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科技发展思考

2015-01-28 21:52刘明香李振武韩海东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4期
关键词:水保安溪县茶园

刘明香,林 怡,李振武,韩海东

(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安溪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科技发展思考

刘明香,林 怡,李振武,韩海东

(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科技工作;安溪

作为福建省水土流失Ⅰ类县市之一,安溪县经过多年的治理,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出了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治理技术、模式和经验。在总结分析安溪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管理体系、支撑平台、投入渠道、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为福建省水土流失Ⅰ类县市之一,安溪县在“十二五”期间坚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全力整治”的策略,始终把水土保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关键,坚持群策群力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和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和示范价值。

1 水土流失现状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泉州市西南部,位于晋江西溪上游,是晋江发源地。全县土地面积2 897.16 km2,人口115万人,受历史、自然和经济发展因素影响,水土流失一度较为严重,被列为福建省5个水土流失Ⅰ类县市之一。据2011年遥感调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690.3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3.83%,其中轻度445.36 km2、中度190.86 km2、强烈36.90 km2、极强烈15.80 km2、剧烈1.42 km2,主要流失源有崩岗、茶园和矿山。崩岗是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极度形式和水土流失的极端状态[1-2]。全县有崩岗12 000多处,占全省崩岗总数的49.2%。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全县由于崩岗侵蚀造成民房倒塌1 300多间,伤亡200多人;水田受泥沙淹没5 700 hm2,其中无法复耕的800 hm2;因泥沙淤积减少水库有效库容650万m3,致使8个水库报废。据2012年统计,全县4万hm2茶园中70%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流失面积266.7 km2。另外,还有矿山水土流失面积约12 km2。

2 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十二五”期间,安溪县投入资金累计超过5.5亿元,共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265个,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33 km2,治理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4%,惠及290个村62万人,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在治理过程中,安溪县根据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和地理位置特点,把水土流失治理与茶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县域大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力促产业经济尤其是茶产业转型提升,力促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坚持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治沟与治坡、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探索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治理模式。

2.1 崩岗侵蚀治理

安溪县在崩岗侵蚀治理方面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以官桥、龙门两乡镇为主战场,在传统治理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6种新治理模式,并成为典型在全国同类地区推广。

(1)变崩岗侵蚀区为工业开发区。在城镇建设规划区通过开展崩岗侵蚀综合治理,治理开发崩岗436个,整理出333 hm2以上的工业用地,并投资3.6亿元,引进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八马茶业、旺旺食品等企业入驻,每年产生约2.5亿元经济效益,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大大拓展了工业的发展空间。

(2)变崩岗侵蚀区为生态旅游区。以距城区较近、地理位置较好、交通便利为选址原则,在龙门天湖崩岗侵蚀区,把成群崩岗连片整治,平整土地133多hm2,引资建设天湖生态旅游项目,建成了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崩岗治理点生态旅游区。

(3)变崩岗侵蚀区为水保生态区。采取“上堵、下截、中绿化”的传统办法,在崩岗侵蚀坡面造林种草,将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提高到93%以上,有效促进了治理区生态的自然修复。

(4)变崩岗侵蚀区为经济作物区。通过强度削坡,把崩岗群平整成水平梯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增加茶果园200多hm2,年产值达2 000多万元,实现农民年增收200多万元,既减少毁林开垦茶园的行为,又可治理水土流失和解决后续管护问题。治理过程中还形成了“猪—沼—茶”循环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利用养猪业废物产生的沼液和沼气提供有机肥和能源发展茶树种植,年产值达1 100万元,成为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新亮点。

(5)变崩岗侵蚀区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通过综合治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安置的办法,集中建设农村住宅统建区。目前全县已安置945户3 307人。

(6)变崩岗侵蚀区为休闲农业观光园。在官桥仙都崩岗侵蚀区,通过综合整治,平整成阶式梯田,引进福建安溪甲龙园艺有限公司入驻建设休闲农业观光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探索崩岗侵蚀区发展都市农业的新途径,为周边提供可借鉴的综合开发模式。

2.2 生态茶园建设

(1)推广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要求建设的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可以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同时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3]。安溪县重点开展坡耕地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主要采取前埂后沟、田面工程和截、排、蓄、灌等地表径流调控手段,按照“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岸梯壁有草”的立体模式,并配套建设排水沟、蓄水池、田间道路等措施,在感德、金谷、桃舟、蓬莱、尚卿等乡镇建设生态茶园示范片2 667 hm2以上。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加快全县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并将生态茶园建设的做法在全县推广。

