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霞 王凤暖
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1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研究生2
绒毛膜癌化疗术后致骨髓抑制病例报告
张静霞1王凤暖2
050000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1
050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研究生2
绒毛膜癌患者进行化疗后会出现骨髓抑制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汇报1例绒毛膜癌患者,化疗后发生严重骨髓抑制,探讨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
绒毛膜癌化疗;骨髓抑制;病例报告
绒癌是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一种,常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绒癌恶性程度极高,发生转移早而广泛,在化疗药问世以前,其死亡率高达90%以上。随着诊断技术及化疗的发展,绒癌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极大的改善[1]。近年来应用抗癌化疗药物治疗绒癌效果显著,但是化疗药物缺乏选择性,不仅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同样对体内增殖旺盛的骨髓细胞也有一定的损伤,加上绒癌近年来多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联合用药,多途径用药,使用剂量接近中毒剂量,致使不良反应不可避免[2]。化疗药物对患者可能造成各种不良损伤,骨髓抑制是比较严重的损伤,会使患者发生生命危险。我院2014 年2月份收治1例绒毛膜癌患者,化疗后发生严重骨髓抑制,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7岁。主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发热10d”于2014年2 月22日入院。患者32d前因宫内孕32周第2孕死胎,于当地医院引产,术后清宫,但阴道淋漓出血至今,无腹痛。入院前10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3℃,于当地医院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3d(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于2014年2月21日22:00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T38℃,P96次/min,R 24次/min,BP120/76mmHg。超声检查示:宫腔内强回声待诊(胎盘植入;粘连)。血HCG:59841.00mIu/mL。急诊以胚物残留收入院。入院后监测体温变化,查T37.4℃,P84次/min,R20次/min,BP120/76mmHg。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血性,宫颈光滑,子宫体偏左增大如孕40d,压痛(+),质中,活动度好,双附件区增厚,未及明显包块。辅助检查:胸片X线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前4项,尿常规,阴道分泌物均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考虑:胚物残留感染。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治疗,于2014年2月27日复查血HCG>200000/mL,复查妇科B超:①宫前壁近宫底部低回声区待诊(10.3cm×6.8cm)。②宫腔内少量强回声待诊。查胸部CT结果回报:①右侧心膈角处及左肺下叶外基底段胸膜下软组织肿物,建议增强扫描;②左肺上叶舌段及右肺下叶基底段多发结节,性质待定。于2014年2月29日复查颅脑CT、腹部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增强扫描示:①上纵隔内心包前间隙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整,最大横截面约2.7cm×1.4cm,增强扫描病变边缘明显环状强化,考虑肿大淋巴结;②左舌段结节较前略增大,左肺下叶、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较前无明显改变,不除外转移,余基本同前片。结合临床及胸部增强CT结果,故修正诊断为绒毛膜癌。
治疗:2014年3月1日给予双枪化疗:氟尿嘧啶+更生霉素化疗。晨测空腹体重41.5kg,故前4d氟尿嘧啶用量给予分别为1.25g、1.0g、1.0g、1.0g,均量25.6mg/(kg·d),更生霉素前4d用量分别为0.4g、0.2g、0.2g、0.2g,均量5.4μg/(kg·d),前4d化疗顺利,患者无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不适。2014 年3月5日(化疗第5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回报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 年3月5日、2014年3月6日及2014年3月7日每天重新测量空腹体重均为41.5kg,并重新调整化疗用药量,氟尿嘧啶用量1.25g,更生霉素用量0.2g。应用化疗药物7d,患者一般情况好,无不适主诉,查体无异常。于2014年3月8日(化疗第8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50×109/L,红细胞计数3.50×1012/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计数23×109/L,考虑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停用化疗药物,观察病情变化。嘱患者勤漱口,注意饮食卫生。
2014年3月9日(停药第2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40×109/L,红细胞计数3.44×1012/L,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计数13×109/L,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考虑化疗后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予1级护理,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IU皮下注射,输血小板1人份。
2014年3月10日(停药第3d),查体见口腔黏膜有0.1cm×0.2cm破溃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70×109/L,红细胞计数3.22×1012/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继续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IU皮下注射,输血小板2人份,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头孢孟多2.0g,3次/d预防感染,注意隔离,紫外线每天消毒病房。
2014年3月11日(停药第4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0×109/L,红细胞计数2.96×1012/L,血红蛋白81g/L,血小板计数9×109/L,继续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IU皮下注射,刺激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预防出血,继续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头孢孟多2.0g,3次/d。
2014年3月12日(停药第5天),患者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查体见口腔黏膜溃疡面消失。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0.90×109/L,红细胞计数2.50×1012/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计数6×109/L。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目均较低,输血小板1人份,补充血小板,继续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 万IU皮下注射,刺激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继续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头孢孟多2.0g,3次/d预防感染,静脉滴注泮托拉唑60mg,保护胃黏膜。
