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万家红楼品一家风味
——试谈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

2015-01-28 21:11潘园园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5年2期
关键词:红学王国维红楼梦

⊙潘园园[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

观万家红楼品一家风味
——试谈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

⊙潘园园[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81]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评论也随之呈现异彩纷呈的状态。评点派、索隐派、考证派、评论派各有其观点。而作为评论派的代表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引用了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对早期红学研究做出了批判,建立起了自己的系统化理论体系,开启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对后世文人有一定的意义及启发。

红学研究《〈红楼梦〉评论》研究方法的开创性

《红楼梦》是一部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小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自其问世以来,先以手抄本形式流传,顷刻即拥有了广泛的读者,而对其研究也随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纵观《红楼梦》的研究,我们发现不仅有对文学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的鉴赏,而且有对其作品背后所暗含的历史事实的考辨,更有对作者本人的探究……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文艺理论思想越来越被中国人所接受,王国维就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贯通中西,融西方思想于中国文学批评中,拓展了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视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红楼梦〉评论》即是王国维第一次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产物。他将《红楼梦》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之下,以崭新的眼光来看其价值、意义及局限,开创了中国传统小说批评的新风气。本文即透过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一文,试谈其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王国维研究方法的开创性

若说王国维是我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之首,当然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他本身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旧学的修养,又有求知好学的精神;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使王国维深受影响,其治学途径转向西学,力图革新,转变中国落后之面貌。王国维接受了西方哲学美学尤其是叔本华哲学思想,开始运用西方文艺理论来批评中国古典文学,并且加上其无功利的纯文学观,使得其提出了与前代及同时代文人不同的治学研究方法,并给予了后世文人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红楼梦〉评论》最初发表于1904年《教育世界》杂志,比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早十二年,比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早十三年,比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早十七年,比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早十九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国维已先于蔡元培、胡适等索隐、考证派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红学理念,并且融西方哲学美学观点于其中,从中我们可看出其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开创性。

(一)从西方哲学美学观点品读《红楼梦》

王国维在撰写《〈红楼梦〉评论》一文时,正是其耽于叔本华哲学的年代,故其立论全在叔氏之立脚点,主要是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叔本华认为生命因意志而存在,意志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所以人生就是痛苦的,故叔本华认为人生的终极理想即寻求解脱之道。由此出发,王国维在第一章即提出生活的本质就是欲望,因欲望是此消彼长的,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故而人生便是痛苦的,且痛苦一直伴随着人的终老——与叔氏的哲学观点是相契合的。既然找到了痛苦的根源,那么就要寻求解脱之道,王国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与我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既有关系,那么自然就有痛苦,就无法解脱,所以他提出了只有“美术”是“非实物”之物。人们在面对美术时,因其与人无利害之关系,故在欣赏时能够达到超然的状态,进而也就达到了解脱。即“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①。由此,又进入了王国维的美学命题。关于美的定义,王国维又受康德之影响而将美分为“优美”与“壮美”。王国维在最后提出:“今概述人生与美术之概略如左,吾人且持此标准,以观我国之美术。而美术中以诗歌、戏曲、小说为其顶点,以其目的在描写人生故。吾人于是得一绝大著作曰《红楼梦》。”②至此,王国维提出了其品评《红楼梦》的基本标准,即从哲学美学角度来品察我国此一绝大著作,相较此前红学研究者,实为开创之举。

随后王国维从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中西比较的角度来评论《红楼梦》。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解脱之道。他将解脱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看到了他人的苦痛而不愿自己重蹈覆辙而出世,另一种是自己经历了人生的苦痛后开始断欲出世。他认为:“前者之解脱,如惜春、紫鹃,是超自然的也,宗教的也,平和的也;后者之解脱,如宝玉,是自然的也,美术的也,悲感的也,文学的也,小说的也。”他认为只有文学艺术才能让欣赏者获得解脱的心态,然后他提出“作者不敢自署其名,可知此书之精神大背于吾国人之性质”,此点为后来红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前期索隐派的质疑。

