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
乙末冬深,时光匆匆。一面之纸短文“剑谈”专栏,伴余一路走来,谈笑间,两年过矣。缘起,却因了微信。女儿为余开通微信,取名老徐,窃以为,此数字平台甚好,亦图亦文,观者皆为朋友众亲,不必太在意。因文短,须精,余想到晚明小品,空蒙、性灵、禅意、便以半文半白叙述之姿,试着写了几篇,颇受朋友圈欢迎。聚成兄看后,甚喜。邀余到《中华儿女》开专栏,余一口承诺,于是乎,一个名曰“剑谈”专栏由此催生。
然,一页之面,字不过千三百,说易亦易,说难则难。冶大作如烹小鲜。大作好写,犹如长江黄河,烟波浩淼,惊涛拍岸,气吞山河,好为黄钟大吕状,极易唬人。而千字短文,则有难度,形似小石潭之秋水,清澈剔透,鱼翔潜底,池边生兰芷,水中多杂草,皆一览无余。皆因了专栏之文,须言之有物,吟物显志,叹事成理,写人可立传,切入角度要巧,叙述向度亦摇曳多姿,更具思想穿透力,最终宜沉淀为历史文化。
余生有幸,择作家为业,可圆读书行走梦,快哉,行万里路,读天下书,品苍生情。游侠经历,乃治小文时,更幸,“剑谈”展开之时,总编不拘,责编不苛,任余神游山川,极目四海,远探历史八荒,近抵现实之岸,俄乡纪事,首发,此乃余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俄罗斯散文,一连发了七篇,有三篇被2014年散文年选收入,叫《俄罗斯笔记》。后,便是杭州之烟雨江南,一堤丹桂醉苏堤,写的老妈游西子,问断桥何在。张岱《湖心亭看雪》,皆在一点一横之间,收笔之处便是原乡,梦中的昆明大板桥之杏花雨,三夏芙蓉,九苇稻香,十亩荷塘,皆扑眼前而来。余乐此不疲,走过神州大地,远足天山南疆北贯,十六次入西藏,三步一跪皆浮屠,万里青藏万里云,皆入余眼。于是乎,每月两篇,大多写于路上,车上,船上,早上。
今年岁尾将至,乃余之创作小年,却是徐家吉年。经幡飘荡,天语六字真言,唵嘛呢呗呗哞,皆为余欢。否极泰来,好人终有好报。东风四起,大国长剑出自彩云绕缭。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余写短文,两个春秋,操性灵之笔,淘洗自己之性灵小品,于是乎,乙末之年,余夏入惠州,再至东莞,后入深圳之鹏城,欲鹏程万里,再想写一年,便能结集出版,入重庆出版集团为吾等军旅作家出版之“破阵子”丛书,金戈铁马,夜卧冰雪,秋风铠甲大散关,砺山带河赋诗章。断鸿声,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山河破碎,只为朱颜改。
斯时,当最后一个句号落时,余要感谢《中华儿女》,感谢聚成兄,还有另一位编辑张惠清,彼最后一次次催促,促成了此书8万余字。至2015年底,余有发之二十四篇文章,有三组六篇文章,分为《南疆断章》《爷爷的抗战》及《故乡拾遗》等,被2015年,三家全国出版界的散文年选所选载。
经国文章,今日之事,且待所秋水而洗,沉醉之后,湘琴横拨,箫剑直吹,几簇芦获悠悠,皆因了万般阶下品读华章,品经典之作也。窃以为,惟有文章高远,境界才高。秋水荡涤之后,华章迭出,才入佛境,方有禅意。终归入宗教之境也。
当下时代,最灿烂无比,亦最阴霾浓烈,生于此,幸哉,不生于时,亦幸耶,福兮祸兮不过一步之间,一字之间。斯为序,余作《破阵子》一首抒怀:
秋风小雪空山,冬季梦里阳光。
一池清水见清澈,万千民众祈经幢。
且为爱憎河山。
东风万里红灿,夜卧冰河雄关
莘莘学子出燕然,扬眉出鞘伍夫长。
封侯欲哭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