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
——再读田辉《这条小鱼在乎》

2015-01-28 08:48王艳文湖北科技学院文传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名作欣赏 2015年3期
关键词:功利性男孩子小鱼

⊙王艳文[湖北科技学院文传学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孰是孰非
——再读田辉《这条小鱼在乎》

⊙王艳文[湖北科技学院文传学院, 湖北 咸宁 437100]

《这条小鱼在乎》描写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却有着寓言般的特点。它通过一个成年男子与一个小孩子对小鱼的不同态度、观点与举止,表达了成人与儿童不同的处世原则,孰是孰非,作品结尾戛然而止,不作任何评判,留给读者去体会。

冷漠 怜悯 等级观念 众生平等 直接功利性 非功利性

田辉的《这条小鱼在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虽然是小学语文课文,但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却隐藏着深邃的意义。

作品主要讲的是一个成年男人在海边散步,看到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把被困在海滩的小鱼从浅水洼里捡起,重新扔回大海。于是这位男人忍不住说:“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鱼,你救不过来的……谁在乎呢?”男孩头也不抬地一边继续扔他的鱼,一边回答:“我知道。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文中的成人先是看得小鱼即将干死而无动于衷,成人不会在乎一条乃至成百上千条小鱼的生命。男孩他之所以竭尽全力、头也不抬地扔鱼,是想让更多的小鱼重回大海,因为他懂得沙滩上的每一条小鱼都在乎自己的生命,人间至善,莫过于此,心之至善,善莫大焉!儿童稚拙的语言犹如神明的深思熟虑,众生平等、万物共存的观念让成人相形见绌、自愧不如啊!自以为聪明的成人,总在计较着个人的得失,没人在乎,所以不为!对周围不关己的生命体现出淡然的冷漠,即使并无恶意,却也显示出成人心胸的狭隘与儿童菩萨般的仁爱!

一、成人冷漠旁观的态度和儿童怜悯博爱的心态

散步的男子看到成百上千条的小鱼被困海滩,却没有引起他的任何关注,依旧一如既往地向前走。面对小鱼即将来临的灭顶之灾却袖手旁观,男子充当了冷漠的看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成人行为处事的态度。只要自己没事,却莫多管他人之事,要不然,那就叫多管闲事,不过成人忘记中国还有个古训叫“城楼失火,殃及池鱼”。万事万物其实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现代科学的发展、系统论与相对论的产生,早已证明不存在没有任何联系,单独存在的个体,万事万物即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小男孩看到小鱼面临困境,顿生怜悯,出手相助,即使面对嘲讽与打击,亦不改变自己那颗仁爱之心。仁是对“涸辙之鲋”心怀怜悯的善良,仁是对弱势群体施以援手的爱心。小男孩虽然很小,却有一颗博爱的善良之心。时有关爱之心在胸,常记怜悯之意于怀。小男孩看似低效的救助方式,却对善良和爱心做了最好的诠释。善良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人的一种本性。我们呼唤这种爱心,呼唤这种善良。

二、成人君凌万物思想与对儿童众生平等的观念

那位成年男子看到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之所以会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并无动于衷,首先是因为他认为人类是高等动物,而小鱼则是低等的生物,在人类这个自以为是的高等生物的眼里,人类的生命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总以为自己才是神圣不可侵犯。其他一切生物只不过是人类的陪衬,是无足轻重的。

正是人类自封的特权,自高自大,认为万物兼为人类备,人类则可肆意妄为。为了贪财获利,所以不惜物种的灭绝,肆意打捞捕杀,因为贪睡误时,所以不顾脚下小草,任意践踏绿地,丑陋的人类总认为动物的生命微不足道,植物的生命不值一提。

“动物的生命不是陪衬,因为它们蓬勃出生机蓬勃的自然;弱小的生命不是玩偶,因为它们有作为个体存在的尊严;人类的生命不是主宰,因为它们没有凌驾于万物的特权。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弱小的抑或强大的,卑微的抑或尊贵的。珍爱生命就是珍爱自己。我们不能成为这个蓝色星球上的‘孤家寡人’”①,我们需要朋友,我们需要伙伴。只有世界生动,人类才能不朽。

小男孩或许不懂得保护动物,关注环境等高深的道理,但万物有灵、物我同性的观念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小鱼在乎”。小男孩自然天成地对一切生命的爱护体现出众生平等的观念,所以在暴风雨后的沙滩把一条条小鱼拾起并扔到大海里。“一条条小鱼,一条条完美的抛物线,在小男孩的身后灿然成一道道生命的彩虹。一俯身,表现出对弱小生命的敬畏;一举手,传达出生命拥有相同的尊严。”②我们也应像小男孩一样,只有人与动物共存才能让整个世界充满生机。不要等到人类成了这“蓝色星球”上的孤家寡人才想起曾经的万物和谐是多么快乐,不要等到地球村上最后的一滴淡水是人类的眼泪,才去追悔。

