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关键词】小学科学 多媒体 合作学习 鼓励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A-
0119-01
小学科学是一门包含众多生活实用知识的学科,因为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强调了科学学习中探究和实践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这门功课,并能够积极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
小学科学教材侧重科学信息展示,很多内容图文并茂,所配插图大多是实物彩色图片或者形象的模型图,将科学知识直观地展示出来。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课件,用丰富的画面、视频等影像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展示。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空洞讲解,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教学“植物和我们”的内容时,笔者专门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了电子课件,还特意在校园中找了几片树叶和一把青草。笔者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平时都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回答是妈妈做的,有的学生说是买来的,有的学生讲是工厂里制作出来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接着,笔者展示更多的食物图片,并播放了一段馒头诞生的全过程视频:农民种下麦种—小苗发芽—麦苗抽穗—小麦成熟收割—麦粒加工成面粉—制成馒头。学生兴致高涨。笔者又展示了土豆、花生、香蕉、南瓜、青菜等图片,让学生思考:我们吃它们的哪一部分?由于学生非常熟悉这些东西,自然实现了教材文本知识与现实的有效接轨。笔者继续展示棉花、树木、建筑材料等图片,并提示:这些东西不能吃,但可以用,请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用。最后,笔者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和杂草,让学生说说这些东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很多学生都摇头,感觉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处。笔者道:“树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我们制造氧气,杂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这些树叶、杂草腐烂后就成了很好的肥料。”笔者继续提问:植物和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再次陷入思考。很显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学生跟着多媒体进入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将文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开展合作学习
分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最基本形式,几个学生一个小组,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活动,这种带有玩耍性质的合作学习对学生有极强吸引力。教师要注意合理分工,让学生学会运用分一分、画一画、摆一摆、测一测等方法,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同时,在合作探索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教学“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内容,笔者将学生分成5人小组,进行分组活动。学生的热情很高,都急于把一些物体放到水中,想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笔者先提出一些基本要求:第一步,将橡皮泥、石头、木块、土壤、筷子分别放入水中,看看哪些物体会沉入水中,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第二步,找一些固体物质,先预测它们会不会沉入水中,然后放进水中看结果。第三步,将食盐、报纸、燃料等分别放入水中,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做好记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大家都非常认真地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笔者巡视,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学生既习得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三、运用鼓励式评价
教学评价侧重鼓励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如果评价方式一成不变,学生也会感觉厌烦,评价的激励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评价看上去很有力量,但没有新鲜感,学生会有麻木的感觉。教师需要改变评价方式,适当选择评价语言,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激励效果。“你这个想法有创意,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你的操作很熟练,看来你早有准备了,真是有心人。”“你的回答很到位,观点很新颖,表述也很自然,不错。”“你有科学家的潜质,说不定你会像爱迪生一样,将来能成为发明家。”教师如果能够灵活采用上述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激励效果会更明显。
小学科学课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特点,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获得体验和感知。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