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形造型方法在玉雕中的体现

2015-01-27 11:12赵建成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404100
大众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玉雕玉石物象

赵建成 (四川美术学院 雕塑系 404100)

适形造型方法有很多种,左汉中先生在《中国民间美术造型》一书中把适形造型方法分为两大类:(1)以图像适应图形;(2)形与形的适合与新生。适形造型方法应用广泛,无论是在玉雕、建筑装饰、剪纸、年画和刺绣等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当今的插画和人体彩绘等艺术形式中都有很多体现,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它们都形成各具特点的适形造型方法。创作过程大都是在适应材料的形状、材质、功能和表达主题等要求的情况下去造型,在适应材料进行造型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创作者的智慧。

中国传统的造型方法在玉雕中的体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适形造型;另一种是因势造型。玉雕中所用到的适形造型方法主要是指:创作者在基本不改变玉石原料的外形或者某块颜色的外形的情况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灵活的造型方法和构图方式来达到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巧妙地克服了玉石外形、颜色和裂纹等的制约,突破特定空间的限定,在限定中仍然能够灵活表现主题和表达思想。而因势造型方法(比如霍去病墓石雕)是根据材料的自然形态稍加雕琢,“势”通常是指气韵、态势和氛围,通过发现并保留材料本身所体现的气韵,达到宛如天成的效果,追求奇和巧,给观者很多想象的空间。适形造型一般要比因势造型雕刻的精细一点,但是有时候两种方法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适形造型方法在玉雕中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除了根据玉石的外形来造型以外,还要适应玉石中各种颜色和裂纹的形状。玉石中的颜色和颜色的形状都千差万别,裂纹也是很难避免的,这也是玉石的重要特点,俏色和巧借裂纹可以让玉石变得更加完美。

(2)空间关系灵活多变。观察和表现不受客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选取观察到、记忆中或是可供参考的物象,构图布局和纵深关系不受真实空间关系影响。有时候会根据玉石的状况和构图需要只选取人物、动物或者植物的局部来表现;有时候会将物象的形态根据材料的形状加以变化来适应玉石。

(3)构图讲究圆满。玉雕一般都要表现吉祥寓意,构图的圆满能够制造吉祥的氛围。在空白的地方,有时会填充图案纹样或者根据表达的内容添加相关物象。这样就能够表现复杂的内容,表达丰富的情感。虽然物象繁多、雕刻复杂,却又不影响整体的流畅,咫尺之间承载着众多的物象和思想观念。

(4)雕刻技法灵活。根据玉石的颜色、裂纹深度等情况,或者根据视觉效果的需要灵活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和透雕,往往是几种雕刻方法并用于一件作品上,相互补充并各显其妙,在可以表现更丰富的层次关系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来适应材料的形状和其他限制。

(5)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并结合丰富多元的元素巧夺天工,化限制为自由,化被动为主动。面对不规则形状的玉石,雕刻者结合文学、戏曲、神话和宗教等多方面元素,充分发挥想象力,依靠主观想象的自由来应对充满限定因素的材料。

玉雕中适形造型方法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宏观上说是中华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哲学中变通思想的影响。《易·系辞下》中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一方面是指人的思维的变化,也就是主观性的灵活;另一方面是指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客观性的规律。“通”是主观指导的实践符合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元素、题材可供雕刻者选择来应对各种限制。中国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可以拿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神话传说、戏曲故事、文学故事和宗教故事等元素,玉雕师傅们通过对丰富的传统文化养料的主动选取和灵活运用来应对玉石的种种限制因素,进而使适形造型方法变得得心应手。从微观方面来说,也就是材料本身的特性也起着决定作用:首先,玉石材质坚硬,雕刻难度大,尤其是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古代。使用根据玉石的形状进行设计和雕刻的适形造型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切割的麻烦而显得更加适合玉石的雕刻。然后,玉石材料比较珍贵,一些好的料要尽量多的保留它们的体量,减少裁切。玉石是不可再生的珍稀矿产资源,经过很长时间的开采,特别是现代大型机械化的开采,玉矿几近枯竭,找到一块好的玉料越来越难。好的玉料往往要减少雕刻,根据它的形状去设计。最后,适形造型方法可以通过保持材料的体量来保持材料的结实程度,不易被折断和损坏。

玉雕的造型观念和方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加上玉石本身的材质特点,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刻样式。传统文化为玉雕提供了广泛的表现内容,涵盖戏曲、文学人物故事和寓意吉祥的动植物等等。玉雕师傅们在构图时讲究圆满又照顾到单个物象的完整性和整体氛围的营造,在组织这些内容的时候灵活运用雕刻手法,线刻、浮雕、圆雕和镂空雕等自由组合,在限定的空间中创造了丰富的层次关系来安排丰富的内容,更加生动和精确地表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适形造型方法既反映了雕刻者理性的一面,雕刻者对玉石的材质、形状、颜色和裂纹等情况进行理性分析之后才进行设计和雕刻;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感性的一面,雕刻者往往灵活应对,并没有被玉石固有的限制条件所阻碍,把自己观察和记忆中的物象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安排,以适应玉石的各种特点,并且达到整体的饱满与流畅。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吕胜中.造型原本·讲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3]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1.

[4](美)弗朗兹·博厄斯,金辉译.原始艺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12.

[5]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

猜你喜欢
玉雕玉石物象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石之美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