三、成人直接功利性行为与儿童非功利性举止

成人看到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在捡起小鱼扔向大海,不禁自以为高明地建议小孩不要再捡,反正也救不完,所以不要白费力气。看到小孩子还继续,反问道:“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言外之意,不要再救了,干吗还在竭尽全力地去做呢。成人意在阻止这种小男孩子的不利于自己体力的援救行为。接着,成人还道出不要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谁在乎呢?”一语道破不救的关键所在。没有人在乎,所以不需要救,不需要费劲,话外之音,要是有人在乎,那肯定是要救的,救与不救,不在于物,也不在于自己,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背后的这个“谁”。

成人的不施行救助的原因之一是救不过来,小鱼太多,相对于成千上万的鱼来说,小男孩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最终的结果是救不完,明知救不完还要救实在是浪费自己的精力。这是不利己的,不应该做的,这是成人的逻辑。成人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成人认为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果,那么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意义,是不折不扣的浪费生命与精力。

经过高考的人都明白这个逻辑是站不住脚的,哪怕是高考的落榜者,即便是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没有给高中三年划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但他也不会认为他高中三年的拼搏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恰恰相反,当他回忆起那三年辛苦拼搏的过程时,他会觉得他虽过得忙碌,但却充实!史铁生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最终会走向死亡,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但生命的重要性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就是死神也无法阻止你把这个过程过得很精彩。

的确,过程是重要的。接下来我们看看小男孩子援救小鱼的过程,小男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他每一次俯仰身体后,就多一条小鱼回到蓝色的大海,就多一个生命被获救。他每一次拾捡,就少一条小鱼丧命于金色的海难,就少一个生命被消失。如果每个人都像小男孩子一样,每个人都举手之劳地去帮助小鱼,你能说没有可能救完所有的小鱼吗?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善举引起了成年男子的关注。散步男子看到小男孩在锲而不舍地努力做着,“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是小男孩的行动唤起了他内心深处还残存的那颗同情心,虽然没有采取救助行为,但毕竟对小男孩的行为有所感触,再也不是开头那个无动于衷的看客。

成年男子建议小男孩子不要采取援救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没人在乎。”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就是有人在乎那就要救!当然有人在乎,并不是谁在乎都会救,比如小鱼在乎呀,为什么不救呢?小男孩子在乎呀,为什么不救呢?问题的关键还得看这个“谁”是个怎样的人物。是否是是个大人,是否对自己有利,这便是成人:鄙视弱小,畏惧强大;践踏纤小,奉迎强大。有利则为,无利则不为,“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成人的这种势利其实就是一种直接功利性的处世原则。

成人是势利的,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契诃夫在《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咬人的小狗因主人不同而采取决然不同的处置方案,淋漓尽致地揭示出人性中的这种势利。正应合中国那句俗语“打狗欺主”,如果他们的主人是达官贵人,有权有势,或大富大贵,地位显赫,那这物也随之身价百倍,尊贵无比,万万得罪不得。而这些即将亡命海滩的大海精灵呀,没有小狗背后那坚强的后盾,所以他们的生死无人关注,只能听天由命!

成人以利己为原则。凡事从一己之私利出发,有利于自己则奋不顾身,无利于自己则退避三舍。如果救助这些小鱼,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眼前利益,相信成人的态度会有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立刻蜂拥而上,争先恐后。

小男孩却用纯真的眼光,去看待世间万物。他的眼睛是清澈、纯净、不带功利色彩的,小男孩正是用这种眼光去看待受困的小鱼,使他能感受到小鱼的困境,竭尽全力地去救助小鱼。正是儿童用这个眼光来看取人间万物,所以才会有这样宽容的心胸、这般博爱心怀和这种利他的行为,才能做到与世界万物和谐共处,共存共荣,这才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成人狭隘的心胸,短浅的眼光与等级观念使成人无法像小男孩那样有非功利性的行为,与儿童的无直接功利性相比,成人社会的算计、功利、蝇营狗苟,就变得多么的狭隘与浅薄呀!

《这条小鱼在乎》虽是一个简短的故事,却有着寓言般的特点,它通过一个一个散步的成年男子与一个小男孩子对小鱼不同的态度、观点与举止,表达了成人与儿童不同的处事原则,孰是孰非,作品戛然而止,不作任何评判,留给读者去细细体会。

①② 常文会:《关注弱小珍爱生命——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载于《优秀作文评选(高中版)》2009年第5期,第22—23页,第22—23页。

作 者:王艳文,华中师范大学2013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湖北科技学院文传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儿童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功利性男孩子小鱼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学舞蹈的男孩子
男孩子
小鱼
小鱼
你好,男孩子
小鱼
“特长班”该少些功利性
防守压倒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