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赵义满
【摘要】目的 通过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调查,探讨相应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脑卒中患者115例,于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后依照患者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115例患者焦虑及抑郁比例少于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护理前,两组数据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状态;护理措施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
脑卒中是当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较高,在当前医学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患者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低,但是存活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及心理障碍,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患者及家属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1]。为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选取我院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其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41~76岁,平均(62.4±3.8)岁,上述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由CT或MRI诊断后确诊,排除家族精神病史患者、意识不清患者、配合度较差患者。
1.2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后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确保就医环境安全舒适,减少环境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2)在同患者沟通交流过程中,依照其年龄或职业特征等给予亲切和蔼的称呼,同时运用安慰性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及安慰,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3)在同患者及家属沟通过程中,引导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帮助其克服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4)可在病房中播放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1.3指标及判定[3]
于治疗及护理前观察记录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2.1护理前患者心理状态情况
实施护理干预前,115例患者中焦虑例数为98(85.22%),抑郁例数为105(91.30%);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115例患者中,焦虑例数为55(47.83%),抑郁例数为53(46.09%)。护理前后患者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
上述115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为(59.3±4.2)分,SDS评分为(57.5±4.5)分;干预后115例患者SAS评分为(52.3±3.4)分,SDS评分为(51.8±3.2)分。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同护理前相比均有较大程度改善,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 <0.05)。
脑卒中患者多数情况下突然发病,后造成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情况下会产生较多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可能会产生厌世心理,对康复治疗不抱希望,失去生活信心[4]。
本次调查研究中,发现脑卒中患者常见心理状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恐惧心理:患者之所以恐惧是由于在突然发病后,正常机体功严重障碍,患者由此产生恐慌感。(2)焦虑心理: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对脑卒中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了解,担心病情是否能完全康复,另外加上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产生一定思想负担。(3)抑郁心理: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发病后,基本生活需要依赖家人帮助,内疚、失望等情绪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加大,可能会消极对待治疗,对康复效果产生一定影响。(4)依赖心理:患者发病后基本生活需要依赖家人及医务人员,部分患者存在长时间之后逐渐适应自身患者的角色,潜意识里认为自理能力已经无法恢复,对康复不抱希望。脑卒中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可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需通过有效措施予以改善。
心理护理干预为临床常用支持疗法的一种,其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精神鼓励、安慰及劝说,同时依照患者心理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最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达到辅助治疗、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首先通过有目的性的沟通对适应性、自立程度及心理情绪等进行正确评估,后通过健康知识宣教等改善患者认识,后通过各项心理护理措施调节患者心理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的基础上开展,同时在沟通过程中侧重沟通技巧及方法,使患者在对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有效了解的基础上,树立康复信心。在本次研究中对115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护理前;且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例数少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的心理状态了解及分析,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治疗配合性及康复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那仁格日乐.论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76-77.
[2]董丽.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方式调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5):96-97.
[3]林海萍.关于脑卒中后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166-167.
[4]曹楠.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261-262.
Analysis of Mental State and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poplexy
ZHAO Yiman People's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stroke patients to discuss appropriate measures for clinical care. Methods 115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fter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care after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115 cas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before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ata comparison (P < 0.05);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nursing, patient SAS, SDS scores improved excellent situation before care, according to two sets of data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ental st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has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Stroke,Mental state,Nursing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3.149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3-0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