第三章王国维以美学的观点提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空前绝后的悲剧之美的巨著。他通过与国人之乐天精神相对比,得出《红楼梦》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又一次引用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三种悲剧的类型,得出这更是悲剧中的悲剧。接着,又提出“《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亦与其伦理学上之价值相联络也”,又从美学过渡到伦理学,其伦理学之最高理想亦在于解脱,将人们对艺术美学的鉴赏能力与对伦理学的认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体现了其思想上的逻辑性、系统性及纯粹性,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批评中零散、缺乏整体性与美学观照的评点、索隐等研究模式,使得红学研究呈现为一种高屋建瓴、综合圆融的系统化格调。

(二)对早期红学研究的批判

在第五章余论开头,王国维提出:“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说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于是评《红楼梦》者,纷然索此书之主人公为谁。此又甚不可解者也。”开篇即对自红学兴起以来的总体研究方向提出质疑,即反对以“考证之眼”读小说而不懂得文学艺术的特质。然后又将当时红学研究的内容概括为两种:“一谓述他人之事,一谓作者自写其生平也。”对此,王国维都持否定的态度,并给出了自己之判断。

对于第一种说法,王国维主要批评“明珠家事说”。纳兰性德《饮水集》中确实出现“红楼”“葬花”字样,对此,王国维提出:“然诗人与小说家之用语,其偶合者固不少。苟执此例以求《红楼梦》之主人公,吾恐其可以傅合者,断不止容若一人而已。”③王国维认为从事迹的形似和字面的表象不能推导出小说本源,否定了前人“述他人之事”的观点。至于第二种说法,王国维认为不能因书中第一回“竟不如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一语即断定此为作者自序其生平。王国维批评道:“然所谓亲见亲闻者,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认为艺术创作不一定非要亲身经历才能成功,也可以通过创作者的阅历和感悟来实现,反对将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落实为社会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由此他提出“《红楼梦》自足为我国美术上之唯一大著述,则其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当为唯一考证之题目”,表明了自己的评论观点。王国维写作《〈红楼梦〉评论》的初衷便是从哲学高度阐明《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和伦理学美学价值,进而破除红学索隐和考证的迷途,他以极具天才的思维与视野,极具前瞻性的判断取向,在红学领域的研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王国维治学研究的意义及启示

王国维采用哲学美学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学作品内部研究的回归,其关注点始终在于作品本身,而非外部的其他如政治、历史、经济等因素。他在文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从哲学美学伦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红楼梦》这部巨著的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学思想融会贯通,开启了现代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其中所提出的关于考证的立脚点应在于作者之姓名与著书之年月,在其后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中得到响应,即考证派红学专注于作者和时代的考辨。

《〈红楼梦〉评论》一文是王国维首次使用具有现代方法论意义的研究方法,并尝试一种系统的研究体系,可以说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现代性批评的奠基之作。王国维以其自身禀赋的传统旧学素养,在社会动荡、时代剧变之际,极力求于西方思想,在国学与西学的碰撞中经历摸索、阵痛、曲折,最终开辟真正属于中国文艺学的现代境域和新型范式。在中西文化日趋融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懂得取舍,学会融会贯通,以供我们学术研究之便,这一点王国维先生早已给予了我们启示。

①②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第5页,第24页。

[1]刘梦溪.红学[M].北京:北京艺术出版社,1990.

[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3]曹雪芹著,梁归智评校.红楼梦[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4]王国维等著.大师品评《红楼梦》[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

[5]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张国星.胡适鲁迅王国维解读《红楼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7]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译[M].沈阳:沈阳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潘园园,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红学王国维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吴宓档案中的“红学”资料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20世纪上半叶加拿大《大汉公报》“红学”资料钩沉
新中国红学第一人——追忆李希凡老师
张雪明《王国维·集宋贤句》
别样解读《红楼梦》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