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23-01
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一直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重点,重视对蒙童人格的塑造,这与现代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小学语文作为现代人文基础课程,一直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健全儿童的人格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继承传统蒙学中“习礼考德”的教育理念,通过如沐春风的德育渗透,促进小学生良好人格和高尚品德的发展。
一、以礼为先:塑造气质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外显,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礼仪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各种礼仪,以知书达理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礼仪的魅力。同时,教师还要在班级中创造浓厚的习礼仪、懂礼仪的氛围,树立“礼仪小模范”学生典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对于人的气质的影响,逐步提升礼仪修养,塑造自身的气质和涵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礼仪、运用礼仪。
如一年级上册课文《冰花》是一篇文字优美、充满童趣的课文,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表现出了对冰花的好奇和喜爱。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教师刻意加入了对学生礼仪素养的教育内容,向学生们提问:“大家喜欢冰花吗?(生回答喜欢)冬爷爷送给小朋友们这么棒的礼物,我们是不是应该向冬爷爷表示感谢呢?(生回答是)大家想对冬爷爷说什么?”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用稚嫩的语言表达了对冬爷爷的谢意,“冬爷爷,谢谢您给我们送来了晶莹透亮的冰花”;“冬爷爷,感谢您让冬天变得美丽”;“冬爷爷,我想和您成为好朋友”;“冬爷爷,我想写封信给您”;“冬爷爷,我要把我收集的卡片送给您”……看着学生们因感谢而神采飞扬的脸庞,教师感受到了礼仪教育对学生人文气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同时感到礼仪教育的任重而道远。
二、以孝为先:充实内涵
事亲行孝不仅是做人根本,也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石。但由于现代社会对学生智育发展的过分关注,导致了对学生品德的忽视,学生不知道孝亲感恩。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学生对生活、学习、父母、老师、朋友、亲人的抱怨,学生们不懂得珍惜生活,不懂得感恩,更不知孝道是什么。因此,小学语文要承担德育职责,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孝悌”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体恤父母和长辈,学会关爱他人,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促进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本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孝”元素,充分激发学生以“孝”为先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如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语言淳朴、内容简洁,却是对伟大而深沉的母爱的一种歌颂。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亲情的宝贵,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孝亲”的观念,让学生学会感恩。课文学完了,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抱一抱母亲,对母亲说一句感谢的话,帮妈妈做点什么。第二天,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对这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了交流,许多学生都说出了让人震惊又唏嘘不已的话:“我抱着妈妈,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的时候,妈妈竟然流泪了”;“我昨天才发现妈妈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我昨天没完成作业,妈妈去上夜班了,我想今天回家再抱抱她”;“我以后要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她能有点时间好好打扮一下”;“我想为妈妈好好地过一次生日”……从这些话语中,教师能感受到学生们在一夜之间突然成长了许多。正是“以孝为先”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的心更加宽广,更加充实。
三、以诚为先:提升修养
自古以来就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说法,传统蒙学更是重视对儿童诚信的教育。《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等内容都是在教育儿童说话做事要讲诚信。如果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诚信就是为人处世的根本。现代社会一直提倡诚信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儿童的诚信教育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诚以待人不仅是立足于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凸显高尚品德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诚信观念的灌输,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并逐步形成以诚为先的行为习惯。如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就是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课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能多读多看关于诚信的故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讨现实生活中诚信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能主动迁移对诚信的现实认识,培养学生的诚信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小学语文教育要沿袭传统蒙学德育的优良传统,深度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利用小学语文作为人文课程的优势,向学生逐步渗透“以礼为先”、“以孝为先”、“以诚为先”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人格气质、内在涵养和综合素质方面都获得有效的提升。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