反推力公因子分别命名为“锻炼场所条件限制”和“其他因素干扰”。

表10 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反拉力因子分析

分析结果可知:尽管笔者列出了制约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的22个题项,并提取出反拉力公因子四个和反推力公因子两个,但这四个反拉力公因子和两个反推力因子仅能解释锻炼制动力原始变量所包含信息的65.735%和67.645%。说明制约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十分复杂,除此之外,可能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表11 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反推力因子分析

笔者对影响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推力、拉力因子分析结果与促使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得分证实本研究的假设1(H1)成立。说明中老年人能否坚持体育锻炼确实与推力、拉力、反拉力和反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关系。

5.4 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机制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建立

根据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和制动力各题项得分以及因子分析的结果,笔者试图通过使用AMOS 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证实推力、拉力、反拉力和反推力结构的存在。但在检验测量信度和效度时发现,各模型信度和效度不甚理想。按AMOS模型修正方法进行修正[13],删除部分指标,结果推力模型和拉力模型的拟合指标较好(见表12,图1),但反推力模型和反拉模型拟合指标均较差,处于偏下水平(见表12)。分析其中原因可能与本次调查样本结构中不坚持体育锻炼的样本量过少有关。

表12 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推拉力模型拟合度检验

由表12和图1可以看出,本研究建立的推力和拉力模型具有较好的聚集效度,证实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三个推力维度(内在推力、内在支撑力和外在推力)和三个拉力维度(锻炼环境的服务吸引力、氛围吸引力和环境吸引力)对于锻炼坚持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基本解释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机制假设模型。至于反拉力维度和反推力维度能否成立,还需要加大样本量予以证实。

图1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推拉模型路径图

6 研究结论与促进策略

6.1 研究结论

笔者以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从推拉理论视角对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机制可用推拉理论予以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推力因子为自身的需要与动机。最重要的拉力因子为锻炼场所的服务和氛围;制约中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反拉力因子主要是缺少锻炼时间、社会支持不够和内在支撑力不足。最重要的反推力因子是锻炼场所条件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干扰。

(2)中老年人群参加或坚持体育锻炼的动力因素存在人口学特征,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3)中老年人群能否坚持体育锻炼,主要取决于推力、拉力、反拉力和反推力四种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当驱动力大于制动力时,中老年人群被推、拉到锻炼场所,参加锻炼;当制动力大于驱动力时,中老年人群就会退出或中断体育锻炼。

(4)本研究因子分析的结果仅能解释中老年坚持体育锻炼推力的71.190%、拉力的58.536%、反拉力的65.735%和反推力的67.645%,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也不十分理想。这说明影响中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相当复杂,其更深层次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6.2 促进策略

6.2.1激发锻炼动机,增强主体推力锻炼行为的动力主要借助锻炼者的自身推力,即锻炼者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动机则是在需要的推动下通过内驱力被引发。需要理论认为,需要是由质和量两方面因素构成。前者代表了动机的方向性,即要达到的目的;后者代表实现该目的的动机强度[14]。因此,要有效激发锻炼动机,首先要提高人们对锻炼价值的认识。只有当锻炼成为符合人们自身信念和价值观时,才能有效地促进体育动机的形成;其次,在锻炼过程中,锻炼行为只有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如积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功能体现,受到奖励等),锻炼动力才会得到增强,反之就会减弱。因此,提高锻炼者的自我效能感,加强鼓励作用均能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可达到达到固化动机的作用[15];最后,锻炼参与者往往具有一定的锻炼目标,并试图通过努力达到,使自己受益。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动机强度也就越大。因此,设定合适的锻炼目标,对增强内驱力、强化锻炼欲望、促使锻炼坚持下去具有重要的作用。

6.2.2改善锻炼环境,加大环境拉力良好的健身环境(包括锻炼场所,设施设备,锻炼氛围等)对健身者具有较大拉动作用,可将锻炼者“拉”向健身场所。锻炼场所的地理位置、空间规模、卫生、交通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器材设备、场所秩序、开放时间、活动氛围、锻炼群体规模、安全性、可进入性等均可成为影响锻炼坚持性的因素。因此,要想提高锻炼的参与程度,使锻炼者能够坚持下去,需要加大锻炼环境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增加锻炼环境的吸引力和外部支撑力。这对提高锻炼坚持性具有积极意义。

6.2.3加强社会支持,突破中间障碍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体育锻炼的参与与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支持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医生的建议。为此,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提出11条具体提高锻炼坚持性的建议[16]:(1)招募医生来支持锻炼计划;(2)减少受伤和降低难度并采用中等强度的锻炼处方;(3)提倡和其他人一同锻炼;(4)在锻炼计划上强调多样性和趣味性;(5)通过定期测验提供积极的强化( 正反馈);(6)在家庭和朋友中寻找锻炼计划的支持者;(7)在训练计划中要包含一个开放式的娱乐游戏;(8)建立规律性的运动;(9)运用进步曲线记录锻炼成就;(10)通过奖励系统认可参加者的锻炼成就;(11)提供高质量的、热情的锻炼专业指导人员。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影响锻炼坚持性的消极因素,提高参加者的兴趣、热情和长期坚持性。

[1] 崔丽霞.“推拉理论”视阈下我国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动因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52~55.

[2] 百科名片.推拉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108609.htm.

[3] 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84:191~215.

[4] Edmunds J , Ntoumanis N, Duda JL. Adherence and well-being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referred to an exercise on prescription scheme: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Psychol Sport Exerc 2006;7(5):219~238.

[5] Ingledew DK, Markland D, Sheppard KE. Personali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exercise behaviour[J]. Pers Individ Dif 2004;36 (5):1921~1932.

[6] Thurston RC.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vasomotor symptoms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depression : resul ts from the Harvard study of moods and cycles[J].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2006,13(4):553~560.

[7] Tsang HW, Fung KM, Chan AS, et. Effect of a qigong exercise programme on elderly with depress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1, 890~897.

[8]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沈文艳.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0] 肖焕禹,方立.体育人口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标准[J].体育科研,2005,26(1):7~10.

[11] 常乃军,乔玉成.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J].体育科学,2011,31(12):14~20.

[12] 包亚芳.基于“推-拉”理论的杭州老年人出游动机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11):47~52.

[13] 荣泰生.AMOS与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4] 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4):74~79.

[15] 徐育才.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拉模型”到“三力模型”的设想[J].学术研究,2006(5):22~26.

[16] 张春华.提高锻炼坚持性的实践指导——来自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建议[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5):596~598.

猜你喜欢
拉力中老年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