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
近日,由著名音乐人李直与他的北京大乐同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出品的公益演出活动已默默地举办了近五十场。据了解,这五十场公益演出活动不仅形式多样,包含了音乐会、讲座、沙龙等不同内容,更体现出音乐人李直所倡导的“改变”的核心属性,无论是创新概念的宣传海报,较之以往来自于更多非专业领域的受众群体,选择以青年艺术家、乐坛新秀为主体的演出团队,还是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及全新演绎与最新创作的作品,其都成为了近一两年专业音乐演出行业的典范。
近年来,投资出品演出活动的音乐人、经纪人、演出商大有人在,但是能够坚持公益投资出品五十场,且几乎每一场都做出创意的却寥寥无几,音乐人李直可称得上是业内第一人。作为一名自音乐学院毕业仅仅五年时间的年轻人,他所坚持的价值与信念使他履行着一名音乐人对普及传播推广艺术文化的责任。
推进高雅艺术公益化
谈及最初投资出品公益演出活动的初衷,李直坦言这缘于他所策划的第一场音乐会。
在曾任职的国家核心刊物《乐器》杂志社创刊四十周年之际,他“临危受命”筹备庆典活动,而较之以往传统庆典的发布会活动形式,他多番考虑下,携手中国音乐金钟奖、政府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大赛这三项顶级民乐赛事的金奖演奏家同台演奏。这当时在国内的演出市场尚属空白,且完全符合《乐器》杂志的发展定位。音乐会一经推出,在北上广三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音乐会一票难求、场场爆满。而这次金奖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在国内演出市场中系首开先河,更让音乐人李直感受到了推广传统音乐的潜在空间和契机。李直表示“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一方面在于选择了以杰出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演出团队,与传统艺术家相比,青年艺术家们极具活力与创意的表现及多样化、多元化的表演形式,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欣赏习惯,无形中拉近了传统艺术文化与普通大众群体之间的距离,同时更拓宽了观众群体的范围,欣赏音乐会的观众遍布各个阶层,不仅有行业内的师生与音乐爱好者、发烧友,更有慕名而来的普通大众群体。另一方面,考虑到国乐艺术的普及现状,如果是商业行为或许能取得不错的收效,但毕竟受众范围还是局限于行业内,不利于国乐艺术向普通大众群体的普及,因此,立足公益形式举办,打开高雅艺术殿堂大门,组织更多的普通大众群体走进音乐厅,让他们更直观、更亲近的感受国乐艺术的魅力,继而逐渐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这对于推进国乐艺术普及化进程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基于此,让李直开始萌生了投资出品公益演出活动的想法。
从音乐人到出品人
“言必行,行必果”。萌生想法之后,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音乐人李直便付之于行动承担起一个出品人的角色:积极策划公益演出的类型、深入市场调查观众的审美及欣赏需求、搭建演出团队、寻求演出场地、甄选演出阵容。2013年末,一整套策划方案形成,而与时下众多演艺活动意义不同的是,他坚持以公益形式投资出品,同时将演出的视野定位于北京各大综合类高校。
在李直看来,一方面,在专业音乐行业内存在着受众面狭隘的现状,通常体现为“礼尚往来”的模式,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圈里人围着圈里人转,今天你捧我场,明天我捧你场。这样的现状不仅延缓了高雅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局限了高雅艺术在普通大众群体中的受众面积。因此,将演出视野定位于北京各大综合类高校,对于高雅艺术受众面积的拓宽、高雅艺术普及进程的拓展、普通大众群体对高雅艺术审美情趣的提升极有裨益,同时其更为未来高雅艺术实现商业化奠定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虽然北京各大综合类高校在相关部门政策的引导下也会举办各种高雅艺术活动,但都呈现出零零散散的状态,或因缺乏资金支持难以长久,并没有形成固定模式,投资出品“高雅艺术进校园”,不仅对学校文化品味的提升与文化生活的建设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引导他们接受优秀艺术文化的熏陶,更能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让高雅艺术走进北京各大综合类高校,不仅能够将高校传统固态传播高雅艺术方式改变为活态传播,更是对高雅艺术受众面积的再一次拓展。
为青年艺术家搭建舞台
高雅艺术进一步普及、传播及推广离不开普通大众群体参与,更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奉献与演出平台的搭建。李直将艺术家、舞台、受众群体比喻为鱼、水与鱼缸的关系,艺术家是鱼、受众群体是水、舞台则是鱼缸,鱼想要生存则离不开水的生存环境与鱼缸的生存平台。而在当下高雅艺术,也可以说学院派音乐艺术,在普及、传播、推广进程中,相比于声乐、舞蹈、相声等其他艺术形式,演出的机会较少,久而久之陷入了李直所说的“围城的思想”。“艺术家的生存离不开舞台,他们希望获取更多的舞台机会,却没有机缘。而对于北京各大综合类高校而言,师生们需要高雅艺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与提升文化品味建设,却苦于找寻不到艺术家。因此,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联结艺术家与高校的枢纽。”
在这五十场公益演出活动中,李直选择以了杰出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演出团队。首先,他希望为青年艺术家,特别是为地方杰出的青年艺术家提供舞台机会。另一方面,传统艺术家对待艺术严谨的态度使他们或多或少地局限于传统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太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特点,加之学院派的作品盲目追新、追奇、追另类,脱离了音乐表现,使作品曲高和寡。与之相比,青年艺术家们极具活力与创意的表现及多样化、多元化的表演形式,不仅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与欣赏习惯,无形中拉近了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群体之间的距离,同时更拓宽了受众群体的范围。正基于此,以“金戈铁马——中国民乐之星专场音乐会”、“品丝论竹——青年民族器乐演奏家专场音乐会”、“大乐同和——传统民族艺术文化展演”等为代表的公益演出活动接连而至,都成为了经典案例。
五十场公益演出活动,上座率从五成到七成,从七成再到场场爆满,在北京各大综合类高校的校园中成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课程”,也让高校师生们形成了定期欣赏高雅艺术的习惯。当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在李直看来,更要感谢北京各大高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协力支持以及众多青年艺术家不计利益投身公益演出活动的使命。“其成功并非自己一人的功劳,更多的荣誉应该归结于所有为这五十场公益演出付出的大家。”正如评论家所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就是民族梦”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离我们并不遥远,其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五十场公益演出活动正是实现与践行“中国梦”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