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宿州市环城公园不仅传承了宿州的历史文化,更作为市民的开放公园,营造出新时代人与自然环境和谐意境。通过对环城公园南段、西段、北段、东段等景区的考察和调研,对宿州市环城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环城公园中绿地的现状及植物的各种配置方式,论述了公园绿地物种的多样性特征,并对宿州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宿州环城公园;植物配置;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59
随着城市公园的发展,植物景观配置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城市公园绿地的种类、形式、功能、布局等越来越丰富,已成为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公园植物造景是应用乔、灌、草来创造景观,供人们欣赏,如今传统的植物造景理论、内涵等已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公园的一种重要功能。本文旨在以宿州市环城公园绿地为例,研究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从而得出宿州市环城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及配置方式,进而得以为宿州市环城公园绿地的改进和进一步造景提出有益建议。
1 研究对象及其概况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安徽的北大门。宿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发达。宿州地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交汇点,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条件。
宿州市属于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分,雨量适中,气候宜人,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约210天,降雨量约1000毫米。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雨雪稀少。宿州市森林植被属华北区系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全市共有木本植物60科、110属、275种,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属,260种;裸子植物4科,8属,15种。宿州市环城公园有8000米环城河护坡和9000米挡土墙,建亭廊5座。新建的东环公园、南环公园、西环公园、北环公园等6处休闲景点和新增设的草皮、绿篱、树木与原景点完美结合。新建成的环城公园总长度为4038米,绿地总面积24万平方米,像一串翡翠项链,把古城宿州装扮的更加亮丽。
2 调查方法
2.1实地调研
对公园内的绿地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现场拍照,并记录植物的数量种类和造景方式。分别调查不同样地中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同时以相关原理(生态学、美学、园林规划理论和统计学及人类行为学等)为指导,对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提取、分类、归纳和总结。
2.2 问卷调查
采取口头问话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市民对植物配置的现状反应,判断不同层次、年龄、职业的市民对环城公园中绿化造景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绿地景观的期望。
2.3 照片分析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照片,对比分析配置的绿地中植物的应用情况,剖析园林绿地中植物的数量、品种、配置方式及景观效果。
3 现状场地及植物配置分析
宿州市环城公园沿环城河内滩而建,公园内有大量的草坪和铺装,其次缺乏花灌木和乔木,某些有乔木的区域缺少花灌木和草坪植物,整个区域没有形成乔木、灌木、草坪搭配的富有层次的植物群落,公园绿地景观生态功能效率低下。没有充分考虑植物多样性,使得环城公园的景观单一,没有特色。环城公园绿化覆盖率为73.87%,铺装占12.27%,草坪与灌木占31.00%,乔木占48.0%,总绿化面积240000平方米[1]。
3.1 植物类型
宿州市环城公园分东、西、南、北四环绿带,平均宽度50米。主要常绿针叶乔木有侧柏、罗汉松;主要落叶针叶乔木有水杉;主要落叶阔叶乔木树种有银杏、垂柳、黄金柳、胡桃、枫杨、板栗、榆树、榔榆、朴树、青檀、桑树、构树、柘树、木兰、二乔玉兰、鹅掌楸、枫香、杜仲、山楂、木瓜、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刺槐、巨紫荆、楝树、香椿、重阳木、丝棉木、柽柳、喜树、柿树、君迁子、白蜡树、泡桐、梓树、楸树、等树种;常绿阔叶灌木主要树种有卫矛、胡颓子、小蜡、小叶女贞、云南黄馨、夹竹桃、珊瑚树、龟甲冬青等;主要落叶灌木有无花果、紫叶小檗、腊梅、溲疏、麻叶绣线菊、贴梗海棠、紫穗槐、花椒、枸杞、锦带花、木本绣球等;草地天然草地植物主要种类有:狗牙根、旱地早熟禾、假俭草、茅草、细叶芒草等,人工草地植物主要种类有:高羊茅、马尼拉、天堂系列狗牙根、日本结缕草、马蹄金等[2]。
3.2 环城公园南段场地现状
南环有大量绿地,规整多变的花坛、大块的铺装地面、草坪、自然道路相互衔接,亭、廊、花架、雕塑小品、运动设施分
布其中,坡地上乔木量少,而且种类单一。乔木下无灌木和草坪,不能形成植物群落,某些地方零星分布着一些花灌木,配置比较凌乱,沿河种植一行垂柳,但有些长势极差,成景效果差。部分游园道路破坏严重,人为踩踏出的道路过多,系统性有待加强。广场形式过多、较复杂花坛过多、地表植物和灌木缺乏。喬木种类单一,没有景观层次,绿量严重缺乏。
3.3 环城公园西段场地现状
西环为自然式开放绿地,园路设施完好,是新改造的绿地,其中铺装广场、圆形花架、景亭随势而建,景观变化多样,树木层次多变,部分区域色叶树种、花灌木成丛成片,景观较为丰富。但是以大面积草坪、铺装广场为主,景观单调,草坪也已遭到破坏,乔木量和灌木量极少,也有一些大片栽植的花灌木,无景观层次,缺乏地被和乔木,不能形成植物景观群落,河道没有做护坡处理。
3.4 环城公园北段场地现状
