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文古籍存世现状概述

2015-01-29 01:01:28任文杰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30054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关键词:维吾尔文维吾尔维吾尔族

任文杰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830054)

新疆地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汇聚,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沿息上千年的维吾尔族群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古籍,其族古籍文献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通过多语种的古籍就可对维吾尔族群的历史变迁有一概括性的认识,其族古文献资料对我国古文献库,甚至国外的相关机构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一、维吾尔文古籍的定义

维吾尔文古籍与其他古籍的形成一样,都历经“口述结绳”—“碑铭石刻”—“平面书写”的发展过程。据研究,3-4世纪维吾尔先民就开始撰书、译书、抄书,在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古籍文献和各色遗迹、遗物。维吾尔文书籍类古籍是维吾尔人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其内容涵盖世俗、宗教、哲学、艺术、文学、教育、天文、手工业、建筑、装饰、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

按牛汝极先生的《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的相关内容,可将维吾尔文古籍依据使用的书写语言大致分类为:突厥文、粟特文、摩尼文、回鹘文、婆罗米文、叙利亚文、哈卡尼亚文、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察合台文。

并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

(1)鄂尔浑河时期(约从公元7世纪下叶至9世纪中叶)主要使用突厥文、粟特文;(2)高昌一葱岭时期(约从公元9世纪中叶至14世纪)回鹘文、哈卡尼亚文,同时还使用摩尼文、粟特文、突厥文、叙利亚文、汉文、婆罗米文、吐蕃文等;(3)察合台文时期(约从15世纪至本世纪初)察合台文、回鹘文等;(4)现代维吾尔文时期,使用维吾尔文老文字、新文字和现代维吾尔文。维吾尔族在历史上曾信奉过多种宗教,有萨满教、祆教(即拜火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直至9世纪末10世纪初,逐步改信仰伊斯兰教。每个时期不同语种的维吾尔文古籍都与同时期盛行的宗教美学相呼应。

二、维吾尔文古籍存世现状概述

维吾尔文古籍文献因其涵盖语种多,时间跨度长,受宗教影响深,又因西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征,古籍的保存情况相对较好,留世数量也颇多。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西域古籍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一直很高,并被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把它纳入国际突厥学、敦煌吐鲁番学的范畴来研究。根据当前的统计结果,存世的维吾尔文古籍约四万册/件,除我国国内相关机构藏有一定数量的古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该族古籍分别收藏在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和日本、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

维吾尔文古籍的特点有:语种多、内容广、形态材料多样、地域性强、分布广泛、跨境收藏等特点。它不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献历史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和社会和谐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现将维吾尔文古籍留存现状概述如下:

1.国内: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展了维吾尔族社会历史调查,上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规划出版工作领导小组就在新疆组织成立了,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宗教局)内设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并开展了搜集整理、规划出版等工作。从2000年自治区民委(宗教局)古籍办组织实施由国务院批准的大型文化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新疆各民族卷的编纂工作以来,调动各有关部门、各少数民族专家学者和古籍部门工作人员,对我区少数民族古籍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编目登录,发现并掌握的数据是非常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全区现有收藏少数民族古籍共23228册(件),浅议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出版

维吾尔古籍收集整理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即是2011年12月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该书共收录维吾尔族铭刻类古籍条目19条,文书类古籍条目333条,全书共计收录了维吾尔文古籍图片134幅。因维吾尔文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仍在进行,此书收录的只是部分古籍。

2.国外: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前,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在新疆多次挖掘和收购文物古籍,并把它们带到国外,数量巨大。如今分别收藏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的档案馆、博物馆或研究所里。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里也有新疆的古籍,其中大连旅顺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都是原在吐鲁番出土的珍贵资料,数量也不少。这些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有的已拿到登记目录,也有部分已复印回来,其余的正在积极联系。

国内维吾尔文古籍国内存世地点有:中国民族图书馆、大连旅顺博物馆、新疆自治区图书馆新疆古籍保护中心和自治区民委(宗教局)古籍办、新疆自治区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民族宗教等单位,国外的存世地点见下表1:

上表列举了维吾尔文古籍有代表性的、主要的几种语种使用时限(A.D.6——A.D.19)、古籍的主要内容(多数为宗教文献和世俗文书)以及维吾尔文古籍装帧形态:碑铭、写本、印本、石刻、壁画题识。其中维吾尔古籍的写本形式最为多样,有卷轴装、蝴蝶装、贝叶装、线装、经折装,还有数量较少、上表未列的婆罗米文的梵筴装;材料有纸本、皮革、织物、木材、石材等。但最重要的是反映出古籍的留存现状,国内国外的主要保存地点。根据前期收集材料表明:察合台文古籍在数量上是最多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这本书中大多数文献也都是维吾尔察合台文古籍,这是由于察合台文古籍与近代时间最接近,使用察合台文的人数较多,流传面广等多方原因促成的。

三、对维吾尔文古籍的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可行性措施

对古籍即使保藏得再完好, 如不加以必要的开发利用, 古籍的真正价值还是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充其量是一堆古遗物。古籍的真正价值在于从中能获取对我们有利的东西,而不是盲目的保护,禁止了解观看和传播。学习掌握、研究从古籍中获取有价值的资源,拓展和更新传播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古籍的内容和价值才是古籍“重生”的真正现实意义。

1.合理开发利用好古籍文献, 能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留存至今的古籍文献一般来讲,记载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自然、人文景观, 这些是可贵的文化遗产,如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同时也是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能为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2.维吾尔文古籍信息化有利于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播,并为读者提供高效的阅览途径

维吾尔文古文献是我国西域少数民族共同缔造的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其也有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随着当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存贮和检索方式有了改变的极大可能性。如果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古籍的保护工作上,将会极大地减少这些珍贵文献资料的破损和遗失,同时也多一个保存、传播和阅览的途径,提高利用率,现代数字化信息十分有利于古籍的贮存、传输、查阅和复制,更加体现古代维吾尔文献的研究价值。通过古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还可以将维吾尔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快速全面便捷地传播,让世界了解西域的历史、民族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总之,古代维吾尔文献的数字化在古代维吾尔文献的有效保护、使用和传播等方面都将会起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在历史上,维吾尔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料。维吾尔文古籍是我们获知西域古居民(维吾尔族先民)社会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文献历史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而维吾尔文古籍文献的存数数量很可观,有语种多,时间跨度长,受宗教影响深的特点,又因西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古籍保存情况良好。了解、保存、研究、再利用好维吾尔文古籍,并积极合理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存和传播,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有利于新疆地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存。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12.

[2]牛汝极.维吾尔古文字与古文献导论[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摘要·维吾尔族卷.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4]郭德兴.浅议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和出版[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04.

[5]巴哈提·乌塔尔拜.试论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8.

[6]阿依克孜·卡德尔,吐尔根·依布拉音.古代维吾尔文献数字化浅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

猜你喜欢
维吾尔文维吾尔维吾尔族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卫拉特研究(2021年0期)2022-01-19 02:32:16
维吾尔族手艺人
西部少数民族语言对阿拉伯文献的译介及其特点
北方文学(2017年36期)2018-01-18 13:10:40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维吾尔文研究与Android维文阅读器的实现∗
察合台维吾尔文古籍的主要特点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
中国火炬(2011年9期)2011-07-24 14: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