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阳光像蝴蝶一样飞来

2015-01-26 21:12马鄂
创作评谭 2015年1期
关键词:诗性诗意蝴蝶

马鄂

在反复阅读后,余培的《等》、《阳光是只会飞的蝴蝶》吸引了我。本篇拙文的文题,正是对这两首诗的诗题的变形处理的结果。其实,我们仅就语句分析来说,“等”是可以去掉的,它并不影响我描述“阳光”的诗意与唯美喻体翩然而至。但是,去掉“等”,似乎少了那么一丝或无奈或清心的存在状态,似乎少了那么一丝必要的节制感。换句话说,如蝴蝶一般美好或忧伤的阳光是在一段俨然空白的时间过后,才到来的。这里说到“空白”,我视之为诗意生发的空间。它是“阳光如蝴蝶一样”到来之前被遮蔽掉的真实的状态。

余培的《等》是在“闭门不出”时对“门外”世界的“欲遮还羞”、“欲拒还迎”的想象。“等”之于余培,是一种心境,在排比制造的紧凑语感中,仿佛那些事物会依次到来。它们确实到来了,在《阳光是只会飞的蝴蝶》一诗中,被推门而入的阳光的照见,有了实形,事无巨细,“蚂蚁爬上山岗”般丈量过后得出的;也有了生命意识,比如枯叶,比如颤抖,直到长成了“你梦见的蝴蝶”。我们可以发现,余培制造了一个闭合的想象世界,以致“门外”世界如蝴蝶一般轻盈,透着忧伤。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会发现这些忧伤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会发现这些忧伤是来历不明的。如果我们仔细研读,会发现这些忧伤是可疑的,像一股虚无缥缈的哀怨气息一样,找不到生发的源头,也寻不着落脚点。它悬浮在半空中,叫人无从说起。倘若能加以节制,我想定会生发出很强烈的张力。

此般问题,卢游同样存在,只是更有质感。也就是说,我们能在卢游的诗歌里,清晰地看到生活,以及相关诗性思考的痕迹。在他的《后街》与《六月》里,语言挟裹着事物娓娓而来,诗性成了一种真实的及物的东西,能引领我们进入它的核心地带。对于诗歌来说,我想这是一种珍贵的才能。在《后街》里,它是对世界予以观察的清醒叙述,且能有效传递出一种通过感受力维系的平衡效果。在《六月》里,这种效果更加明显。它是缓慢生发的,在叙述推进之中,一切都是有理有据的,情绪是有张力的。我想,卢游是有先见的。问题仍旧出在对于“节制”的思考上,即在意象的诗性已显单薄、视角与手法已显陈旧等双重情形下,未能对情绪进行干预。这种类似倾诉欲旺盛的状态,使得诗歌留白处理不够,少了诗味;使得诗歌在语言上意象择取不精致,表达得较保守。

对于树弦,他的诗歌给我一种得靠诗歌来完成通灵的印象。在《火车从镇远出发》中,“河水”是“企图唤醒某种远古的力量”,是“我无法禅悟”的。我想说凝思,以及谦卑,在行吟的过程里,确实能与世界有效保持美好联系的,即使往往出现“那枚月亮将是最后的晚餐”一般的悲凉。在《虚构:废墟之上》中,这种品质将行吟者塑造成了“仰望星空/亲近废墟/恩赐,捏脚而至”的模样。

对于胡粤泉,她的诗歌予我意象阐释的印象。她试图找到打开事物的钥匙,她试图对事物进行命名,且植入更多的个性,以致有些独断与果决。所以,我们很容易看到她繁复使用语言变形的手法,希冀从某一个角度打开一片阔达的区域。胡粤泉肯定是深谙语言的力道的,处处可见突击与爆破。如果我们将阅读视野放开,需要重新审视力道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如何择取着力点,如何创造诗意即意象与意象之间的裂度,是值得思考的。另外,我想说,事物是唯一的,世界是可能的,诗歌的迷人处也就是诗意,在于呈现这种可能性。

我单独择出余培、卢游、树弦与胡粤泉,是因为在这一期的作品选中,他们流露出了不同的都属于难能可贵的品质,即余培的内省与敏锐、卢游的真实与观察者姿态、树弦的凝思与通古情结、胡粤泉的理性与决绝。这些品质都是需要呵护的。但是,他们又有共同的隐患需要警惕。这种隐患,同样存在于向茗、蒋进保、张天吉的诗歌中,即对生活的掘取与思考远远不够,对语言的把握有所欠缺。当然,我这么说,是不限地域的横向比较的结果。这一点,我之前在做“江西80后诗歌”的一个简评时,也谈到过。究其原因,与整体诗歌环境及个人训练都有关系。偏向哪一方,都是武断之言。似乎解决方式,唯有“等”,在不断地训练之中,等待阳光像蝴蝶一样飞来。(下转第41页)

猜你喜欢
诗性诗意蝴蝶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卷首语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