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比较

2015-01-27 08:07:34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3期

CT与MRI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比较

陈为斌

【摘要】目的 分析CT与MRI诊断颅内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5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颅内肿瘤患者分别采取CT、MRI诊断,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 CT诊断检出率为88.9%,符合率74.1%;MRI诊断检出率为100%,符合率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与MRI诊断颅内肿瘤应用价值显著,MRI诊断价值更为显著。

【关键词】CT;MRI;颅内肿瘤

作者单位:134500吉林省抚松县人民医院

国内外对颅内肿瘤的报道较多,该病年发生率较高,而且现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颅内肿瘤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颅内肿瘤包括颅内各种组织的原发肿瘤,也包括其他部位转移到颅内的继发性肿瘤[1],致死率高。目前对颅内肿瘤的术前诊断,多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CT以及MRI等诊断技术,但其诊断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颅内肿瘤的诊断率,探讨最佳的诊断方法,笔者以54例颅内肿瘤患者为例,采取CT、MRI诊断,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4例颅内肿瘤患者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颅内肿瘤,回顾并总结其临床资料,患者就诊时间2014年1月~2015年6月;男29例,女25例;年龄16~60岁,平均(45.6±6.7)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枕骨大孔疝,眼球震颤,头痛、癫痫、视力障碍、内分泌失调、发育迟缓;患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史;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2诊断方法

CT扫描:取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机,CT对比剂为300 mg/ml碘海醇注射液,对患者行头部横断面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在CT扫描24 h后行MRI检测扫描,取日立磁共振成像仪,层厚6 mm,层间距0.6 mm,矩阵256×256,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得出三维图像后,对肿瘤进行定位判断。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n(%)在进行检验时,采取χ2检验,P<0.05时,表示两两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CT与MRI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

54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颅内肿瘤;CT诊断检出率为88.9%(48/54),诊断符合率74.1%(40/54);MRI诊断检出率为100%(54/54),诊断符合率100%(54/54),MRI诊断检出率、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诊断结果具体分析

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23例,多为青少年,CT、MRI诊断强化明显;髓母细胞瘤18例,位于小脑蚓部靠近中线;CT扫描见圆形肿瘤,低密度,增强扫描后肿瘤强化,四脑室受压;4例室管膜肿瘤,CT平扫肿瘤密度高,增强后肿瘤强化;MRI显示信号较高,四脑室内肿瘤T1长,T2信号异常;4例蛛网膜囊肿,MTI在T1W1为低信号,T2W1为高信号;3例转移瘤,CT扫描轻度水肿,MRI显示T1、T2信号异常;1例表皮样囊肿,MRI见T1、T2信号异常,CT检查不明显;1例脉络丛乳头肿瘤,MRI检查T1/T2信号长且异常,脑积水明显,CT见幕上脑室内脑积水,肿瘤强化明显。

3 讨论

颅内肿瘤是颅内正常组织或胚胎残留组织不断增殖而形成的肿瘤组织,包括原发性肿瘤及继发性肿瘤,在颅内肿瘤诊断和检查期间,颅内肿瘤的发病部位在其中起到显著意义。在国内外报道中,颅内肿瘤年发生率在2~10/10万,诊断技术的提高,使颅内肿瘤检出率随之提高。颅内肿瘤危害性较大,报道显示,12岁以下患有颅内肿瘤儿童,其死亡率高达12%[2]。目前颅内肿瘤尚未明确病因,病程缓慢,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视觉、肢体等功能障碍,头痛、内分泌失调等,患者周围神经遭受到肿瘤压迫,会发生运动、感觉等功能减退,语言、视觉等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对颅内肿瘤的术前诊断,多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CT以及MRI等诊断技术,但其诊断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其诊断准确率是治疗前提。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强患者诊断,提高患者诊断准确性则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在颅内肿瘤诊断中,近年来CT、MRI等诊断技术的发展,使颅内肿瘤诊断率明显提高。在此次研究中,CT诊断检出率为88.9%,符合率74.1%;MRI诊断检出率为100%,符合率100%,两者相比,P<0.05。结果显示,CT、MRI诊断颅内肿瘤具有较高价值,而MRI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诊断检出率和符合率。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发现,以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其次是髓母细胞瘤。通过颅内肿瘤发生中转移瘤较低,多为肺癌、乳腺癌、肾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

CT、MRI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可准确定位肿瘤,扫描时间短,但对于不合作的儿童,CT诊断较为困难。MRI软组织分辨能力较高,扫描参数众多,并结合MRS、DWI、脑功能成像等技术,使颅内肿瘤诊断效果明显提高。并能够显示肿瘤体积、部位、周围组织受侵及转移等情况。而且MRI诊断,不会受到其他组织的干扰,对后颅窝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诊断技术相比,MRI诊断不存在X线辐射副作用,安全可靠[3];MRI诊断为多轴位成像,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观察,利于肿瘤定位和定性,颅底伪影也不会对MRI成像产生影响,而CT扫描诊断容易漏诊。

CT、MRI诊断囊性型血管母细胞瘤时,MRI经T1W1显示出肿瘤坏死。髓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中线蚓部,四脑室发生移动,脑室见脑积水,CT显示负值,MRI见T1W1、T2W1高信号。而且MRI对水敏感性高,通常平行扫描,能够清楚显示出囊性占位灶,T1W1、T2W1显示低信号和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存在较高的张力,临近颅骨,边界光滑,表皮样囊肿质地柔软,不会压迫临近颅骨。小脑半球内部的的转移瘤,MRI见瘤周水肿,显示清晰,明显优于CT。总而言之,CT与MRI诊断颅内肿瘤应用价值显著,MRI诊断价值更为显著。MRI所具备的优势明显高于CT,分辨率高,敏感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肿瘤的检出率以及符合率,效果显著,为术前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必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松.颅内肿瘤的CT和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4):95.

[2]杨静远.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颅内肿瘤切除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6):125-126.

[3]邓锻炼.比较MRI与CT诊断颅内肿瘤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7):23-25.

Comparison of CT and MRI in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CHEN WeibinPeople's Hospital of Fusong County in Jilin Province,Fusong 134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and MRI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Methods 54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brain tumor patients were taken CT, MRII diagnosis, compared to their diagnosis. Results CT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88.9%, in line with the rate of 74.1%; MRI diagnosis was 100% compliance rate is 100%,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T and MRI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tumors value significantly, MRI diagnostic value is more significant, is worthy of further use.

【Key words】CT,MRI,Intracranial tumors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23.130

【中图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16(2015)23-0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