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彰显学生个性

2015-01-28 07:58于增玉河北省东光县教育局061600
学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斑羚羚羊木雕

于增玉(河北省东光县教育局061600)

换位思考彰显学生个性

于增玉
(河北省东光县教育局061600)

换位思考是指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提出恰当的、合理的见解,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使用于日常生活,同样还适用于语文教学。作为教师,我认为换位思考是给学生创造了创新的平台;换位思考是学生彰显个性的一个途径;换位思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兴趣情境共鸣导语换位思考质疑问答

钱梦龙老师曾经说过:“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关键不在教师‘讲’得如何,而在于能否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放开手脚,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彰显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恰当巧妙利用换位思考,开发课程资源,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回归生活,真正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走进情境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一个人了解未知世界的起点。因为感兴趣所以才去深入研究,才去仔细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彰显个性有所创新。我认为教学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抓住文本找共鸣

“文,心学也”,任何文本都是都有它的情志之所在。一个文学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主要是因为读者能够穿越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例如《斑羚飞渡》一文中,老斑羚作为半大斑羚的踏板,用牺牲一班拯救另一半的办法来摆脱猎人的情景令每个人震惊,学生从文本中一下子就能找到共鸣。

(二)用精美导语敲出兴趣的火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美丽的语言让人心花怒放,回味无穷。语文课堂中精美的导语就像是一块磁铁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聚拢,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走进文本内容。例如教冰心的《荷叶母亲》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太阳说:当我的阳光照射大地,给人们带来温暖,我是幸福的。雨滴说:当我的雨水滋润大地,给人们带来丰收,我是幸福的。花儿说:当我的芬芳弥漫大地,给人们到来欢笑,我是幸福的。荷叶说:当我的叶子能保护莲花时,我是幸福的。让我们共同领略荷叶护莲的美景吧。”这样的导语再加上幻灯片中美丽的图画,很自然就敲开了学生的兴趣火花。因为学生们对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优美语言的烘托下更想探个究竟。

(三)用生活化的教学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陶行知语说过:“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只有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让语文与自然接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呼吸。例如,学习《羚羊木雕》时,我首先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你与父母发生过什么样的矛盾冲突,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潮时我们便很自然的走进文中的家庭矛盾中。

二、换位思考解读文本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文学著作是生活的提炼和结晶,教师是联系学生生活与作者生活的一座桥梁,换位思考能有效地让学生走进作者生活,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作者生活,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中接受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斑羚飞渡》一文主要是从角色的换位来挖掘文本,其主要是镰刀头羊、半大斑羚和小羚羊、猎人和狗这些角色中去体会他们的内心世界,而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与作者进行角色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领会文中内涵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学生们甚至可以通过课文这扇窗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在教《羚羊木雕》时我同样采用换位思考进行教学。首先,与爸爸换位,文中的爸爸是一位稳重威严不容置疑的人,学生进行换位时有写学生理解父母的做法,因为本身羚羊木雕就是非常贵重的东西,“我”没有经过大人的允许就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了别人。而有些学生则认为父亲的话语简单粗暴。如果是语言婉转,与孩子是商量的口气,这样解决问题会更好。其次,与奶奶换位。有些学生认为奶奶是很理解“我”的,她更通情达理,她可以帮助“我”说服父母不再要回木雕;有的学生则认为父母的态度太强硬,心地善良的奶奶也是无能为力,但是不管学生们怎么换位,他们都是在了解了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去展开情节的。去想方设法去化解生活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第三,与“我”换位。有的学生说:“当我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时,我是不会要回来的。因为那毕竟是我与她之间友谊的见证。我会尽力去说服父母。先向他们承认自己的过错,事先没有和他们商量就把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今后做事一定先和父母商量好,然后再做出决定。但是这一次话已经说出口,东西也已经送出去了,不能要回来。还有的学生说:我首先会和家长商量,因为羚羊木雕的确是太贵重了,它毕竟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心爱的东西。他虽然送给了我,但是他也可以随时欣赏。这么贵重的东西该不该送给我最好的朋友呢?我不能把别人送给我的礼物转送给他人。什么东西都可以见证我们的友谊,它是不分贵贱的。我还是送给她我最心爱的米奇吧。我想她也一定会很喜欢的。学生通过换位使他们真正地解读了文本的内涵并点燃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从而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质疑问答独树一帜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正像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解疑,这也正是学生深挖教材体现个性的过程。例如,学习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让学生与诗人换位从而理解杜甫那种博大的胸怀。学生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已经深刻了解到这一点,但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杜甫面对孩子抱茅入竹去为什么会唇焦口燥呢?“归来倚仗自叹息”中他叹息的又是什么呢?学生们通过深思,有些学生认为他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已经大了,追不回来孩子抱走的茅草,所以才叹息。有学生认为:是因为生活得艰难痛苦而叹息。因为大风把他的茅草屋顶给刮飞了,他要继续住在茅草屋,可是当时生活极其贫困,连找些茅草都没有,他怎么能不叹息呢?从学生的思考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的质疑是深挖教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放飞思绪各抒己见

教育就是育新人。自古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让他们超越前人势在必行。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自由”,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学习《孔乙己》时,我让学生与孔乙己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学生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有的对孔乙己表示同情可怜,因为他的悲惨结局。一个连走路都艰难的人在临去世时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过问。有的学生则表示对于他的痛恨,痛恨他的迂腐不堪,身为短衣帮却要穿着长衫。没有钱却要装作有钱的样子。有的学生则是痛斥当时的科举制度,它把很多的读书都还成如此不堪的下场。这样的对话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解放了,创造力也得以开拓。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玉,他们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去精心挖掘,细心雕刻才能显现出他们所特有的美。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斑羚羚羊木雕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梦幻羚羊谷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