(2)超坡度区域退茶还林。截至2012年,全县共对80 多hm2超坡度(坡度超过25°)区域茶园实施退茶还林。退茶还林是对生态茶园的进一步提升,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规划进行植树造林,山顶全部造林,山腰建设茶山林带网络系统,山脚实现道路、田边、水边植树绿化。实施退茶还林后,推进茶园由单一模式向原生态模式转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茶叶产量和提升茶叶品质。此外,种植红豆杉、桂花等珍贵树种和观赏花卉也为茶农新增了一条致富渠道,为生态茶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 精品示范工程建设

安溪县结合美丽乡村、造福工程等建设项目,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行生物、工程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封禁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大力开展护岸护坡河道综合整治、村庄道路拓改、休闲公园修建等,打造洋坑幸福小区、三安幸福小镇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城镇的形象和品位。

2.4 矿山水土流失治理

针对矿山水土流失,安溪县从2009年开始分阶段、分批关停石材企业,于2011年4月实现了矿山全行业退出,在福建全省率先完成石材行业的全面退出。目前正在全面开展矿区迹地生态修复。

3 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安溪县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科学治理,实施国家级重点治理项目2个,总投资2 013.3万元,完成治理面积960 hm2,完成土石方量34.8万m3;实施省级重点治理项目6个,总投资3 752.15万元,完成治理面积6 933 hm2,完成土石方量80.3万m3;实施市级重点治理项目4个,总投资765万元,完成治理面积353 hm2。总体而言,安溪县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水土保持科技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安溪县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领导力度还显薄弱,管理有待加强,县政府对水土保持科技的投入还很有限,相关部门的科技协作能力也明显不够,这些都限制了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以企业为主体的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在对3种流失源的治理中,由政府主导的崩岗治理和矿区治理已形成较完整的科技支撑体系和较成熟的治理模式。相比之下,生态茶园水土流失治理虽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同并得到推广,但由茶企作为承担主体的项目或课题却较为少见。政府应积极引导、鼓励规模企业作为主体申报水保相关课题,提高企业自身的水土保持科技意识,这有利于水土保持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3)水土保持科技推广能力较弱。水土保持科技经费占整个水土保持经费的比重较小,经费紧张,设备落后,科技人员不足,科技推广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应用的能力较弱。

(4)茶农小规模经营影响水保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茶园水土保持工程量巨大、繁琐,需要较大的人力、财力等支撑,这对于经营分散、规模较小的大多数茶农而言往往难以承受。受传统耕种观念影响,许多茶农的茶山与茶企的“青山白水”的茶山呈现出巨大的反差,茶园水土流失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4 推进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思考

水土保持科技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水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达到预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提高技术水平,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提供科技支撑。

(1)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科技工作领导体系。①加强对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水保、科技、农业、水利等部门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建立统一高效、协调互动的领导体系和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水保技术推广体系,形成科研、开发、推广协调发展、紧密结合的水土保持科技运行机制。②成立水土保持科技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其负责科研规划与重点推广计划的制定、组织等工作。③建立水土保持科技协作网,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科技的需求为导向,针对目前水土保持重大科技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水土保持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攻关。

(2)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科技政策体系。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具体的实施措施,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为其提供保障。在水土流失区应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目标,通过加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在项目建设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群众积极参与。要制定并完善有关政策,遵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支持大户治理,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技术上给予指导,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大户带动、吸引社会各方投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加强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组建水土保持科技咨询专家团队,完善水土保持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家团队,有效整合科技人才资源。结合工业园、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项目开发,以水土保持监测站、试验站等科技平台为依托,与企业和治理大户合作,筛选水土保持科技需求,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开发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不断总结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新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配套技术体系、管理机制,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水平。

(4)拓宽水土保持科技投入渠道。要建立多元化的水保科技投入机制,形成国家、集体和社会多渠道筹融资体系,加大金融信贷对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支持。保证水保科技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需要,同时要制定配套政策,降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的成本,鼓励、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增加水保科技投入。此外,也可采取类似工业招商的做法,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并加强水土保持科技的国际合作。

(5)加强水土保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交流。注重水保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水保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支爱水保、懂水保、有技术、会管理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水土保持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水土保持科技队伍的整体实力与水平。积极鼓励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安溪县的水土保持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与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其他相关机构合作,联合开展项目科研开发,注重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交流,加快建立起一支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科技创新队伍,为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平提供智力支撑。

[1] 巫南祥.梅县崩岗治理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4-26.

[2] 张利超,谢颂华,肖胜生,等.江西省崩岗侵蚀危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14(9):15-17.

[3] 韩海东,罗旭辉,黄毅斌.生态茶园建设[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9.

(责任编辑 李杨杨)

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4R1017—3);福建农科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CXTD-1-05-8)

S157

C

1000-0941(2015)04-0040-03

刘明香(1963—),男,福建长乐县人,副研究员,学士,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与景观生态规划。

2014-11-19

猜你喜欢
水保安溪县茶园
跟妈妈学做菜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游鼓浪屿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茶园飘香
做冰镇小吃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