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友
摘要:当前常德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即以财务决策为中心的现代财务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有效监督机制缺乏、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因此改善常德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对策
目前,常德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升、亏损面逐渐缩小,但管理混乱的局面依然存在,财务风险仍然很高。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客观环境、金融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之外,财务管理工作滞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强常德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常德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
从常德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常德农信社财务管理中人为干预因素比较多
目前常德农信社正在纷纷上线系统财务管理软件,真正实现了县联社一本帐,使常德农村信用社的账务核算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一些现代化管理手段可以发挥作用。但由于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处在初创时期,各模块仍然有待完善,大量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无法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实现,需要人为干预的环节比较多。加上常德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包括:随意转移收入或费用、违规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多寡、向不同的财报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人为干预、操纵会计信息。
(二)财务管理分析指标滞后
常德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通过建立“存贷款业务统计分析表”、“营业指标考核情况表”、“营业费用情况表”、“财务收支分析表”等一系列财务报表,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和决策,对信用社筹资管理和资金运用起到了一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但缺乏对财务状况的综合及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一些综合性指标如资产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收入利润率分析不够,导致常德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规模上和总体效益上不断提高,但在资源配置和投入效率上却还不尽合理。如固定资本比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主要控制指标,有效控制了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和资金占用风险,但缺乏对单位存款固定资本比率、固定资产利润率等深层次指标的分析,无法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类别和结构,不能有效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三)常德农信社普遍未能建立起以利润为目标的财务管理机制
由于常德农村信用社上级机构对下级的管理手段还主要是计划指标,因此财务管理在信用社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一直没有确立。虽然省联社成立以后,通过整章建制和人员培训,促成信用社从业人员明确了金融企业要以利润为主要目的,但多年以来形成的固有的计划经济观念没有彻底改变。上级机构靠各种管理指标指导下级联社的工作,下级联社的主要工作是完成上级核定的各项指标,而不是创造利润。加上勤俭办社的思想较为淡漠,财务开支管理
松散,部分财务管理铺张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增加了信用社的成本不可控性。
(四)人员素质较低,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由于历史遗留、现有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常德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偏低。历经农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局信合办等多个不同主管部门管理,大部分经营管理机构分布县城、村镇,员工多来源于当地县、乡、镇,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部分县级联社高管人员不懂管理,没有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只能按部就班地重复原有管理模式,或者机械执行上级的规章制度,未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具备相应资格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很多财务管理岗位人员没有相应从业资格,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财务管理经验,无法充分运用财务管理手段为农村信用社经营提供财务管理支持。会计信息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信用社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差,使得财务制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会计监督认识不到位,以“做好账、管好账”为标准的会计工作考核使内部控制如同虚设,有的信用社为完成上级任务、出政绩等,不惜采取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二、常德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常德农信社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
针对目前员工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的问题,常德信用社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措施,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定期对信用社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财经法规知识培训,加强对财务主管人员的后继教育,强化财务主管遵纪守法和合规办理业务的意识,提高业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二是明确责任,加强绩效考核。全面落实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用工制度的改革,从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技能、任务完成情况等方
面,对财务管理岗位员工进行综合考核,充实调整信用社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打造一个素质优良、工作高效的基层农信社财务会计队伍。
(二)构建内控建设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企业执行力
一是完善内控环境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进一步明确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重视并强化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二是强化风险评估,明确相关风险管理部门,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是严格落实相关控制牵制制度,四是加强沟通协
调,强化沟通反馈机制;五是丰富内部监督模式,强化内部监督的效果,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提高检查效率和深度。加强对要害部位、重要岗位的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各县级联社要对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合规合法性检查,确保依法合规操作。常规稽核要落到实处,要做到全面不留死角,彻底不留隐患,县级联社稽核员要包干到社,对发现的疑点一定要一查到底,同时要多搞突击检查,防止做表面文章,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明确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要及时和严肃处理,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操作规程的严肃性,坚决改变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
(三)合理确定财务分析指标,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增强财务决策能力
构建农村信用社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效益、风险、发展等综合性指标与存款、贷款、费用等单项指标相结合月度、季度、年度等短期分析指标与历史长期分析指标相结合,内部分析指标与外部评价指标相结合。强化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效率,增强风险控制和分析能力,为农村信用社项目投资和经营规划提供决策意见。
逐步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计量方法,合理资金转移定价,量化网点资金使用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细化成本核算,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分配,将管理、经营费用合理摊至各部门、网点、贷款、存款、客户及帐户,实现网点、部门、人员、业务品种等的效益明细核算,在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为全面财务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四)必须高度重视负债管理
在新的时期,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负债管理理念,认真学习负债管理理论,重视负债管理。负债作为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和资金运用的来源,又由于农村地区商业机构相对较少,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的主力,要真正能满足当地农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要求,必须要有合理的负债作保障,包括负债的数量、利率以及期限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负债规模决定资产规模的同时也决定着利润的大小。与此同时,合理的负债和有效的负债管理也是减小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一个途径,如果负债结构不能与资产结构匹配,那么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在新的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负债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短期负债增加企业资金来源,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运用,满足贷款或其他资产的需求。
(五)建立完善的适合常德信用社的公司治理结构
优良的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模式、运转机制能够为金融业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及所有管理层在从事管理行为时,以追求信用社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同时,有序的公司治理结构还能在保证监督有效性的基础上,激励常德农村信用社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社会效益的发展。
总之,常德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到常德稳定与发展的大事,必须得到重视,而作为促进常德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常德信用社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常德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正视常德信用社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常德的农村经济才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参考文献:
[1] 姬淑玲.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09(12).
[2] 陈闽峰.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09).
[3] 朱蔚萍.从紧贷币政策对我国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14).
[4] 程果.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9(5).
[5] 常坤,林嘉峰.基于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现状调查与思考[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