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

2015-01-28 18:44:52海南省白沙县文化馆展演团5728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黎族起源海南

陈 娟 (海南省白沙县文化馆展演团 572800)

漫谈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

陈 娟 (海南省白沙县文化馆展演团 572800)

海南黎族舞蹈有着极为悠远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与流变过程中,其已经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风格。本次研究首先立足于前人的基础之上,就海南黎族舞蹈艺术的起源与流变等问题展开系统地研究。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去发掘、整理和发现海南黎族舞蹈艺术如今所取得的成就。

黎族;舞蹈;起源;流变

黎族是一个有着悠远历史的少数民族。约在秦汉时期,黎族的部分先民从广东和广西地区迁徙到海南地区,成为当地最早的居民。海南岛的黎族人民是一个热爱舞蹈的群体,在那里,所有男女无不是能歌善舞的。可以说,舞蹈是海南黎族人民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当代所存留下的海南黎族舞蹈加以划分,其可被归类为:“敬神祭祖舞蹈”和“生活、劳动及娱乐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的产生与发展贯穿于整个黎族文明流变历程之中。基于此,笔者对海南黎族舞蹈的起源与流变问题展开如下研究:

一、宗教信仰起源论

海南黎族舞蹈起源于黎族人民崇拜神灵的宗教信仰。海南黎族人民的传统意识认为:无论是天地日月,还是鸟鱼草虫,世间万物皆有灵气。即:如同我国许多民族一样,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自然界是海南黎族祖先获取生活资源的第一要素。为了渴望自然多些馈赠,他们便形成了祭祀自然和神灵的习俗。祭祀活动中,海南黎族先祖会通过一系列巫术活动来与祭祀对象“交谈”,此时,“手舞足蹈”的祭祀动作也在悄无声息中逐渐演变成为舞蹈。

海南黎族舞蹈这一起源说,我们可以通过诸多实例加以佐证。譬如:如今游客在海南黎族民俗风景区经常看到的《灯星舞》《召祖舞》和《老古舞》等一系列舞蹈,都是用以“敬神祭祖”的舞蹈。为了缅怀先人,海南黎族会跳《灯星舞》。在跳该舞的现场,会有一些灯火,这些灯火所代表的意思是“阴间到灵台路上的灯”,舞者将这些灯全部点亮,是为了迎接那些早逝的灵魂回来坐坐。除了遥寄对先人相思之外,海南黎族人也将自己的健康寄托在神灵身上,并通过《召祖舞》等予以表达。倘若海南黎族人生病亦是做恶梦后,便会请“道公”前来做法,在做法过程中,“道公”便会跳《召祖舞》,即“道公”围绕着摆放美酒佳肴的饭桌载歌载舞,以达到替祈福者驱逐病魔或驱散噩梦,保佑祈福者平安健康的目的。

二、生产劳动起源论

“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其生产方式对他们形体动作和神态有着极为深重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舞蹈之中,都蕴藏着特定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所赋予的丰富信息,而民族舞蹈中的姿态和步伐都能够将这些信息全部体现出来,并成为该民族舞蹈的独特之处。”如同其他民族舞蹈一样,海南黎族的许多舞蹈就是遵循此程式而形成。

如《打柴舞》,跳该舞蹈时需要两条垫木和数对小木棍作为舞具。跳舞前,需将两条垫木分隔两米左右的距离放置于跳舞场地之中,垫木之上再架上小木棍。小木棍的两端由非舞者执握,执棍者两两相对,并合着上下左右以及分合交叉的节拍,形成强烈得节奏。跳舞者跳入木棍中,随着节奏,做出诸如:“平步”“磨刀步”“青蛙步”“乌鸦步”和“猴子偷谷步”等舞步。该舞蹈节奏强劲有力、动作古朴粗犷,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樵夫砍柴的所见所闻。

再如,《舂米舞》,该舞蹈中舞姿来源于黎族妇女舂米时的动作,结合黎族女子婀娜多姿的舞态,既将女性的柔美予以了淋漓体现,也将黎族女子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精神风貌予以了形象地昭示。此外,诸如:《打猎舞》《种山兰舞》《垦荒谣》《快乐的晒谷场》等舞蹈都是通过舞蹈的方式,再现了海南黎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场景。

三、海南黎族舞蹈之流变

海南黎族舞蹈是当地黎族百姓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内容。在从未间断的传承过程中,这门民俗艺术还被黎族人民生活习惯和文化交流所影响,产生了细微地变化。在这些因素作用之下,如今的海南黎族舞蹈也流变成为多样化的艺术形态。

1.生活习惯之于海南黎族舞蹈的流变

以海南黎族女性舞蹈为例,海南黎族妇女同胞普遍喜欢穿筒裙,由于此裙子极为窄小,在站立时,黎族妇女就会随着重心而摆动,于是,也就形成了黎族女子“三道弯”的姿态。同样受裙子面积限制,黎族女子走路时步履极小、但频率较为密切,走路时,她们的腰胯部会左右摇摆。此种独特的日常体态被带入到了黎族女性舞蹈之中,从而使黎族女性舞蹈以灵巧轻快的艺术特征而闻名。

2.文化交流之于黎族舞蹈的流变

明清时期,大批汉族人民迁徙到海南,与黎族人民共同居住在这美丽的岛屿之上。随着汉族人民与黎族人民间,借助贸易、通婚等渠道相互交流,汉族的一些文化艺术形式和元素也被引入到黎族舞蹈体系之中,并形成全新的艺术特色。譬如《清音舞》就是受汉族戏曲影响并结合黎族人民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形成了新的动作风格和律动规律。以《清音舞》为例,汉族的《清音舞》腰部动作极不多见,而黎族的该舞蹈则频繁出现扭动腰身和蹲地走等需要腰部支配的舞蹈动作。

四、结语

以上就海南黎族舞蹈的艺术起源与流变问题进行了粗浅地探索。通过此次探索,笔者深刻地意识到:海南黎族舞蹈虽然外观朴实,但是其却蕴藏者深厚且独到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一份子,其不仅潜藏着海南黎族人民的智慧与文化,而且还蕴藏着深厚的东方艺术魅力。如何将这一门艺术传承下去,是当代人所需承担的一个基本责任。此区区几行行文虽有意为传承这门艺术尽力之期,但不全面。继后,望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为有效传承和发展海南黎族舞蹈艺术事业添油助力。

[1]高泽强.黎族舞蹈文化类型概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2).

[2]白金峰.现代意识与黎族舞蹈[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2).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4]文平.海南黎族舞蹈变迁论要[J].琼州学院学报,2010(3).

[5]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黎族起源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6
《黎族母亲》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 22:50:41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清明节的起源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方周末(2018-05-03)2018-05-03 17:02:13
为海南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