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晖
吉林市昌邑区疾控中心,吉林吉林 132001
2014年7月14—18日,昌邑区左家镇白庙村五社共5名村民经昌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为布鲁氏杆菌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诊断为布鲁氏菌病(布病)实验室确诊病例,同时昌邑区左家镇白庙村五社被确定为布病暴发点。按照《人间布病暴发疫情现场处理工作规范》要求,昌邑区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1]。现将该社的布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工作情况报道如下。
左家镇白庙村五社为自然屯,位于昌邑区西北部,人口43人,14户。养殖户1户,为养羊的布病患者李文和家。该户居住在5社的中部,左侧靠村路,无居住村民,前、后及右侧均有住户。该社现有土地约35公顷,林地约40公顷。该社村民以耕种土地为生,卫生条件较好,饮用水为深井水。
2.1.1 暴发点的发现 首发病例:养羊户李文和,男,67岁,汉族。5月17日出现发热(最高38.5℃)、乏力、出汗等症状。7月14日由昌邑区疾控中心进行布病血检,18日报告布鲁氏杆菌实验室检测阳性。该患者家中养羊10余年。
第二病例:张铁瀚,男,11岁,汉族。家住养羊户李文和家西院,与李文和家共用一个大门。6月下旬出现发热、乏力、出汗、髋关节痛等症状。7月9日由昌邑区疾控中心进行布病血检,14日报告布鲁氏杆菌实验室检测阳性。患儿平日经常与李文和家5月份新出生的小羊玩耍。
第三病例:张连华(张铁瀚父亲),男,46岁,汉族。6月末出现高热、出汗等症状。7月14日由昌邑区疾控中心进行布病血检,18日报告布鲁氏杆菌实验室检测阳性。该患者无与羊直接接触史。
第四病例:张铁洋(张铁瀚堂哥),男,13岁,汉族。7月10日出现发热(最高39℃)、出汗、膝关节痛症状。7月14日由昌邑区疾控中心进行布病血检,18日报告布鲁氏杆菌实验室检测阳性。该患儿平日与李文和家小羊有玩耍史。
第五病例:李长伟(李文和之子),男,41岁,汉族。7月11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7月14日由昌邑区疾控中心进行布病血检,18日报告布鲁氏杆菌实验室检测阳性。该患者与父亲一起养羊。
因为该社在短期内连续发生了5例布病患者,昌邑区疾控中心及时进行了疫情核实,确定为布病暴发点后,立即上报区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
2.1.2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对该社的养殖户李文和家周围的村民及与家畜有密切接触的人员43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中,血检23人,血检阳性6人,阳性率为26.09%。血检阳性6人中,确诊5人,隐性感染1人。
该社养羊户李文和,今年4月饲养羊16只,已于6月末全部自行处理给长春某屠宰场;在紧邻该社的4社有养殖户2户,其中一户养牛4头;一户养牛3头,均无布病检疫、免疫手续。
养羊户李文和家于2014年4月20日前后在船营区太平乡太平村二官地北沟购入20只羊。在养殖过程中,病死1只小羊,误服鼠药药死5只大羊,母羊产崽2只,加之剩余14只羊,故在发病前家里共有 16只羊。平时李文和和儿子轮班上村西山上放羊(此处很少有人逗留)。五月初李文和曾在家中羊圈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给母羊接产过幼崽。李文和在5月中旬出现症状后,体力不支,儿子农忙,无精力照顾羊群,加之李文和发病后四处求医问药,经济困顿,6月末经朋友帮助联系将家中养殖的16只羊卖至长春市某屠宰场 (具体地址名称不详)。现家中无养殖羊。
经调查,白庙村历年来未发现布病病人。由于白庙村五社此次在7月份确诊布病患者5例,属布病暴发疫情。在该暴发点共检出布病血检阳性6人,确诊布病5人,10岁年龄组2人、40岁年龄组2人、60岁年龄组1人,隐性感染1人;均为男性,职业分布为学生2人、农民4人。该社的邻近村(屯)无布病病例发生,本次疫情范围局限。
(1)传染源:传染源是从外地购入的疫羊。购入时、饲养期间均未进行检疫,没有对羊圈及其周围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并且与疫羊接触时从未采取任何的有效防护措施;(2)传播途径:①在养殖期间,母羊生产2只羊羔,赤手抓拿其流产物、羊羔,其传播途径为经皮肤黏膜而感染;②出入疫点时,从未采取戴口罩等任何的有效防护措施,其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而感染。(3)传播因子:母羊的流产物、羊皮毛、尘埃等。(4)饲养户的布病防护意识淡薄及对职业人群的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5)畜牧部门对饲养户的家畜未及时检疫、免疫,对牲畜交易市场的牲畜未及时检疫、免疫。
暴发点确定后,昌邑区政府立即成立了布病暴发疫情现场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昌邑区布病暴发疫情现场处理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各司其责,按照方案及时开展了对暴发点的疫情处理工作[2]。
畜牧部门对左家镇白庙子村所有养殖户的牛、羊全部进行了采血;对李文和家在养殖期间死亡的六只羊的埋葬处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李文和家卖出的羊进行了跟踪调查,所有羊均卖至长春市某屠宰场(具体地址名称不详),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3.1 流行病学调查及报告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普查方法对该社的布病疫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详细了解该村地理、人口情况、家畜养殖情况、个案发病情况等,并对重点人群进行布病血检筛查等工作。
