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飞(云南省玉溪电视台 653100)
“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近年来,随着各项工作成效宣传展示的广泛需要,一种新的电视节目样式——电视成就性专题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电视是一门声画兼备的综合艺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或某一领域工作开展的详实纪录,成就性电视专题片正逐步成为电视专题门类中的一个亮点。
成就展示功用的特殊要求,让成就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很受局限。传达的政策性、内容的指定性等等,要把成就性电视专题片做出较好的观看效果难度不小。然而,在拍摄制作了《光辉的历程》《数字玉溪》《三乡大地党旗红》《玉溪工业新跨越》等近30部(集)成就性电视专题后,笔者在揣摩中发现,只要遵循以下创作规律,重在展示的成就性电视专题依然能做到精彩好看。
成就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大体要经过文案策划、前期拍摄、解说词撰写、剪辑制作、技术处理等几个环节。无疑,成就性电视专题要做到翔实生动、可观可感,首先要对文稿撰写提出要求。
主旨鲜明与否,是成就性电视专题片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基于此,每次接到电视汇报片的任务,前期的案头功夫是必须做足的。一般来说,作为一部片子的主创人员,不管接到何种类型的成就性专题创作任务,我们都要想尽办法,从第一手资料中归纳总结出需要展示、传播的中心思想。任何工作的开展,事无巨细地陈述只会干扰片子的效果。笔者曾策划制作过一部反映玉溪星云湖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的电视专题片《为湖而战》。接到任务后,按照案头先行的原则,我们从各种湖泊保护的相关政策学习开始,请教专家,请示领导,一个点一个点跑,一个工程一个工程看,从大量的文件资料中归纳总结,最终把能体现“玉溪为保护星云湖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的内容先确定下来。另外,在文稿创作阶段,哪些需要浓墨重彩,哪些可以一笔带过,“最”字诀就是较有用的方法。最重要的历程,最难攻克的项目,最感人的细节,凡是带“最”字的,我们都要深入详细,其余的点到即可。
观摩各种不同领域的成就性专题创作,结合笔者自己的实战经验,“三段论”结构是制作成就性电视专题最有用的布局。所谓“三段论”,就是片子围绕“背景交代(为什么做)——过程纪实(怎样来做)——成就展示(做得怎样)”的基本框架展开。一般来说,撰写成就性电视专题片的文稿时,开篇就要交代清楚开展一项工作的目的,开篇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设问式(不知创卫后的三乡大地玉溪,又会呈现出一番怎样的风貌?)、直入式(“工业承载着玉溪人的致富梦!”)等等,根据具体节目要求的不同,开篇一般要求简洁扼要,直指主题;开篇之后,“如何做”是成就性专题片的重头戏,出台什么举措,采取何种措施,遇到那些困难,如何攻克难关,取得怎样的成效等等,这些都是在“如何做”中需要讲清楚的问题。不管这一部分的讲述是时间为序、空间为序还是以轻重为序,都要做到脉络清楚,切忌随时更替讲述顺序,造成混乱的排列。成就性专题的收篇,重在展现成效,解说的精准到位是文稿撰写时需要留心之处。
在布置好片子的篇章结构之后,在文稿撰写中还要特别注意文稿表述的生动性。只有生动可感,才能贴近观众,给观众带来亲切感,也才能达节目创作预期中的效果。不管何种类型的专题片,如果解说文稿刻板平直或晦涩拗口,必然导致节目味同嚼蜡。数十部成就性电视专题的创作中,笔者发现,凡是片中有生动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生动的采访,节目的可看性就会提高很多。以往,党建工作展示是大家觉得较难出彩的节目。然而,笔者在主创的玉溪党建“十一五”工作汇报《三乡大地党旗红》时,因牢牢抓住“生动”两个字,不管是讲基层建设还是讲队伍锻造,不断强化电视节目“主题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故事化”的创作原则,最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画面是电视最主要的传情表意途径。从一定程度上说,画面的吸引力是节目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在创作成就性电视专题片时,更要把好画面质量关。
成就性电视专题片的前期拍摄中,我们要注意好拍摄主体的选择。如果拍摄主体是人,在可供挑选的条件下,拍摄主体的外在条件,言语表达、镜头感等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果拍摄主体是景,我们也有必要从美学的角度做出相应选择。譬如反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需要拍摄公共设施建设,拍摄平淡无奇的运动场地,还是拍摄别具特色的亮丽民居,画面效果从对象选择上就可以分出伯仲来。
成就性专题的拍摄对象一般有特定的指向。如何精美地展现好规定的人和景,这需要编导和摄像师充分交流,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保证好画面质量。当然,成就性专题的拍摄,需要摄像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功底,光线、背景、点缀、角度、状态导入等,关于摄像技能技巧的问题,这里不再深入探究。
电视讲究声画结合,声画并重,成就性电视专题创作中,精良的后期制作可以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完善,成就性电视专题片在后期制作中的技术手段运用可以大幅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色彩调节可以实现节目表达的情感需求,丰富观众不同需求的视觉体验;形状调节可以强化主体,达到吸引视线的目的;三维制作可以直观可感,让表达的内容更加多面立体,后期制作技法多种多样,重视后期技术效果将让节目明显增色。
节奏本身指的是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具有时间感,在艺术设计或美术创作当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的产生的运动感,引申到电视后期剪辑中,指的是画面剪接的舒缓快慢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笔者曾留心做过两次剪辑对比,在剪汇报片《跨越——玉溪山苏安居工程汇报》的一个片子时,同样的一段配音,一次按照解说对位填空般平均用力,一次根据配音及音乐情绪突破常规,长镜头,快切,做慢等急缓相间,同样十五分钟的一个片子,观者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有节奏感的剪辑看起来流畅舒服,而不顾及节奏感的剪辑则显得冗长枯燥。
成就性电视专题常涉及一些政策法规、数据图表之类的强化需求。如果剪辑中因循守旧,会让受众在一堆数据中乏味疲惫。对此,在非编、特技等电视剪辑特效功能越来越便捷运用的今天,多样的技术手法运用无疑能让节目锦上添花。笔者在完成国土局成就性专题《土地情》时,由于时间紧,文稿只能采用对方提供的一个工作总结,画面效果也不理想。种种条件限制下,我们决定尽量美好细节,每一组画面的运用,每一组字幕的出入,在完美细节的成就下,节目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
以上粗识浅见,是笔者在多年的成就性专题创作中积累所得。尽管成就性电视专题创作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实践,在文稿撰写,画面拍摄、后期剪辑等各个环节中多花心思,狠下功夫,就一定能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成就性电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