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多元共生”的基本逻辑——论集锦电影的产生原因

2015-01-29 01:01宋东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0097
大众文艺 2015年20期

宋东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集锦电影是电影史上出现的一种特别现象,其概念没有在学界得到统一的界定,也没有权威学者给出定义,但有不少研究者将其与类型电影、分段式电影等概念相比较。汤嘉卉在其文章中说到:“‘集锦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电影类型。然而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类型电影。关于类型电影,《电影艺术词典》中是这样界定的:‘类型电影是按不同类型(或者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 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1这里面所说的“标准化的范式”指的就是在内容、题材、形式、创作方法等方面追求一种模式化、标准化。

笔者认为集锦电影可以定义为:由多位导演参与制作,每位导演独立完成一部短片,并将所有短片按照一定顺序集结在一起,呈现出丰富内容和多样风格的拼盘式电影。“多位导演”这一元素是一部电影是集锦电影的前提,由于集锦电影的主题内容、人物设置等纷繁复杂,用“片段集结”这一形式上的特点来定义集锦电影是比较合适的。

集锦电影出现的原因涉及大量的史实,由于很多集锦电影的年代久远,有的在当时的电影作品中的影响有限,所以很少有著作中提及其拍摄的背景等情况。在现已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可将集锦电影的出现大致归为四种原因:

一、降低市场风险及其他经济原因

在台湾新电影运动肇始之际,电影公司既为了发掘新人,又想通过全新风格的电影赢得市场,所以推出了一些集锦电影,比如《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等。《光阴的故事》是由陶德辰、杨德昌、柯一正和张毅各自独立执导一段短片集合而成,四位新晋导演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由于是四部短片,投入成本比拍一部完整的长片大大降低,这为电影公司降低了市场风险,即使票房惨败也不至于损失太重。这部电影的诞生,标志着台湾新电影的开始。由于它的成功,这种形式被推新人时屡次使用,比如《阿福的礼物》《今生今愿》等。

世界众多集锦电影中少有美国电影,但也有例外。好莱坞拥有成熟的电影生产体制,它能吸引全世界优秀电影人才前去工作,因此很少会冒险推介新人,一个新导演能够获得好莱坞的青睐,一定是其有了不小的成就。所以美国的好多集锦片多是大牌导演合力之作,显然是为了攫取更大的市场利益而摄制的。比如,《西部开拓史》1962年由著名导演约翰·福特带领两位西部片老手亨利·海瑟维和乔治·马歇尔拍摄而成;1989年由三位大牌导演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和弗朗西斯·科波拉各执导一段合成集锦片《纽约故事》;还有1995年,昆汀·塔伦蒂诺、罗伯特·罗德里格兹、阿莉森·安德斯、亚历山德·洛克威尔通力合作拍摄了《四个房间》这一部集锦电影。相信这样的大牌导演在一起飙技一定会吸引众多粉丝进影院或买光盘欣赏这些作品。

二、为时政大事、有意义的事件等特制之作

1967年,正是越南战争进入焦灼状态的时期,这一场二战后牵动世界神经的长时间的热战引起广泛关注。著名导演戈达尔和阿伦·雷乃、克劳德·勒鲁什、阿耶斯·瓦尔达四位导演联手拍摄了集锦电影《远离越南》,批判战争的罪恶,揭示战争背后的丑陋现象。无独有偶,上世纪70年代末,“联邦德国的社会局势极不稳定,各种恐怖活动和政治事件接连不断。于是德国新电影的几股中坚力量肩负起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艺术使命,他们效仿当年法国电影人的《远离越南》的方式,以主观的观察视角拍摄了一部纪录集锦片,不直接涉入政治事件,却处处含沙射影。”2这就是著名的集锦电影《德国之秋》。

1995年是电影诞生100周年,这是世界影坛的大事,为纪念这一艺术形式的诞生,众多国际名导齐心协力完成有名的集锦电影《卢米埃尔与40大导》,向电影之父卢米艾尔兄弟致敬之作。像这样为纪念某种有意义的事件而拍摄的集锦片是集锦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有关于一些突发性事件的集锦电影。2003年春季,中国发生了严重疫情——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那是国内第一次面对病情复杂、传播速度快的疫情,除了医学界在加紧研究疫苗、救治感染者外,各界人士也纷纷为这一次抗病毒之战做出了贡献。韦家辉、杜琪峰、陈果、陈德森、徐克、周星驰等香港电影界名人共同打造出一部集锦电影《1:99电影行动》,关心非典疫情,表现人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鼓舞士气。

三、伴随着某种电影运动或浪潮而出现

在梳理国内外集锦电影的篇目时发现,往往在一个电影运动初始阶段,一批新晋导演为了宣扬某种思想和风格,会合力导演一部电影。除了上述第一种原因提到的“新电影”往往受制于有限的投资外,往市场投放短片合集也一种试探,观察观众对“新电影”的接受度。比如,上世纪50年代在意大利,有《七死罪》《城市之爱》等影片问世,它们或是在探索新现实主义的风格,或是受到新现实主义的影响。《光阴的故事》《大轮回》《儿子的大玩偶》《阿福的礼物》等台湾集锦电影,都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新电影运动兴起而出现的,它们或是受到了世界电影浪潮的影响而出现,或是老电影导演们看到后辈崛起而自发行动起来的宣言(《大轮回》)。

四、一些导演试图尝试新的电影风格或表达先锋理念之作

集锦电影是不同导演制作的短片集,在短片中矛盾更加集中、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有时也是导演拍摄与其惯走风格不同的电影的尝试,有时也是导演为了实践某种先锋理念而创作。比如马克·贝鲁奇奥、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和保罗·帕索里尼等6位导演参与的集锦电影《爱与怒》,“主题还是观察生活,观察存在的状态。所以电影看上去相当沉闷乏味,粗糙的画面缓慢地运动,多数人都无法接受。”这部电影就具有明显的先锋实验色彩。

还有让-吕克·戈达尔、克劳德·夏布洛尔和罗曼·波兰斯基三位受现代电影理论影响的著名导演共同执导了一部电影叫《骗术大全》(又叫做《世界上最大骗子》《世界欺诈奇谭》),这是一部喜剧商业片,这在三位导演的作品中很少见,这也是拍摄现实主义风格浓厚的导演尝试其他类型电影的佐证。

结语

集锦电影虽然是小众和少见的电影类型,但却是电影史上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品大多伴随着电影新思潮的崛起,成为导演打破旧有传统的工具,也表达了电影界人士对世事的洞察与关切,彰显了电影导演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大胆实验的导演提供了展示的途径,推动了电影艺术水平的进步。

注释:

1.汤嘉卉.浅谈民国电影中的集锦片创作[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62.

2.River,Zxh1964.飚技——集锦片集锦[J].电影评介,2004(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