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梅
2014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多年的漫漫“熊途”之后突然发力,仅11月份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沪综指就暴涨了10.85%,各个行业、题材板块轮番上攻,之后又轮番下跌,波动幅度之大创历史记录。尽管股市回暖起到一定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但这只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持和制度基础的“疯牛”的“横冲乱撞”也着实让正在进行改革和经济转型的企业乱了方寸。
由于市值的大幅变动,很多国有上市公司的改革不得不停下来。账面上突然多出几十个亿,原有的估值方案不能再用,更棘手的问题是谁也无法预测下面即将发生什么,因此很多企业的并购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只能推迟和搁置。
在“疯牛”行情的刺激下,产业资本纷纷集中套现,给股市资金面的平衡造成很大压力。产业资本进入股市,高抛低吸本是合理的游戏规则,但股价在短时间内的大幅飙升若是没有基本面的支持,无疑会打乱产业资本原有的战略布局,给意欲利用产业资本谋求创新或进行转型升级的上市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也大大助长了炒作、投机情绪的蔓延,从而刺激金融泡沫的产生。
近距离观察这一轮中国股市的暴涨,会发现很多历史沉疴仍然顽固地影响着市场的正常运行,新股和ST股的爆炒,脱离市场估值的涨停跌停,散户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这些曾经被痛批过的昨日乱象,如今又得以重现。资本市场的顽疾多年不去,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不合理的制度导致的市场扭曲。呼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已是老生常谈,“疯牛”行情再现无疑是对决策者痛下决心坚决推进改革的再次提醒。
近期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导致全球经济的动荡,尤其是卢布大幅贬值、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美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引发人们对全球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担忧。2015年是中国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很多触及“灵魂”的改革会在这一年逐步深入。在全球通货紧缩的预期下,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此时,如果股市大起大落,不但无法发挥其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还会扭曲市场信号,导致实体经济空虚化,从而大大增加各项改革推进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