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洁
自媒体时代的治淮宣传和危机应对
张雪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举措,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宣传工作提出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都说明了当前宣传大环境的变化,说明党和国家对网络宣传、新媒体运用、舆论监测引导的重视,以及宣传工作在理念、手段、内容、方式上已经到来的变革。长期以来,治淮宣传工作紧紧依托中央主流媒体、水利行业重要媒体以及门户网站等宣传平台,在宣传治淮成就,反应存在问题,争取社会支持和理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和宣传环境的剧变,治淮宣传也应与时俱进,突破原有的宣传模式,以取得更好的舆论宣传效果。
一、治淮宣传工作面临的变化
1.工作环境变化
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宣传思想工作处在一个开放而多元的信息环境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舆论也由相对单一趋于相对多元,现实生活中已形成线上线下两个“舆论场”。
2.工作载体变化
互联网时代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报纸、广播到电视,从BBS、电子邮件、门户网站到微博、微信,每一种新的媒介出现都带来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及其相应的信息受众。
3.工作对象变化
在信息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年轻一代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上超过了他们的前辈,社会代际差异凸显。
二、网络舆论的新特点给治淮宣传工作带来挑战
鉴于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治淮宣传和宣传管理工作如果仍旧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地变革宣传理念、手段和内容,势必难以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
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也深刻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问题,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同时提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要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创新的重心要放在基层一线。
而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地引导舆论、掌握话语权,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公信力
赢得宣传的主动权和实效性,赢得群众的信任,保持和巩固公信力是关键。淮委切实加强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目前,已经草拟了淮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信息公信力的意见》实施方案(初稿),针对每项要求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和部门责任分工,为切实提升淮委公信力提供了一定条件。
2.接地气
首先必须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准确把握受众的现实需求。宣传工作者要弄清楚受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及时回应受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他们解疑释惑。
其次还要求宣传工作者深入基层、实际和群众,掌握生动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掌握大量丰富真实的素材,真正写出大家愿意看、看得懂、感兴趣的作品。而这一要求与八项规定对于宣传工作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淮委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治淮宣传工作改变过去以人记事的宣传方式,将宣传的重点放在治淮中心工作和基层工作上来,这也是接地气的一种表现。
3.改理念
以往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传统特点是强调声势和突出主题。新形势下,受众面对的信息空前丰富而且多元,自主意识普遍增强。如果再一味地采用命意直露、声势宏大的宣传,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应当根据具体对象多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形态,使主题隐藏在具体的事实或者情境中,含而不露,让受众自己感知体认,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4.转文风
治淮宣传作品要吸引人,就要力戒居高临下、照搬照抄的空洞说教,摒弃语言生硬、形式刻板的模式套路。为此要善于从老百姓的视角,说老百姓的语言,写老百姓的感受,回答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说教训导;多一些鲜活实例,少一些空话套话,让作品生动鲜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让受众有兴趣、看得懂、听得进,产生共鸣。
5.新媒体
据了解,我国网民有近6亿人,手机网民有4.6亿多人,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舆论场,也带来最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网上庞杂海量的信息内容、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潮纷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由展示向推送、分享转变,网络舆论传播主体日趋多元,舆论表达方式更为多样,舆论传播更为开放,新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甚至引领社会舆论的趋势正在显现,主流媒体在新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把握住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利用,就是掌握先进的信息生产力,从而掌握宣传工作主动权。治淮宣传工作要力争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形成主流声音和网络舆论的积极互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6.重舆情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信息公信力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密切关注重要政务相关舆情,及时敏锐捕捉外界对政府工作的疑虑、误解,加强分析研判,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消除谣言。进一步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重要舆情形成监测报告。
三、六项机制提升治淮宣传和危机应对水平
一是舆情监测机制方面。目前,淮委的舆情监测工作已于2011年启动实施,不定期编发《治淮舆情》,监测手段也由原来纯手工的百度等引擎搜索,转向依托于专业的舆情搜索软件。
二是危机应对机制。目前,淮委已经制订《淮委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为规范有序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提供了依据。
三是新闻发布机制。2014年印发的《淮委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将新闻宣传工作的定义延伸到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用上,并对新闻发布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四是媒体沟通机制。多年来,淮委和中央主流媒体、水利行业重要媒体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在利用权威传统媒体进行高端宣传的同时,也要在网上进行有效的宣传,引起网民的关注和认可。
五是舆论引导机制。将关注的重点由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论坛、微博的延伸;内容形式也要将原来的新闻通稿或长篇大论的深度评论延伸到140字的微博体,并善用网络语言,由体制内的表达方式向人性化的表达方式转变。
六是培训学习机制。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媒体素养、舆情观点直接决定了舆论危机处置的效果。因此,应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增强干部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应对能力
(作者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2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