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文 (湖北美术学院 430000)
视觉传达(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信息、内容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不同的地域、年龄、性别、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传达、情感沟通、文化交流,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视觉元素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其丰富的内涵及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产品的开发和材料的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融,从而逐渐形成一个与其它视觉媒介相关联、相协作的设计新领域。视觉艺术设计阶段的演变,最终形成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递信息的艺术设计。
视觉艺术设计包括视觉艺术和设计这两个基本内容,其中视觉艺术又包含着视觉符号和传达两个基本概念。所谓“视觉符号”就是指人类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能看到、表现的事物的一定性质的符号,凡是能用视觉呈现的,它们都属于视觉符号。所谓“传达”就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视觉元素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内的传达,也可能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传达。包括“谁——把什么——向谁传达——效果、影响如何”这四个阶段。
从人类文化的产生到今天,人类通过自身所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视觉艺术设计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具有真实性、功能性、精神性、人工性。
视觉艺术设计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其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二维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雕塑等综合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它不同于听觉艺术,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艺术。视觉艺术设计的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它具有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其中审美功能是在实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功能,视觉艺术设计的外在形式及内在含义会唤醒人类的审美感受,从而激发审美潜能,主观能动地发现和欣赏美,使人类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视觉艺术设计的精神性主要体现在它自身的交流与人文价值,是一种由物质到精神的互动过程,其设计理念与人类的心理相匹配,物的媒介形式必须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以及顺应历史、人文、现实的发展追求。视觉艺术设计的人工性主要体现在相对于自然物的自我生成,人力所为的目的性。视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传达则是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的,两者相结合并赋予一定设计的目的性则是视觉艺术设计。
哲学上对价值的定义包括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价值就是我们平时所理解和经常运用的价值。主要指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但广义的价值不仅包括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还包括客体对主体的无用性甚至有害性。大部分学者都只运用价值的狭义含义,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性创造,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视觉传达设计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二是优秀的设计是对人类文化的新贡献,并构成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相应的,视觉传达设计对文化的价值也体现在两方面,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能体现当下社会的文化、时尚、思想,还能起促进和弘扬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而且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独立的设计思维。因此艺术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同时,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形式之一,是培养设计人才、提高设计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需要认清教育的作用并对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思考。创新思考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与时俱进。
个性即在一定社会调价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所谓“个性化教育”的界定,更多地是被认同为“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引导和挖掘。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协同发展”。
设计个性化教育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我们所谓的“个性”只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直到20世纪初期,“个性”一词才真正被教育心理学家引入教育领域。关于国外研究的个性化教育,更多倡导的是一种从个性的理性、需要和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以达到“培养具有健全、丰富个性的人”的目标。
相比国外而言,我国最早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是圣人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体现出对于受教育者的深切人文关怀,随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则日益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必要性。当今时代的“个性化教育”不仅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及教育提升价值的方式,更是时代素质教育的内心召唤!
全球经济一体化、产品的国际化、信息传递的高速化、科技知识的爆炸化的今天,科技的突飞猛进已经将全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是综合性、创造性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教育在当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在当代大学生设计的教育之中,个性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明确好其特点及价值才能够更好地付诸于实践、因材施教。设计传达设计个性化教育。首先,对个人而言,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因人而异、符合个性倾向、尊重个人选择,它结构化多元化不断发展变化的,区别于单一固定模式化的教育。尊重人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充分发挥个人长处,尊重强调个体的价值从而有利于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避免“泛设计”时代中的种种弊端,符合事物内部规律。其次,对社会而言,个性化教育能够给整个社会增加更多的财富,丰富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和想象,每个需求都有相对应和多种的选择。现代社会里面充满各式各样和视觉相关的产品和元素。最后,对设计教育本身而言,开放的教育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设计个性化教育尊重教育本身。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的价值才能更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的设计教育之路。同时,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这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视觉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当代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潮流。
放眼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设计教育中课程的开设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教育有利于避免“泛设计”的局面,从而推陈出新,实现设计的再创造。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他们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始者、新路径的引领者。
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曾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许这是最早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的价值观、思维形态多样化,教育的科目门类更加细化,针对不同类型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更趋于重要,之前一尘不变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显得乏力与不足,甚至遭到新生代学生排斥。特别是作为视觉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创造力,不应被固有的教育思路条条框框所桎梏。所以,作为一个视觉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我提出在本专业个性化教育上的研究及见解。
[1]李醒尘.西文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99.
[3]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泛克.平面设计八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5]陈高明.广义设计学观念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文艺争鸣,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