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明
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高职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实训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训环节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训室 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意义
1.1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来提高技能水平。所以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这个就要求学校必须有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实训教室,方便学生学习实践。
1.2实训室是高职院校授课的重要场所
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室担负着专业课与岗位课、职业资格与课程标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重要对接与转化的任务。特别是素质教育普及以来,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开始向教学一体化方向发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
2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实训设备落后
教育改革之后,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始积极发展素质教育,纷纷在校园内部建立实训教室,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实训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导致实训室的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场地不足,很难有效地开展实训课,影响实训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2专业教师紧缺
高职院校的教师任务比较重,不但承担着理论课的教学,而且承担着实训课、教研的建设以及其他的教学任务,很难把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训室的建设中去,致使教师不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实训室遇到的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实训室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学生实训操作的不规范,从而降低了实训效果。而且实训室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致使实训管理松散、经费分配不合理、实训项目混乱等,无法保障实训的正常运行。
2.4运行经费不足
实训室的运行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材料,很多高校在实训室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经费问题无法对陈旧的设备、短缺的材料进行及时的更新、补救,实训耗材也不能按时采购,导致实训室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影响学生实训学习的兴趣。
3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加大对实训室的资金补助,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体制
针对实训室设备陈旧、场地不足等资金短缺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大对实训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实训室建设专项资金,这部分资金不能随意挪用,必须用于实训室的相关建设中,及时更新设备、材料,保障实训室各种设备设施的完整。另外,学校可以充分地与企业合作,利用学校优势和学生技能的特长,与企业进行相关实践合作计划,同时可以让企业出资赞助各种研发经费和实训室运作经费,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友资金,积极引导、鼓励一些取得成就的校友为学校出资开展实训室建设。
3.2加强实训室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室是保障实训课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对于学校实训教室紧缺的问题,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进行管理,同时积极培养一批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大量实训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派遣教师到企业中参与项目研发工作和实践工作,丰富教师的实训经验;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师或管理人员参与到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来,优化实训课的师资结构,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实训课的精华,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3.3加强实训教学的管理
在实训课的建设中建立有效的实训室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章程,在实训课具备基本硬件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培训方案的要求,制定适当的、符合要求的实践教学计划,建立严格的时间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以及考核标准,提高实训室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实训课的开展是顺应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形式,也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种必要途径。对于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注重实训室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提高实训室管理工作,做到以多种方式开展实训教学,丰富学生的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洪亮,宿高明.浅析高职院校实训室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09(5).
[2] 李艳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4).
[3] 段忠祥.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3(3).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