北环树木量跟南环和西环树木量相比较丰富,有高大的乔木,也有成丛的灌木,部分区域形成茂密的景观层次,高大乔木下设自然弯曲的林园小路,与环成路、河滨路自然相互衔接。由于建成比较早,高大树木管理不善,植物遭到严重破坏,整体显得较乱。
3.5 环城公园东段场地现状
东环绿地较宽,沿公园园路有许多相隔不远的规则花坛坐凳,以满足老年人、儿童休息,沿河道设步道护栏,坡地随势建亭、长廊、花架等休息场所,喬木量较少,大量草坪遭严重破坏、铺装面积较大,植物缺乏,种植情况较差,游人行为缺乏管理,植物破坏严重。
4 环城公园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
4.1资源结构分布不合理
资源结构分布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植物中常绿、落叶的比例与宿州当地的地域植物结构特征不相符,常绿乔木偏多,几个景区中只有少数几个区域可以达到常绿落叶比4∶6或3∶7;植物群落类型以林地类型和灌草型为主,乔灌草结合类型的群落类型较少,有些乔灌草型林地只有乔木层非常单调,整体上没有空间层次感;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小,许多植物的数量分配不均匀,在整个公园调查中有的植物只出现一次,这样造成物种多样性很低;乡土树种的运用不足,乡土树种更加适宜宿州地区的植物景观特征。
4.2观赏植物种类不足,应用率低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花灌木应用不足,有许多植物沿着道路周边栽植,一般此类植物群落的现状是只有乔木或者乔木+地被;秋冬季花灌木应用类较少,使得植物景观观赏缺少亮点。
4.3缺乏代表性乔木,观赏性降低
根据调查,整个环城公园,大型乔木(胸径50厘米以上的)数量与种类并不多,对于一个建设发展多年的公园来说,缺少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乔木。往往在一个群落景观中,大型乔木在视觉景观可以起到点睛的作用,使得人眼前一亮。在乔灌草结合类型的植物群落,乔木层的树种胸径、高度如果在同一级别上,常常形成不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感,使得整体观赏性降低。
4.4养护管理不到位
宿州环城公园养护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整个公园大部分景区卫生条件比较差,枯死枝清理不及时;植物群落修剪不到位,影响游人行走、休闲、娱乐;有病植物不能及时治理、管理;对于枯死的植物,不能及时移除;平常游人对公园植物的采摘行为无人管理,对于一些植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植物景观。
5 环城公园植物配置提升改造的几大策略[4]
5.1 对植物配置的调整
公园中植物分布广泛,缺乏整体的规划布局,在不改变公园整体景观效果,保证公园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下,对缺乏乔木的地方补充乔木,在缺乏灌木的地方种植灌木,对严重破坏的草坪进行补植。并且按照一定数量进行补植,尽量使同一种类的、观赏特点较为接近的树种集中配置,以形成茂密树荫。利用公园丰富的地形地貌,在一定的空间中形成统一协调的植物景观。
5.2突出景观效益
在不同的区域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公园植物应与园林建筑小品协调搭配,缓解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由于植物分布凌乱导致公园中的树种难以形成大范围的、彰显树种特色的植物景观,大大降低了植物在公园中的作用。公园中的植物群落与小品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易形成主景,小品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公园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而充满活力;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5.3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城市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公园绿化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以选择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在多样性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树种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生长的,具有成活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等特点[5]。
6 结论
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植物配置是环城公园建设发展的要求。不同品种、不同体量的植物配置,既要掌握各种植物的形态、习性、质地等的变化,又要熟悉不同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依衬、掩映、烘托下所展示的植物群体美。并通过季相变化、层次的错落等手段,对其进行合理配植,使公园布局更加合理,生态效果更加明显。总之,公园的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同时,还应遵循美学原理。环城公园中的绿地植物配置应以“先生态,后景观,重视乡土树种”为原则,结合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扩展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市民。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15-18.
[2] 徐斌.合肥环城公园植物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6):1649-1651.
[3] 魏长顺,吴军霞.芜湖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41-3643.
[4] 彭阿凤,宋清洲,等.保定市古莲花池植物恢复与改造设计[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1):103-106.
[5] 吴兴宇.现代园林植物配置[J].工程科学,2009,(1):120.
作者简介:吴晓玲,安徽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