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漾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150025)
自1999年高等院校扩招的号角吹响,民办高校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涌现。众多民办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尽管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办学条件、所采取的管理体制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出现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同质化”倾向。
“同质化”即差别不易分清,差异较小。教育同质化是指各个学校之间,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目标,从改革目标到具体措施,从教学形式到考试模式都日益趋同。学校没了自己的特色,学生在几乎雷同的教育模式下,形成了相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不同学校相同专业的学生所学的课程、所拥有的技能、所形成的观念、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体系都大体相同,可以称之为专业的同质化现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高校不管自己属于什么类型,位于那种层次,甚至不考虑学校的性质、不顾自身的定位盲目地“求大”“求全”。为了避免被“边缘化”以及在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使出全身解数,纷纷下大力气扩大学科覆盖面,争相提升层次,力求办成综合性大学。一些专科学校则热衷于升格为本科;许多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却把成为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不少普通高校举办职业教育,而一些高职院校却追求普通高校化。究其原因,在于面对交错复杂的多样化高等学校模式,许多高校对自身分类与定位问题认识不够明确,甚至发展目标错位。对于高校来说,基于传统思想与社会压力,力求“上进”的雄心壮志可嘉,但不顾及主客观条件,而盲目地攀比,导致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这些现象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投入较少而收益(学费)较高,于是为了追求利润,致使很多根本不具备条件的民办高校竞相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造成了人才质量下降,也直接导致了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就业难”“边缘化”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7月,全国2246所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中有88%以上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现已位居全国各专业招生总量的前5位。艺术设计专业已经从小型学科“荣升”为热门学科,连一些农业大学、地质大学等专业性很强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后,同质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能满足社会在数量上的需求,但从长远上看,人才质量下降,会导致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艺术领域是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结构比例的领域,现如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同质化,引发其泡沫式发展,导致大量专业相似、知识结构相似、技能相似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却难以满足设计领域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也将对我国艺术审美领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差异化,因为若是没有多样化、差异化就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相矛盾,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民办高校要想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只有不断地彰显自身特色,才能保障民办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立足客观实际——经济、文化、生源、社会需求等诸多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差异性的教育模式,才能符合教育市场的需求,民办高校才能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
民办高校的差异性教育模式,就是要通过寻求民办高校的自身优势,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又适应自身发展的空间,强化其稀有性,降低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威胁,构建独特的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竞争优势。差异化形成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特别是在民办高校中,差异性教育模式是其竞争优势又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换句话说,差异化既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有力基础,又是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民办高校要在其他竞争院校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差异化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差异化战略来保证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口碑,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千人一律的培养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另外,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要有别于美院与公立高校,应更加凸显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构建专属于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自己独特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首先,制定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一定量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应在现有课程设置外增加市场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亦可将地域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课程融入课堂教学。聘请一些设计师、企业人、民间手艺人等授课,形成特色校本课程,通过案例、课题的形式完成,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创意思维。最后可将成果或设计作品进行集体展卖,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锻炼了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还缓解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定期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撰写读书心得,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不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和科技馆等,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纳入综合成绩的评定。
其次,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从艺术企业引进一些有丰富设计经验又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来解决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每位专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将“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目标。学校还可以定期与企业、美术馆、兄弟院校、培训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
另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校企合作。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实训基地与工作室相结合,承接校内外的设计项目,以招投标的形式参与竞争。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商品,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推动了高校设计产业的发展。
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必须正视民办教育与教育主体的同质化发展问题,否则“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就是一句空话。今天,中国的民办高校教育绝大多数还是为了生存而发展的。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在政策范围内授权给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努力将艺术设计专业办成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富有竞争力的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张铁明.民办教育要走出“同质化”的误区[J].教育发展研究,2011(2).
[3]王云琦,奚思聪.浅析具有“三本”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J].传媒与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