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故事 共享精彩

2015-01-28 05:19钱春霞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5年2期

钱春霞

摘 要:“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是新教育提倡的,也是我们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的世界多彩、天真。或许有时候我们做了充分准备,结果却在孩子心门外;有时候,无意的、让我们很不屑的一句话、一个动作说不定会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有时候,与其说我们不理解孩子,还不如说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太少了。为了能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师生共读一本书”这样一个活动,或多或少地让我们走近孩子,更贴近孩子。为此,笔者与学生共读《小猪唏哩呼噜》,通过导读课的引导,教会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读书。

关键词:师生共读 方法引航 快乐分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96-01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想通过口头布置阅读书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在是收效甚微。笔者在培养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上做了一个小尝试,利用导读课与学生共阅读、共分享。下面分享笔者在执教《小猪唏哩呼噜》导读课时的一些感受。

《小猪唏哩呼噜》是本市一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必读书目。刚入学时很多学生由于识字量小,阅读能力差,对这本书提不起兴趣。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利用导读课教会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备课时,给这堂课定位:教学设计有亮点,精选故事有看点,教学方法有学点。

一、板块清晰:梯状递进

笔者导读课教案分为初识《小猪唏哩呼噜》、走进《小猪唏哩呼噜》、“总结,激发读书兴趣”、“作业,走向书海”四个板块。

初识《小猪唏哩呼噜》——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猪猪侠》聊起,谈谈对小猪的看法,适时推荐《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引导学生看看封面,了解作者,猜猜小猪“唏哩呼噜”名字的由来。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他们走进童书,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上课伊始,童话的趣味便弥漫开来。

走进《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分上下册,由34个小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结束时都会留下一些悬念。我从这些故事中精选一些有看点的故事,让学生走进唏哩呼噜的世界。如听故事《唏哩呼噜是谁》后让学生演一演,一下子就了解了小猪和他的家人。再如猜故事《上课非常好玩》教者设疑:你们想知道唏哩呼噜的老师是谁吗?他们上课都教些什么?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使导读课如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童话。

“作业,引向书海”——阅读指导离不开“点”的挖掘、“体”的拓展,更离不开“面”的延伸。教学应由课内到课外,走向无限。教者为学生留了一个作业: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阅读孙幼军爷爷的《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看完后我们一起交流交流。看似教者无意的推荐,实则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颗有生命力的读书种子。

二、方法明晰:学中得法

导读课真正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整堂课的设计我力求方法的指导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初识《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的封面一看就知道是为孩子准备的书。封面上的小猪憨憨的,特别可爱。作为教者教会学生读一本书的第一方法就是在阅读前让学生认真观察封面,对故事进行猜测、了解作者、了解故事背景……会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走进《小猪唏哩呼噜》——读书看目录是一种好方法更是一种好习惯,目录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个环节教者出示了目录,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标题,采用猜读的方法,如猜小猪名字的由来,猜小猪上课怎么了,猜小猪送鲜鸡蛋时怎样打败大老虎……“猜”如一颗颗糖果吸引着学生不断地去“吮吸”,去“品咂”,去“回味”……

“总结,激发读书兴趣”——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大部分是绘本,教者可以充分利用书中绘图,让学生读插图,知图意,懂故事。因此教学中,教者采用了这种方法,截取书中部分故事插图,帮助学生回顾整本书的内容。其次在这个环节安排了角色互换的小游戏:学生出题,老师答。评委(指定的学生)评断。这个小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使导读课充满了趣味。

“作业,引向书海”——教者布置的作业:共读孙幼军其他作品,教会学生读一本书,想一个人,再读他的其他作品。阅读不仅需要方法的指导,还要有计划性,其实这也是告诉学生今后阅读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

这些方法的渗透,使导读课不仅“得趣”“得意”还“得法”,意义深远。

师生同读一本书,是为了让师生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和学生一同阅读,帮助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在和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阅读是一种可以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的活动,同时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