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方案

2015-01-28 00:51刘振铸秦晓东姜丽艳
吉林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防治解决方案

刘振铸 秦晓东 姜丽艳

摘要: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重迎茬问题较为普遍,在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日趋加重,且发病较为普遍,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的防治马铃薯黑痣病解决方案。

关键词:解决方案;防治 ;马铃薯黑痣病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1.027

1试验目的

比较2.5%咯菌腈FS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防治黑痣病的药效差异;筛选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最优解决方案。

2试验品种,防治对象

防治对象。马铃薯黑痣病;作物品种。克新或费乌瑞它。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2.5%咯菌腈FS(FL)、20%烯肟菌胺SC(F20)、20%唑胺菌酯SC。

3.1.2  对照药剂 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25%嘧菌酯SC(阿米西达)。

3.1.3  药剂用量

3.2 小区安排

试验设7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3垄,75平方米,随机区组排列。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拌种法:先将各药剂按(表1)中剂量调成浆状液,每100公斤种薯的药量需加4升水调制药液。播种时,将调好的药液喷至块茎(切好后的种薯块),边喷边搅拌至充分混合均匀,使药剂均匀分布在种薯上,撒上滑石粉(2.5公斤/100公斤种薯),拌好药剂的薯块阴干后播种。

沟施法:配制药液时,按450升/公顷水量,折算成各小区水量和用药量,将药和水充分混匀即可施用。先开沟,播种后,使用Jacto-4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将配制好的不同处理药液喷淋在沟中薯块及其周围土壤上,覆土即可。

3.3.2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要求 试验期间,不得使用对结论有影响的药剂。病害按正常农事操作处理。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1.1  调查方法 开花期,观察叶片枯死或向上对称卷叶呈舟状的植株,看其根部是否有铁锈色病斑;将矮化植株及未出苗芽块挖出,观察其茎基部和根部是否有铁锈色病斑,芽眼附近是否有白色粉末状物。如果有上述症状则视为黑痣病。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 ×100

4.1.2生长后期或收获时调查 收获时调查薯块黑痣病发生情况。

病薯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收获0.8×0.6米=0.48 平方米(4株马铃薯)的马铃薯,5点共收获2.4平方米的马铃薯,调查每个薯块上黑痣病发生情况,按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面积百分率划分病级:

薯块上菌核病斑分级标准:

0级:薯块上无病斑;1级:块茎上有零星病斑,病斑占整个薯块表面积的5%以下(不超过5个);3级:发病较轻,病斑小,病斑占整个薯块表面积的6%~10%(或病斑数6~15个);5级:发病中等,病斑较大,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的25%以下;7级:发病较重,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26%~50%;9级:发病重,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51%以上。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对薯块黑痣病防治效果(%)=[(对照区薯块病情指数-处理区薯块病情指数)/对照区薯块病情指数]×100

5 试验调查结果及结论

5.1  病株率

试验地在双阳区山河街道佟家村3社沈德喜家地,前茬玉米。土壤有机质2.71%,碱解氮99.43毫克/公斤,有效磷15.67毫克/公斤,速效钾104.53毫克/公斤。5月3日播种,5月18日出苗。

6月27日开花期调查,2.5%咯菌腈(FL)FS(50毫升/100公斤种薯)病株率为2.67%,2.5%咯菌腈(FL)FS和,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病株率均为3.33 %,20%烯肟菌胺(F20)SC和250克/升嘧菌酯SC(阿米西达)病株率均为3.67%,20%唑胺菌酯SC病株率为4%见表2。

5.2  黑痣病防效

8月29日调查,试验处理2药剂2.5%咯菌腈(FL)FS(50毫升/100公斤种薯)防效为83.2%,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黑痣病防效为78.94%,20%唑胺菌酯SC黑痣病防效为78.19,20%烯肟菌胺(F20)SC黑痣病防效为75.72%,2.5%咯菌腈(FL)FS黑痣病防效73.95%,250克/升嘧菌酯SC(阿米西达)防效为71.04%见表3。

5.3 结论

试验表明試验药剂对黑痣病防治效果好于对照药剂,拌种处理好于沟施。2.5%咯菌腈(FL)FS(50毫升/100公斤拌种剂量)对黑痣病防效最好,其次是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40毫升/100公斤拌种剂量)。

参考文献

[1]杨春, 杜珍,齐海英.马铃薯黑痣病防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

[2]蔡煌.防治马铃薯黑痣病[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6,(01).

[3]邱广伟.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9,(06).

[4]陈万利.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马铃薯,2012,(01).

[5]戴启洲.马铃薯黑痣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J].中国蔬菜,2012,(15).

[6]曹春梅,李文刚,张建平,张庆平,郭景山.马铃薯黑痣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马铃薯,2009,(03).

作者简介:刘振铸,双阳区农业综合执法队,中级农艺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作物栽培。

猜你喜欢
防治解决方案
艾默生自动化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S700K-C转辙机防水解决方案探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4G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7大睡眠问题解决方案
Moxa 802.11n WLAN解决方案AWK-1131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