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光亮 邹 桥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论00后的群体担当及共青团的代际主题
■ 郭光亮 邹 桥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712;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00后的成长与发展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期而遇,注定了00后必须要有为实现中国梦而矢志奋斗的群体担当。共青团要以线上线下的双重覆盖吸引00后在团青互动中的代际参与;以多元归一的文化融合推动00后的代际整合;以创新驱动的能力建设促进00后的代际培养;以“青年兴则国兴”的价值理念引领培育00后的代际担当。
00后 群体担当 共青团 代际主题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的战略性地位,并始终强调未来属于青年、未来取决于青年、未来更需要青年去创造。关注未来,就要关注青年。00后作为新世纪的第一代青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舆论影响。做好00后青年工作,是新时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广大青年的参与和奉献。马赫列尔认为,青年是同未来发生关系的最长时期。从这个角度讲,00后的青年群众工作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全局。按照00后的成长步伐,第一个“一百年”是00后学习、成长的黄金时期,而第二个“一百年”则是00后发展、提升的黄金时期。 00后的成长与发展注定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息息相关。00后十分幸运,他们将见证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并在改革中成长。同时00后责任重大,在第二个“一百年”,便要以个体或群体的身份反哺社会,成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两个一百年”是00后成长成才、奉献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一)00后入团为共青团带来发展新机遇
一方面,围绕00后开展的团青工作将成为共青团新的发展点。00后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有极强的可塑性。青少年工作虽然做在当下,但是却面向未来。00后作为为“两个一百年”矢志奋斗的重要力量,这一代人的奋斗空间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广阔,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将更加大有作为。共青团工作对象的青年化决定了一个逻辑:共青团将会推动、培养和造就00后,00后也能并且必将进一步成就共青团。换言之,00后大有可为,共青团也才大有作为。
另一方面,00后入团将为共青团的自我变革带来倒逼动力。当前,青年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全局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团组织与青年的交往和对话面临着方式落伍、话语尴尬、效果欠佳等问题,这将直接弱化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在青年组织迅速发展的今天,共青团不是00后的唯一选择,而00后却是共青团的必然选择。因此,共青团不能简单重复以往的工作模式,而应以00后入团为契机,推动团的自我革新,把共青团打造成青年喜欢、党政信任、事业有为的青年群众组织。如果团员的代际更替不能引起团组织的自我更新,那么共青团工作将面临着倒退。
(二)共青团面临00后入团的新挑战
首先,00后更加热衷于网络聚集,传统的建团模式难以吸引团员。2013年青少年网民主要集中在12-24岁,所占比例达88.4%,6-11岁的网民较2012年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小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为10.7小时,上升了3小时,中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长为19.4小时,增加了6.1个小时[1]。可见,00后在网络中聚集是大势所趋,且会逐渐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指尖上获取信息、学习、交友、娱乐和打发时间是00后的生活常态,他们对互联网更有亲近感,正在慢慢地组建和经营着自己的网络朋友圈。社交领域从现实向虚拟的转移,使团组织全面覆盖00后并对其实现组织控制面临巨大考验。网络成为00后表达喜怒哀乐和展现酸甜苦辣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观察00后的晴雨表。00后虽在组织程序上陆续入团,但是他们却经常活跃于网络,组织认同处于游离状态。以传统实体化建团为主的团员组织模式显得不再那么管用。在00后线上自组织参与和在线下团组织“被参与”对比中,00后对共青团的组织认同和信仰追随从入团之初就已成为一个问题。
其次,00后更加青睐流行文化,共青团主流文化宣扬切入难。多元文化并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常态”,00后从一开始便接受着多元文化的影响。00后生活在物质丰盈的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流行文化、都市文化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00后的价值观念并通过其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00后求新、求异、求趣、求表现,流行文化的娱乐性与00后需求迅速融合。而主流文化因其形式单一、内容宏大、语言抽象等原因,不太符合00后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所以未能让新一代广为接纳。如果主流文化切入不能被00后接纳,有可能会使00后逐渐陷入由个别不满到群体抗拒的困境。
文化具有价值观念、技术、制度形成和改变的潜在力量[2]。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就在于促进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在没有正式接触主流文化的时候,形式多样的流行文化就已经开始渗入00后的生活中。当共青团开始在00后中传播主流文化时,流行文化已经开始在00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产生了影响。主流文化在节奏上比流行文化慢了一拍,重要原因在于流行文化从一开始便与00后的生活休闲空间紧密联系。流行文化因其青少年化而使00后对其极易接受。从共青团的职能来看,基于对00后学习阶段和接受能力的判断,共青团主流文化的介入主要是在00后的学习场域中进行,从这个角度讲,共青团主流文化的切入载体本身就弱化了其对00后的植入。当然,00后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并非完全与共青团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相冲突,但是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共青团倡导的主流文化,00后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以自己的方式解构主流文化。流行文化在00后中的影响巨大,甚至在一定阶段超越主流文化而成为00后自己的“主流文化”。
