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燕
山西省夏县二中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
赵飞燕
山西省夏县二中
高中历史学习能力要求中有一条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包括四个渐进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抱怨历史书要记的内容太多,毫无头绪,历史太难念。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无效的阅读,表现在以下四点:
1、惰性:看书被动,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单纯只是应付任务。
2、随意性、盲目性:看书流于形式,预习课文只是对书本文字的泛泛而读,不找或找不准关键词句,对教材涉及的历史现象未做深入挖掘,不带问题不思考的看书。
3、狭隘性:阅读面小,缺少对比,形成不了自己的结论。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能?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三点,关于有效性的看法。
越主动的阅读,效果越好。主动阅读一来自于对阅读对象的兴趣,二来自于好的阅读习惯。
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较之初中生已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故事般的历史,而更加地希望去探究隐藏在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体味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改变以往对现成观点的罗列,选择了与当今世界主题活动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的时事入手探究历史发展的轨迹,挖掘历史发展的规律,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克服阅读的惰性。
主动阅读还伴随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如随手做笔记,批注等。在课文的重点处,精彩处或难以理解处作上批注,写下自己的疑问或感想,内容不要太多,但一定要到位,这也涉及到如何抓文章的关键词句,这在下面一点中将具体分析。
养成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后,还要针对课标有的放矢,做到目标明确。
学生经常反映预习看书时不知从何入手,看完书本再听课时还是不能第一时间找到教师讲解的知识点,这就是无效阅读的第二点随意性,如何改变呢?
第一步,系统化的略读。系统化的略读,强调在规定时间内明确一本书所属的类别与基本框架,这也就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的要求,有的学生一拿起书就逐字逐句地看,这样既花费大量时间又抓不住课文的整体框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一气呵成的通读一遍,切忌遇到困难就停顿下来,这样会打断思路,破坏理解的完整性,略读之后再将课文知识系统化,整理出基本框架。
第二步、带问题的通读。略读后列出提纲相当于抓住文章的重难点。接下去要解决重难点捍就要精读了,要带着问题精读。这就是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1、带着主题寻找问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题或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结合主题思考。如上述专题的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这节课的主线是民族工业的兴起,那么学习中应该了解兴起的背景、成员、构成状况,通过相关问题来释疑,课文中的一道学习思考题就针对民族工业的成员来设计的。题目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为什么创办民族工业的多是官僚和地主呢?”“官僚”和“地主”这两个团体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构成,由他们去创办中国的民族工业会是个怎样的结果呢?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了这一对矛盾,由此激发他们的想象,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找准关键词句解读问题。仍以上题为例,题目中关键词是“官僚”、“地主”。“官僚”是属于政治高层,是中国人中较早接触西方的集团,他们从接触到模仿西方,其途径是最便捷的,而且他们还拥有许多政治特权,这是其他集团不具备的,“地主”是中国社会财富最大拥有集团,他们去发展新兴行业在经济上是最便捷的。另外,这道题目解答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背景中关键词句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表明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是自然经济,因此没有大量地对资本扩张有强烈追求的新兴生产关系者。所以在中国19世纪60、70年代,创办民族工业的职责就落在落后社会生产关系集团中官僚和地主身上了。这种矛盾的组合对中国的民族工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就跃然纸上了。
历史的多样性,表现在反映历史的材料多如牛毛,一本教科书采用的只是部分史学家的观点,引用的只是部分史料,要真正做到有效阅读,就要跳出单一教材,传统史观的束缚,扩大阅读面,对不同内容不同观点进行对比联系,从不同角度探究历史真相,培养历史学习的能力。这也是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如在讲到选修改革部分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时,针对北宋初期的历史学生比较陌生,教材内容不是很深入全面的情况下,我推荐学生看史式著的《我是宋朝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作者史式研究宋史80年,看问题有其过人之处。他在讲述到宋朝“积弱”背景时,用形象生动有深度的语句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整体史观。他分析到“有了长城,我们汉、唐的骑兵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自古以来……长城沿线的险要地方一直是掌握在我们的军队里”,但到了五代,石敬塘为了做皇帝,把幽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这是有史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辽国第一次拿到我们长城要害地区的主权”,“长城要害地区落到了北方洲牧民族手里,一旦发生战争,长城上的炮口就会一律对着南方,这个仗就很易打了。从这个地区南下中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辽国的骑兵两三天就可以跑到黄河边上”。作者这样的分析一来弥补了教材内容的空缺,二在知识上进行了纵深联系,迎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整体史观养成的要求,这都是现在教科书中无法获得的。
现在高考非常注重对学生基本史学研究能力的考查,这也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仅局限于有限的教材,要补充新观点,因此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主题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对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和高考,而应该从学生一生发展高度着眼,真正为终生学习服务,因而“授之以渔”直至“授之以欲”才是我们教育者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