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横(洛阳市伊川县文化馆 471000)
作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人物画又被称之为“人物”,其出现早于山水画、花鸟画等。一般主要包括道释画、风俗画、仕女画、肖像画以及历史故事画等几种。人物画力求将人物个性的逼真传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等特征体现出来。所谓传神之法,就是在气氛、身段、环境及动态的渲染中将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国画的历史相对悠久,我国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就是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及《人物驭龙》帛画。人物画到汉代已经发展到基本成熟。在创作人物画上,不仅有准确造型的画像,而且还有以形传神、变形及夸张的作品。一些画像的写意性极其鲜明。在魏晋时期,随着思想解放、玄学风行以及佛教的穿入,逐渐形成了专业画家队伍,使得人物画逐渐从粗略转为精致,特别是宗教画,颇为兴盛。形成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代人物画大事,也有第一批任务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出现,确立了我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盛唐时期,吴道子逐渐将人物宗教画推到了一个新的境地。使其更富有一定的感染力。人物画深入发展阶段即五代两宋时期,随着兴办了宫廷画院,工笔重使得着色人物画更为精美。该阶段文人画也逐渐兴起,李公麟将民间稿本提升至白描的绘画样式。到宋代,随着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宋与金之间的斗争,使得社会风俗画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得以发展。该时期最具代表的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南宋时期梁楷的泼墨及简笔写意人物画的形成,标志着写意人物画兴起。我国人物画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大量仕女画、高士画涌现。
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精神传统,是中国画赖以生存的母体语言,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我们所说的笔法,传统绘画中流传的十八描、二十四皴,其他的如中锋、侧锋,逆锋、藏锋,露锋等等,以及黄宾虹提出的“方、圆、重、留、变”说的都是笔法上的东西。用墨不外乎浓淡干湿,对于墨法黄宾虹有七字之法“浓、淡、皴、积、泼、焦、宿”,笔作为主导,强调墨随笔出,相互依赖英发,使物象得到完美地体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指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划分了笔和墨的关系,清代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中明确地反对将笔墨的关系分开。“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
当代水墨人物画正在不断拓展着它日趋强烈的个性化语言,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发展,相互间的交流日益广泛,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彼此的影响。从历史上看,西方美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至少有三次。第一次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佛学东进,以已希腊化的印度犍陀螺地区为代表的佛教美术对中国绘画的成熟起着推动作用。第二次为明清以来西方传教士运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在中国的影响,自从利玛窦来中国后,明暗法在曾鲸、谢彬、张远等一批人的绘画中主动介入,蒋有仁、伯尔微尔、郎世宁等人供职于朝廷,改变上层人物的审美取向,与吴历、冷枚诸家开始踏出一条以中为体,中西相合的融合之径。第三次的冲击对中国画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五四”以来有抱负的艺术家,以革新日趋衰微中国人物画为己任,以西方的现实主义艺术观来改造时为衰颓的中国绘画。由于输入了西方的艺术观念,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形式,中国绘画史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变动时代。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一大批画家通过学习西方写实绘画来改造中国画,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水墨人物画最重要的关系是中造型和笔墨的关系,它是其他关系的基础,此二者皆十分重要不可厚此薄彼。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水墨人物的形成就和山水、花鸟一起笼罩在文人画思想之下,审美趣味方面也慢慢屈于文人的审美要求,文人画的创作态度主要是“聊以自娱”,而绘画原则则是“书写用笔”“借物抒情”“逸笔草草”“不屑形似”和“得意忘形”等,对美学原则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笔墨人物画过于强调笔墨自身的独立审美价值,轻造型重笔墨,轻师法造化、重笔墨游戏,造型明显弱化,人物画日渐衰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造型问题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作为人物画的本体观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人物画将人物形象作为审美主体,画家需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将自我对客观时间的看法表达出来,传达出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人物画对人与人的造型过于讲究,若抛去这个,人物画则无从谈起。水墨人物画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抛弃传统文人画的重笔墨轻造型的理论桎梏,“笔墨至上对水墨人物画的发展造成制约,通常会说笔墨的独立审美价值是相对的,是具有一定条件限制的,若不存在内容的表达,笔墨的生命力会极其脆弱且不具内涵。“笔墨作为造型人物的最基本语汇不论写实、写意水墨,还是抽象、水墨似与不似、有形、离形,其变化关系都应该建立在人物形象之上,作品无论笔墨多么精到也离不开寄附的形象存在”。“逼真肖似”是“以人为本”的写实水墨人物画直接表现显示生活的特点,将传统文人画重笔墨轻造型的局面得以扭转,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写实水墨人物画主要强调的是造型,忽略笔墨,造成中国画的韵味得以削弱。所以水墨人物画所使用的绘画语言必须是中国画的笔墨语言,这一基因必须是中国的,才能保证水墨画的原本性质。
从旧存的文言笔墨逐渐转化为现代视觉的白话笔墨,为将这一长期的矛盾得以解决提供了新的条件,不仅使水墨人物画线面造型保持传统的线面造型所具备的文化品位及造型风貌以外,又能增加造型的表现力,为笔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张建伟.写实水墨人物画样式与笔墨传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