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戒”

2015-01-29 16:31林学启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总书记领导

林学启

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戒”

林学启

“心中有戒”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向县委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之一,这一要求虽说针对的是县委书记,但对各级党员干部都有普遍的警示教育意义。

一、科学把握“心中有戒”的基本要求

习总书记对“心中有戒”提出了“5个要”:要正确行使权力;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注意听取班子成员意见;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除了要遵守党纪国法、“八项规定”和各项规章、制度、条例等,还包括约定成俗的乡规民约,历史形成的道德规范等,这些纪律规矩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既有成文的,也有未成文的,都应该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心中的“戒尺”和行动的“边界”。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无论是什么文化背景,“心中有戒”都是对公职人员从政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提出的“戒心肥”理念和“心中有戒”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纪晓岚虽然官居尚书,又得皇上宠幸,但常以“心肥”为戒,认为“心肥乃万恶之源”,并指出“心肥”的两种主要表现是:一是贪心不足,二是权欲极强。正因为他时刻注意“戒心肥”,才能洁身自好,留下千古佳话。其实,不论是古代先贤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还是纪晓岚的“戒心肥”,到今天习总书记强调的“心中有戒”,贯穿其中的精髓就是一个“戒”字,即心中有戒惧、心中有底线、心中有红线,要知道哪些事能去做、哪些事不能去做;哪些话应该说、哪些话不应该说;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都要始终按纪律来约束、按原则去办事,不断地自我警醒、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做人不越界、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

二、只有“心中有戒”,才能行不逾矩

古往今来,名留青史的官员都是“心中有戒”之人,都是遵规矩、守纪律之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自觉地把党纪国法、公义廉耻作为心间戒尺,将干事创业、为人处世的根基放在从严自律上。他经常这样说,“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权以廉、持身以正的宝贵品质,正是今天各级干部尤需补充的精神钙质。不管时代怎么变,廉洁自律的要求不能松。东汉名士杨震,任东莱太守后,县令王密晚上带黄金十斤去拜访他。杨震当场拒绝,县令说是晚上,又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四知”的来历,后人就以此为堂号。杨震是个心中有戒的官员,他心中装着天地神灵,他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有监督的,所以自持甚严。

反观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的案件,尽管案件事实各有不同,但这些违法违纪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心中无戒”,视党纪国法如草芥,以至贪得无厌。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犯罪事实面前,承认自己的贪婪和私心:“我有两面人生。”一方面,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曾经也有正义、廉洁、奉献等正能量;另一方面,在个人利益至上的裹挟下,为填充个人欲望,他表现出贪婪的一面,以至于滥用审批权,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既想对外树立坚持原则、清廉正直的形象,又私下里放纵自己的欲望。欲望尽头是毁灭,在这种矛盾和扭曲中挣扎的刘铁男终于扯下了那张沉重的面具。2013年2月19日《检察日报》刊载了牡丹江报业集团原董事长郝永昌的一段忏悔语:总结自己的人生历程,可谓是欲望变化的“四部曲”——功名欲望使我奋斗成材,权力欲望使我步入辉煌,物质欲望使我意乱神迷,奢侈欲望使我坠入犯罪深渊。贪婪的欲望与正常的欲望相比,从没有被满足的时候,所得越多,进一步索取的胃口就越大。无休无止的欲望,逐渐导致世界观扭曲、人生观背离、价值观错位,最终必然导致生活目标的世俗化和思想行为上的腐败。因此,超越自身能力的权欲、钱欲、色欲要想得到满足,只能靠窃取。

诚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有正常的欲望无可厚非,但是,人之为人,并不是“欲望的洞窟”,凡事有度,一旦超过应有的“度”,理智变成疯狂,邪气压倒正气,美好化为丑恶。一些曾经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领导干部,就是因为私欲膨胀,而动摇了信念,背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成为贪欲的奴隶,最终沦为阶下囚。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伸手要不该要的东西,开口讨不该有的利益,无异于自掘坟墓。2014年12月22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潜逃美国的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回国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自首时说,整日不敢出屋,靠面包裹腹,白天只能像犯人放风一样,在不足十平米的斗室里转圈踱步,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

三、做到“心中有戒”,要树立“五观”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东南沿海地区兴起下海经商热潮,当时习近平同志针对宁德部分官员意欲为之的现象告诫某些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的底线,决心从政就要耐得住清贫,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让理智战胜贪欲,把握量与度,看清利与弊,掂量得与失。

第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怎样看待权力,怎样使用权力,这是权力观的基本问题。习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就告诉我们对待权力,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

第二,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党员干部的地位,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与所任职务联系在一起的。有领导职务才有领导地位,职务越高,他所拥有的权力就越大,掌握的信息质量就越高,可支配的资源就越多,号令所及的范围就越广。在这种情况下,摆正位置,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尤其重要。

第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少数党员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这种差距,因而忘记党的宗旨,于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抬头,群众观念淡漠,理想信念动摇,这些因素往往是腐败的思想根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

第四,树立正确的朋友观。党员领导干部的朋友圈,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爱好兴趣,也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这些年落马贪官看,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尽全力贴近掌权者,其目的非常明确,金钱、美色、亲情、友情多管齐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就是要把掌权者拉下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顾身份而去滥交朋友,就很难避免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习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商”交往要有道,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只是个人的私事,更是政治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第五,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心怀对法治的敬畏,既是一种纪律规矩意识,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法律的信仰、确立法治的意识,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李冬叶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总书记领导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