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2015-01-29 16:31徐峰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战争

徐峰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徐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参战国家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在这场决定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苏、美、英等国家结成联盟,团结带领爱好和平的人民,最终战胜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的篇章。习主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牢记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重温二战历史,探讨二战起因、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能力,有效维护人类和平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战争起因分析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因果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曾指出:1929年至1933年的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接着不是繁荣而是萧条。一部分帝国主义国家,或者认为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分赃过少,如日本与意大利;或者认为自己在上次战争中是损失的国家,如德国,就全副武装跑上了战争的舞台,企图用战争来脱离经济危机,避免资本主义的崩溃。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就是这样开始的。

(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崛起是战争的主要根源

列宁说过,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一战结束后,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逐步发展壮大,战争的策源地也基本形成。20世纪2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迅速发展的跳跃性、实力对比上的突破性,使原本落后的或被打下去的帝国主义国家迅速突起,并逐渐对一战所形成的旧格局提出挑战,一战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矛盾,反而使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最后只有诉诸武力。

德国是一战中的战败国之一,由于在一战中其经济基础没有遭到重大破坏,在英、美援助和支持下,到上世纪20年代末,工业水平超过英、法两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随着德国的崛起和重振军备,便向安定的欧洲秩序和世界秩序发出挑战。

意大利是个工业不发达的穷国,本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捞一把,但结果只捞到一块战胜国的空牌子。墨索里尼对此认为,意大利是“被损害了的胜利”,叫嚷要用武力为意大利取得“阳光下的地位”。

日本虽然在一战中夺占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和我国山东半岛的权益,但仍嫌获利较少而愤愤不平,针对限制日本独霸中国的《九国公约》,于1927年提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从此,日本军国主义穷兵黩武,时刻做着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称霸的准备。

(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二战爆发前,从整个国际局势来看,世界是有能力阻止或延缓战争的。这场战争不是突然爆发的,有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英、法、美等国缺乏全局观念,片面以本国利益为重,采取绥靖政策,养虎为患,最终导致战争的全面爆发。

同一战之前的世界相比,二战前的形势大不相同。一战前是帝国主义统一天下的时代,一战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在稳定世界局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安定,已形成一种历史潮流。但是,诸多因素使这些遏制战争的积极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较早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完全有可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种可能性终究未能变为现实。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风云剧变,危机四伏。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军队进驻莱茵区,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等,大战已在孕育。但是,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苟安一时,不愿和侵略者正面对抗,反而推行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比如英法“祸水东引”、美国“隔岸观火”。他们对待法西斯的暧昧举措,并没有如愿以偿,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依然没有逃脱战争的厄运。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

70年前的世界第二次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之间的搏斗。面对法西斯侵略,苏联、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五十多个国家与国际上爱好和平的人民联合在一起,结成广泛的反西斯统一战线并肩战斗,最终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这场战争教育了人民,使世界和平力量得到极大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特别是霸权主义势力起到遏制作用,为世界创造和平发展的环境奠定了基础。

(一)打破了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

二战的胜利不但彻底打败了法西斯势力,而且极大地削弱了资本主义势力,对世界格局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从世界战略格局的角度来说,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逐步形成美苏两国相互制约的战略格局。战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西欧的联合、日本的经济起飞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结构,这样的世界格局,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遏制霸权主义行为、未来战争的爆发,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为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目的之一,是妄想通过武力摧毁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德、日、意三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反映了他们这一意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奉行“祸水东引”政策,企图借希特勒之手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但事态的发展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的愿望恰恰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但没有搞垮和消弱社会主义的苏联,反而使其变强。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二次大战为一系列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使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一个世界阵营。但是,历史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20世纪末期的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在战后历史上的应有地位与作用,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否定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总是渐进的,当具备条件时,它就会以革命的方式突飞猛进,跃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往往对此称之为科技革命。人类的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出现过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后期,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后期,以电力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是在20世纪中期,这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不相同,它不是以某一种科技进步为标志,而是同时出现了包括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在内的技术群,因而显得气势磅礴,意义更为深远。比如,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使战争诸要素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有效推进了战争类型由过去的地面作战、兵种作战向信息化协同作战的快速转变。这些军事领域的重大变化,都是二战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结果。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时代启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激烈、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一次世界性大战,是正义战胜非正义的战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以冷静的态度,更宏大视野去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应看到它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有效遏制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有显著的法西斯主义特质,正是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中,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摧毁了法西斯政权的统治,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和平,赢得了进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结束了一个战争与动乱的旧时代,开辟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应当看到,时至今日法西斯主义并未从世界上彻底根除。战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值得世人警惕的新法西斯主义思潮。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活动尤为猖獗,少数右翼分子一直在企图复活扩张主义,比如一些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给集体自卫队松绑,以及插手干预周边国家的敏感事务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其现状和动向,对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决不低估,更不可掉以轻心,要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切实把危害和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绝不允许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绝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

(二)反对绥靖政策是制止侵略战争、铲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日、德、意法西斯发动,然后逐步升级演变而成。当时国际社会特别是拥有较强实力的英、法、美等大国对战争缺乏警惕,更没有联合起来阻止。由于英、法、美等强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本国安全,消极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使后者欲望越发膨胀,野心步步得逞,终于演变成世界性灾难。近些年来,日本政界人士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公开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政府推动新安保法案,核心是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为了确保世界霸主的地位,鼓励日本充当亚太马前卒,以遏制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忘掉了二战的历史教训,一旦日本重走二战的道路,必将对世界造成灾难性后果。历史证明:反对绥靖政策,是制止侵略战争,铲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三)不断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和武装力量建设,是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中心环节

战争的实践证明,军事理论创新是最大的优势,军事理论滞后是最大的祸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美等国错误估计形势,和平麻痹思想严重,放松了军事理论研究和武装力量建设。比如,法国囿于一战作战特点,历时10年在法德和法意边境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但是这个防御工事并没有挡住德国入侵的步伐,最终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和无情嘲讽。再如,波兰自持1920年曾打败过苏军,盲目自信,军事思想停留在依赖骑兵取胜的传统时代,而对德国的闪击战茫然无知,竟闹出1939年9月以骑兵反冲击对付德军大量坦克进攻的大笑话。苏联也未能完全摆脱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陈旧国防观念的影响,对德军突袭波兰和法国作战中出现的新特点和规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些国家军事思想之所以落后,其主要原因在于战争观上的形而上学,缺乏创新精神,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企图以过去的老经验指导新的战争,其结果必然遭受失败。

战争的历史表明,在武装力量建设和战争指导上,必须力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不断加强军事理论创新和武装力量建设是夺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中心环节。战后70年的和平环境,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不断快速跃升,军队建设迎来了最佳机遇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特别西方大国对我进行海上、空中的战略围堵,加之东海、南海等棘手问题,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必须以前瞻的思维、战略的眼光和时不我待的精神,强化军事思想的创新、军事训练的改革,建造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武装力量,确保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夺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四)发展最广泛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制止和推迟战争爆发并赢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赢得了世界和平,为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战争初期由于没有及时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被侵略国家屡屡受挫。而当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广泛建立后,德意日轴心国开始处处碰壁,节节败退,并最终覆灭。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建立广泛国际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法宝,是制止和推迟战争爆发并赢得胜利的决定因素。世界各国人民必须联合起来,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才能控制战争、制止战争。绝对不能姑息纵容战争发动者,更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来谋求自身的利益。世界和平属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方能成功,此外别无他途。

(本文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长)

责任编辑:张 翔

猜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战争
永远很遥远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法西斯的“撸子”
他们的战争
战争
评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何以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德国的空军建设
出版最早的一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