5.3.2 加强了疫点的消毒工作 派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布病消毒规范对已确诊的患者家居室的地面、墙壁、门窗用2 g/L含氯制剂进行了喷雾消毒,同时对庭院羊舍采用生石灰消毒。消毒面积为内环境230 m2,外环境 200 m2,圈舍 80 m2,消毒面积总计 510 m2。
对该社村民及邻社村民挨家挨户发放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宣传册共计200余份,尤其是对确诊患者家属进行了布病防控知识的详细讲解,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的答疑解惑;对100名村民进行了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问卷调查;告知布病患者到正规医院按疗程进行系统治疗,隐性感染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可疑阳性感染者一个月后到区疾控中心复检。
政府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多部门配合在该次暴发疫情处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迅速控制疫情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及时进行疫情网络搜索、首例病例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开展扩大疫情搜索、大力开展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疫区的布氏菌污染环境进行现场消毒等疫区处理工作后,该社布病暴发疫情已得到了全面有效控制。
由于畜牧部门对牲畜的检疫、免疫等工作不及时,不能够及时发现疫畜,是存在布病传染源的根本原因,也是存在流动性或输入性传染源的原因之一[3]。应切实加强对牲畜养殖、屠宰、贩卖和销售等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及时对牲畜的全面检疫、免疫,一旦发现疫畜,立即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扑杀等净化处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或彻底消灭传染源,并对健康畜及时开展免疫[4]。
该次左家镇白庙村的疫情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环境卫生设施不达标,人畜共用一水源,且群众文化知识有限,对布病的防治知识较缺乏,造成了疫情的爆发[5]。且随着市场流通的频繁增多,许多畜牧业未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检验或者检疫不彻底,从外城发病区购买了混有病畜的牲畜,从而增加了区域性防控难度。因此,提出以下建议:针对布病的爆发,必须坚持以畜间免疫为主的控制思想[6]。对畜间养只进行大范围的免疫从而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健康羊,淘汰病羊,彻底净化爆发点的传染源。对地区的羊只严格管理,防止传染源的扩散。由于省区之间的布病防控工作是独立的,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及时,若邻近省份的疫情严重,也会对周边城市造成威胁,因此一旦发生疫情,因立刻禁止与疫区羊只进行交易,也不输出新的疫情。针对群众私自处理病羊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措施,提高对处杀病畜的补偿标准,让群众自觉将病畜淘汰,杜绝私自售卖病羊的交易发生,从源头上防治传染源的外流。对村民以及养殖户进行健康教育,学习科学的饲养方法,了解畜间疾病传播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如何减少交叉感染、发病后及时就诊等常识有基本的了解。针对村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应用易于接受,通俗的宣传方式展开教育。最后讲解病羊传播造成的损失,对人体的危害等,提高村民的公德意识,当发现有病羊时,应及时上报自觉不贩卖,从而防止疫情的扩散[7]。
[1]戴燕丽,田建国.上海市青浦区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0):799-800.
[2]刘东立,左树春,任斌强,等.陕西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1):1146-1148.
[3]周廉胜,沈鹏.浙江省鄞州区级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24(4):387-389.
[4]贾怀妙,刘成刚,师茂林,等.新疆石河子垦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6):32-34.
[5]杨卫东,杨芳.探讨布鲁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65,468.
[6]高玉文,于高娃,贺利明.通辽市布鲁杆菌病调查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30(2):111.
[7]范锁平,钱惠兰,兰晓萍,等.陕西省韩城市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10):1055-1057,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