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烽华
【关键词】《弟子规》 幼儿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127-02
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然而,有的幼儿园虽然比较重视礼仪教育,但是却找不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和教育载体,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弟子规》是幼儿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读物,而教师巧用《弟子规》进行教学能够优化幼儿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一、巧用《弟子规》,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践证明,环境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好的环境能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弟子规》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优化幼儿礼仪教育。
(一)利用《弟子规》,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硬件环境是形成良好育人氛围的重要因素。假如一所幼儿园的硬件环境没有突出礼仪教育的育人性,那么礼仪教育便失去了有效的教育载体。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弟子规》,为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张贴《弟子规》中与“文明游戏有关的礼仪小儿歌,让幼儿在学习充满童趣的儿歌中学会礼貌待人,还可以在班级盥洗室的墙壁上张贴“便溺回,辄净手”的标语,在镜子写上“冠必正,钮必结”的标语,利用《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为幼儿礼仪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利用《弟子规》,营造幼儿礼仪教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弟子规》中蕴含的文明礼仪观念渗透到幼儿园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幼儿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为了使幼儿深入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教师可以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制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开展相应的礼仪教育活动,为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将《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和学习,并在主要场所悬挂挂图、训言等,能够为幼儿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利用《弟子规》,突出礼仪教育的生活化
礼仪教育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生活。通过让幼儿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够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弟子规》,突出礼仪教育的生活化。比如,有的幼儿特别喜欢玩玩具,每天下午放学,当家长来接他们回家的时候,因为手里拿着玩具而不听爸爸妈妈的召唤,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幼儿:“小朋友们,《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是‘父母呼,应勿缓,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经过提醒,虽然有的幼儿还是不愿意放下手里的玩具,但是也会乖乖地马上跟父母回家。再如,在生活中,教师要时常提醒幼儿“路遇长,疾趋揖”“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达到礼仪教育生活化的目标。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要善于将《弟子规》中与文明礼仪相关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巧用《弟子规》,丰富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
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是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弟子规》设计一些令幼儿乐于参与的礼仪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一)开展《弟子规》诵读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弟子规》诵读活动,让幼儿在诵读活动中熟记《弟子规》,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并且喜欢听教师讲故事,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到了大班,教师可以丰富《弟子规》诵读活动的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突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引导幼儿分清是非、辨别善恶。
(二)开展《弟子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幼儿园,幼儿们拥有很多自主游戏的时间,教师可以将《弟子规》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摘录自《弟子规》的短语融入游戏,让学生根据这些短语的含义进行情境表演。幼儿在情境表演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教师也可以为幼儿们设计“小兔子过生日”的游戏,请一名幼儿扮演小兔子,其余幼儿扮演不同的动物,同时戴上不同的动物面具。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拜访他人要先敲门、见到朋友要打招呼等。对于没有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观看同伴的表演时,猜一猜每一个小伙伴所说的话出自《弟子规》中的哪一个短语。比如,围绕“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短语,教师可以扮演母亲,请一位幼儿扮演孩子,依据短语的含义进行情境表演,其他幼儿在观看表演时就能够理解“出必告,反必面”的含义,从而学会孝敬父母。通过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礼仪知识的兴趣,还能够使幼儿学习到正确的礼仪知识,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开展《弟子规》实践活动
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低,直接告诉他们什么是“礼仪”,不利于他们对“礼仪”这一概念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将“礼仪”这一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礼仪”的含义。例如,在教学“待人接客”的礼仪时,假如教师采用“说教”的形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很难理解老师在说什么,“待人接客”的礼仪是什么。对此,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下什么是正确的待人接客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具体做法是:幼儿扮演客人,教师扮演接待者,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习“待人接客”的文明礼仪。课后,教师可以到幼儿家里检验幼儿是否做到了正确待人接客,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后自己也要这样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巧用《弟子规》,让礼仪教育家园合作更深入
幼儿良好文明礼仪的形成仅仅依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家园合作的互动教育机制下能够使幼儿礼仪教育开展得更有深度。开展幼儿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更需要家园共育。
(一)开展“《弟子规》亲子共读”活动
有的幼儿园为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会开展一些“亲子共读”活动。“亲子共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礼仪教育而言,开展“《弟子规》亲子共读”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园共育。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刚开始教学《弟子规》时,有的家长认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存在难度,主要原因是家长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也不知道如何配合老师完成阅读任务。对此,教师们采取了写《弟子规》家长小便条的方法,每天有选择性地给学生发一张小便条,上面写着:“妈妈,请陪我读《弟子规》的第2页。”家长可以根据小便条上的提示与孩子共读《弟子规》。此外,每个星期五,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时,教师可以要求家长们多停留几分钟,利用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解需要与孩子共读《弟子规》的相关内容,让家长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二)开展“《弟子规》亲子评价”活动
有的幼儿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他们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甚至公然挑衅。对此,幼儿园可以开展礼仪“亲子评价”活动,让家长参与到评价活动中,目的是让家长明白应该如何开展礼仪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弟子规》知识抢答竞赛”,以家庭为单位,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赛,加强家长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礼仪教育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家长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家园共育。通过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内在情感和外显行为的一致性,不断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避免出现“教师这样说而家长那样说,导致幼儿思维模糊”的现象。此外,家庭作为幼儿最主要的成长环境,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行为习惯养成条件,促进幼儿的发展。
礼仪教育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文明礼仪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注重幼儿礼仪教育,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礼仪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弟子规》优化幼儿礼仪教育,积极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深化幼儿礼仪教育家园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