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连富
数学课堂看似只是单一的数字、乏味的算理、枯燥的图形的组合,但其中蕴含着博大的数学思想、丰富的数学知识、精巧的数学方法、美妙的数学思维……这众多元素的变化组合,让数学不仅拥有丰富感性的人文美,更具理性的智慧美。课堂教学是教师睿智与学生聪慧交融的最直接的载体。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数学课堂闪耀智慧的火花。
一位教师教完苏教版二下《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后,布置了这么一道课后作业题:
看图列算式:
□÷□=□(个)……□(个)
□÷□=□(盘)……□(个)
但是,往黑板上抄题的“小助手”把盘子外的苹果多画了一个,就成了这样一道题:
在错题的误导下,原题的算式被列成了:10÷2=4(个)……2(个)。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同为2,很显然,这不符合“有余数的除法”的运算规律,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很快,“哗啦啦”几十双小手举得老高,紧接着就是急不可待的叫声:“老师,他把题目抄错了,这样做不起来!”教师本想提醒小助手擦去一个苹果,可转念一想,这正是考验大家的时候啊!刚好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问题的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形成认知。教师首先认真地“批评”了一下小助手,提醒他今后要看清楚题目,继而话锋一转:“同学们都已经知道,这道题有问题,不能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因为列出的算式余数和除数一样大。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怎么改这道题才能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呢?小组的同学相互讨论讨论,看看可以怎么改。”各学习小组纷纷展开讨论。
生1:可以去掉盘子外面的一个苹果,列式9÷2=4(个)……l(个),9÷4=2(盘)……1(个),余数变成1,除数是2,余数小于除数。
生2:可以把两盘苹果变成3盘,这样除数变成3,余数还是2,除数大于余数,列式14÷3=4(个)……2(个),14÷4=3(盘)……2(个)。
生3:可以再加两盘苹果变成4盘,列式是18÷4=4(个)……2(个),18÷4=4(盘)……2(个)。
生4:可以再加三盘苹果变成5盘,列式是22÷5=4(个)……2(个),22÷4=5(盘)……2(个)。
生5:老师,我发现刚才3个同学都用了加盘子的办法,盘子的个数就是除数,只要盘子数大于2,不管加几个都行,因为这样除数就比余数大了。
生6:老师,我觉得还是第一种改法简便,去掉盘子外面的一个苹果,其实就是让余数2变成1,这样余数就小于除数了。
面对学生精彩的发言、严谨细致的思路,教师内心涌动着成功的喜悦。本是一道不经意的错题,却因教师反退为进的智慧引领,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探知、求知的热情,由于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领会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要领便水到渠成了。
本案例中,因教师把改错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开始蠢蠢欲动,随即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余数要比除数小”展开思考和交流。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归纳出了要使除数大于余数,只要增加一定数量放有同样多苹果的盘子即可,甚至还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寻求出了简便的一种,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总结、比较等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或错误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大可不必谈“错”色变,而应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这些错误往往会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