2014年3月13日(停药第6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1×109/L,红细胞计数2.38×1012/L,血红蛋白68g/L,血小板计数4×109/L。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目前仍明显降低,继续输血小板1人份,补充血小板,继续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IU皮下注射,继续静脉滴注泮托拉唑60mg,保护胃黏膜。白细胞数目明显低,预防感染,发生败血症,抗生素改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0.3g,2次/d静脉滴注。
2014年3月14日(停药第7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0.9×109/L,红细胞计数2.09×1012/L,血红蛋白58g/L,血小板计数6×109/L。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目仍明显降低,输单采配型血小板1人份,输悬浮红细胞2U,补充血小板、纠正贫血,继续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6mL、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U,继续静脉滴注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及美罗培南0.3,2次/d预防感染治疗。
2014年3月15日(停药第8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70×109/L,红细胞计数2.76×1012/L,血红蛋白79g/L,血小板计数15×109/L。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目均开始回升,继续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IU,继续静脉滴注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及美罗培南0.3g,2次/d,巩固疗效。
2014年3月16日(停药第9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109/L,红细胞计数3.31×1012/L,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计数44×109/L。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目继续回升,但血小板数目仍低于正常,继续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万U。
2014年3月17日(停药第10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109/L,红细胞计数3.45×1012/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计数76×109/L。患者病情稳定,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目上升明显,停1级护理,予康艾注射液增强其免疫力。
2014年3月18日(停药第11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20×109/L,红细胞计数3.49×1012/L,血红蛋白98g/L,血小板计数89×109/L。复查血HCG 1661.5mIu/Ml,下降明显,化疗有明显效果,继续静脉滴注康艾注射液增强其免疫力。
2014年3月19日(停药第12天),患者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阴道无出血,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上级医师考虑其病情平稳,准予出院,嘱其定期复查血HCG,3周后进行下1次化疗。
3周后患者第2次化疗顺利,无骨髓抑制毒性反应,化疗结束后复查血HCG恢复正常,复查胸部CT转移灶结节明显减小。其后继续给予患者化疗4个疗程,疗程间隔3周,患者症状体征消失。
滋养细胞肿瘤绝大部分来自胚胎的滋养细胞,在我国比较多见。该肿瘤破坏性极强,原发于子宫并且很早就可通过血运转移全身,成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绒癌,患者一旦发病,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多数在半年内死亡,使用化疗药物,使绒癌的预后极大地改善,但骨髓抑制是其化疗主要的不良反应,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绒癌的化疗一般采用5-FUKSM联合的双枪化疗,骨髓抑制不良反应非常大。化疗骨髓抑制我们一般关注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目,对粒细胞抑制来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109/L,二是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它们是3度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临界值,是可能出现并发症的信号,也是需要给予干预的指征。一般认为,粒细胞减少通常开始于化疗停药后1周至停药后10~14d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d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回复正常,呈U形。血小板降低比粒细胞降低出现稍晚,也在2周左右下降到最低值,其下降迅速,在谷底停留时间较短,即迅速回升,呈V 形[3]。红细胞下降时间出现更晚,对红细胞抑制的贫血处理相对简单而且见效迅速,输全血或输红细胞均可,但实际上,贫血不仅使患者的组织缺氧导致一般状况差,而且可降低化疗的效果。在化疗过程中,及时发现骨髓抑制,运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感染、营养输血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骨髓抑制程度,利于患者化疗后的恢复。本患者双枪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出现较早,血细胞3系下降明显,对化疗药物敏感,我们及早发现,严密监测,果断采取病房隔离消毒,预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很快恢复,从而完成化疗疗程。绒癌的双枪化疗疗程间隔3周,持续到患者症状体征消失,血HCG每周复查1次,连续3次在正常范围内,再巩固2~3个疗程[4]。
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骨髓抑制是其常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不仅延缓化疗的进行而影响疗效,还能引起贫血、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有时患者不会很快死于肿瘤本身,却可能因严重骨髓抑制致命,因此如何保证化疗后患者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提高患者耐受性,降低化疗毒不良反应是化疗的重要环节[5]。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8-342.
[2]秦红,张洁.绒癌化疗患者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9(2):85.
[3]邓姗,郎景和.妇产科临床备忘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12-213.
[4]陈惠祯.现代妇科肿瘤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78-879.
[5]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临床决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5-346.
Acasereportofbonemarrowsuppressioninducedbychemotherapyofchoriocarcinoma
ZhangJingxia1,WangFengnuan2
DeptmentofGynecology,Changcheng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ospitalofShijiazhuangCity,HebeiProvince 0500001
ThegraduatestudentofSecondHospitalAffiliatedtoHebeiMedicalUniversity0500002
Patientswithchoriocarcinomawillappearseriouscomplicationsofbonemarrowsuppressionafterchemotherapy.In thisstudywereported1casesofchoriocarcinomaafterchemotherapy,whooccurrenceofseverebonemarrowsuppression,to investigatethetreatmentmethodsonbonemarrowsuppression.
Choriocarcinomachemotherapy;Bonemarrowsuppression;Casereport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