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健健
( 山丹县环境保护局 甘肃张掖 734100)
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不仅对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村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就山丹县如何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浅谈个人的见解。
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东西宽89km,南北长136km,总面积5402.34km2。 属于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地表植被多为灌木丛和稀疏乔木,或人工栽培的农作物,自然生态系统已被手工耕作农业生态系统代替,绿洲外围多系荒漠化草原、山地草原、灌木草甸草原等,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全县环境状况由南向北逐渐呈现荒漠化趋势,是一个典型的干旱缺水农业县。
山丹县按照“ 一次规划、三年实施”的原则和“ 区域一体、集中连片”的要求,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 现在已有7 个乡镇的25 个村开展工作,总投资1622.89 万元。实施内容涉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环保宣传等方面。 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站3 座,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 套,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氧化塘)2 套;铺设污水管网24.64 公里,修建检查井82 座;购置压缩式垃圾车5 辆,人力垃圾车354 辆,垃圾清运车1 辆;设置垃圾箱683个,垃圾斗145 个;建成农业生产垃圾收集屋48 个,畜禽粪便高温发酵堆肥场2 座;安装水源地保护围栏6815m,警示牌13 块,公示栏9块,项目宣传栏27 块;印发宣传册7500 册。
1.3.1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山丹县坚持“ 南保青龙、北锁黄龙、中扩绿洲”的生态建设基本思路,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南部水源涵养区的50 万亩天然林和17 万亩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北部荒漠生态区的231 万亩荒漠植被得到封育修复, 植被覆盖度提高到28%,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6%。建设扩大中部绿洲农业生态区,由点到面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村社、生态小区、生态企业、园林化单位和园林式旅游景点。
1.3.2 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山丹县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重点建设寒旱区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山丹花开观光农业、瞭高山高效畜牧业3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9 个农民创业园,建成日光温室和食用菌大棚3500 多座,规模化设施养殖量占畜禽养殖总量的54%。 马铃薯、油料、啤酒大麦、高原夏菜等旱作有机高效农业和制种田面积达30 万亩。 在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中,紧扣“ 节水、增效、富民”三大目标,立足县情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实施能人带动,以日光温室葡萄种植、双孢菇栽培、标准化舍饲养畜为主体的设施农业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改水改厕、能源建设等措施,山丹县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1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是,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坡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淋失进入水体,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危胁。 而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还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最终危害人类。
2.1.2 养殖业废弃物成为重要污染源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养殖业模式已由一家一户作为养殖主体向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化经营,农民很少使用农家肥,牲畜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回用,造成养殖厂臭气袭人,污水直接排入环境。 且滥用饲料添加剂,催生速生畜禽,不仅使肉类品质降低,而且使食用者、周围环境遭受类性激素物质的污染。
2.1.3 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也“ 飞速壮大”。 由于垃圾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物,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降低,对农田破坏严重,而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达100 多种,其中含许多致癌致畸物,其内所含水分和淋入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注入周围的地表水体和渗入地下,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2.1.4 农膜污染
由于国产农膜强度低,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易破碎,不易清除,这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 再者,残膜的环境管理薄弱,由于残膜收购价格太低,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只注意清理大张的残膜,而忽视了小块的,只捡地表的,而不翻挖土里的。 另外,清膜方式主要采用清除率低的人工方法,而未应用先进的机械设备。 经本人了解,约1/3 的农户根本不清除残膜,其他农户即使清除,大多也只采取手捡的方式,残膜率高达50%。
过度垦荒、过度耕种导致土地有机质降低,水土流失,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森林蕴含量和品质降低;河流广为污染,原有功能丧失;生物链遭受破坏,对病虫害自然抵抗力减弱。 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不当,重开发利用、轻生态保护,甚至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导致了资源浪费、植被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小城镇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前期总体规划缺少环保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 山丹县虽然有7 个乡镇建成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站( 设施), 但由于运行费用和管理不规范等因素, 还不能完全正常运行,所以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
2008 年,山丹县在各个乡镇成立了环境保护站,而乡镇环境保护站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执法监管职能, 只有公益性服务义务,而且兼顾别的服务职责,真正能投入到乡镇环保工作的力量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对农村环境问题开展有效的管理。 同时,在经费上采取的是“ 以钱养事”的办法,实际上只能保障人员的基本工资,正常工作经费缺乏保障,开展工作十分艰难。
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在保护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只要我们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既做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又做环境的保护者,就能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 双赢”。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基于目前的管理体制,除继续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外,还应建立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制度,农业环保责任制度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制度,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等。
做好农村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 通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普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引导和帮助群众切实解决住宅和畜禽圈舍混住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改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文明卫生创建工作。
政府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开展全方位、大力度的宣传,把“ 环保知识上墙”、“ 环保意识入脑”作为环保下乡活动的重点工作,组织开展“ 环境知识进家庭”、“ 环保知识进企业”、文明生态村创建等系列活动,逐步推动面向农民的环境教育工作。 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对自身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的危害。
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村环境保护基础性资金投入,重点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蓄禽养殖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基础性投入问题。 在资金的管理上,要实行上下联动,捆绑使用,集中资金每年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办法,真正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纳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监管制度,完善考核机制,真正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积极创造条件,恢复和完善独立的乡镇环保管理机构或县市环保部门的延伸派驻机构,落实环保监管职能,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真正解决乡镇环保工作缺位的问题。
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放松对环保的警惕,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东部转移中,不能把污染项目引进辖区,以牺牲环保的高额代价,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 必需严格环境准入,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 一票否决制”,凡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从立项、用地、贷款、供电的方面严格加以限制。对发展生态农业项目制定优惠的金融政策,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生态农业推广工作的扶持力度。 在发展中要把农村环保摆在首位,有序地平衡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的关系,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走工业化“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统筹考虑各种利益关系,建立综合决策机制, 把环境保护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山丹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篡.山丹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
[2]赵学忠.坚持特色方向发展生态经济为建设宜居宜游新山丹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山丹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西部山丹,2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