再次,社会创新环境依然脆弱,共青团对00后的创新能力培养难。在当前及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创新创业都将成为时代强音。就目前而言,全社会在引导和支持青少年创新的社会机制、教育体制、社会环境还未能完全形成,00后的创新环境依然不够理想。我们在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这就决定了00后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增长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这种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而共青团作为专业的青年工作组织,创新创业多在大学生当中搞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创新诉求最易激发和创新思维最需培养的中小学阶段,共青团却没有形成项目化、品牌化的工作载体。从创新型人才培养上讲,共青团现行的青少年组织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00后的战略地位和中国未来产业格局的变化决定了共青团必须在00后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最后,00后成功范例的多样化凸显青年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共青团青年群众意识形态工作落实难。对00后而言,树立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环境的示范效应远比纯粹的说教更管用。重庆团市委曾对当下青少年特征做出研判,其中一点便是青年成功路径的多元化。“拼爹”、“×二代”等社会现象频繁出现,能“拼”则“拼”,不能“拼爹”便找“干爹”,自己不是“高富帅”便跟“土豪”做朋友。当然“屌丝”也可以“逆袭”,成不了“富二代”就努力成为“富一代”。这些或许不是00后的成功之路,但是却频繁刺激着00后,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生成,并对00后产生了示范效应。即使是在能力本位的今天,仍然不乏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接纳。这些多元价值和00后本身的“特立独行”,对以组织青年、凝聚青年为根本任务的共青团而言是一种巨大挑战。社会负面信息被网络放大后推向00后并不断强化00后的社会认知,共青团所推崇的意识形态权威正在被消解。处于现代转型时期的中国青年,因其工具理性的越位,使得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世俗化、功利化以及个人主义倾向不断强化,造成了青年的生活理想、价值准则和精神追求遭到肆意地反叛与亵渎[3]。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追求已存在偏离集体而追寻个性的倾向。00后“玩得酷”,但能否“靠得住”,并在将来是否能承担为实现中国梦而矢志奋斗的使命,这是共青团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引导青年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也是共青团做好00后青年群众工作的代际主题。
(一)以线上线下的双重覆盖吸引00后在团青互动中的代际参与
共青团是00后政治参与最早的组织化渠道,也是00后通过政治参与促进自身社会化的组织开端,这种社会化也关乎00后的组织认同和价值生成。在这个“青年选择共青团”而非“共青团选择青年”的时代,共青团对青年组织形式的变革直接关系到共青团对青年的凝聚力。00后热衷于网络聚集,共青团不能单纯地延续往日的做法,而是要在网络中由被动适应向主动作为转变,把00后的政治参与、文化互动、社会体验等从传统场域引向网络空间。阿尔温·托夫勒认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共青团要建立自己的网络社区,设置青年话题,运用青年话语,打造青年载体,把00后对网络的高度依赖转变为00后在网络中的高度政治参与。与此同时,也要发挥传统团建模式的组织优势。要在线上线下共同打造服务00后的知识库、温暖00后的朋友圈、引领00后的舆论场。
(二)以多元归一的文化融合推动00后的代际整合
共青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开展文化活动,防止传统文化在个性独立的00后身上出现代际断裂。面对00后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更加个性的文化需求,共青团要强化主流文化对00后的熏陶,以生动多样的形式实现主流文化在00后这代人当中的大众化和青年化。文化的核心还是价值观,00后有自己的文化偏好,共青团必须要尊重和包容,但不能放任自流。00后所偏好的流行文化背后反映的多元价值观与共青团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有一定交集,交集之中免不了交锋,从而造成共青团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弱化。共青团要在00后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榜样教育、文化引领等,引导他们牢记责任、心有榜样、从我做起、接受帮助,引导他们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引导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主流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主流文化宣传的载体转化和优化,把核心价值观通过青年化的文化产品、文化理念、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传递给00后,引导他们崇尚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从而建立和巩固青年群体筑梦、追梦、圆梦的思想基础。
(三)以创新驱动能力建设促进00后的代际培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还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因此,共青团必须注重培养00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在能力本位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共青团作为专业化的青年群众组织,在培养青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义不容辞。面对00后,共青团要有意识地设计契合00后年龄特征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活动项目,弥补00后创新教育的不足,将00后个体发展功能激活,让他们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团组织协同其他教育主体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加强团干部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00后的创新培养工作。对00后进行创新培养,只有现在做好功课,才不至于将来补课。共青团在培养00后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让00后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
(四)以“青年兴则国兴”的价值理念引领培育00后的代际担当
习总书记在针对青年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和责任问题。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价值观教育对00后成长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引领00后的发展。00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的大时代,这一代人绝不能做改革的旁观者,而要做改革的参与者和贡献者。00后与中国梦同行决定了他们不仅要有群体意识,还要有时代担当。共青团要把国家、民族意识融入对00后的思想引领,促进00后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他们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共青团要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P020140611557842544454.pdf
[2]黄志坚:《立足于人:青年核心价值观引导之本》,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3]邵艳军 刘 蓉:《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价值观嬗变的解构及建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19期(上半旬)。
(责任编辑:邢 哲)
2015-05-26
郭光亮,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重庆市团校副校长,主要研究共青团、教育管理; 邹 桥,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主要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