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文萍++++++文剑波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纠正水电解平衡及排腹水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ALT、ALB、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有效终止HBV-DNA在体内复制,降低血清病毒含量,促进肝脏TBiL代谢,改善肝功能。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b)-0074-03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经垂直传播、输血或密切生活接触等途径感染人体[1]。乙肝患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或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组织发生增生病变,并且肝脏降解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肝脏发生纤维化病变,肝脏纤维化后,伴发肝再生结节从而形成肝硬化[2]。本研究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3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9~5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男40例,女29例,平均年龄(43.7±6.3)岁;对照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1±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出现全身乏力、腹胀、下肢肿胀等表现,B超检查显示肝、脾肿大,腹腔内有积液,肝硬化;肝功能指标(ALT、ALB及TBiL)异常升高超过正常水平,HBeAg阴性,HBV-DNA阳性。排除标准:排除甲、丙型等病毒性肝炎,患者6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均自愿参加治疗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腺肽、谷胱甘肽、肝细胞生长因子、人血白蛋白、门冬氨酸钾镁等等药物进行保肝治疗,调节免疫能力,控制肝纤维进展以及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51,规格:10 mg/片]10 mg/次,口服,1次/d。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0030581,规格:0.1 g/片]0.1g/次,口服,1次/d,疗程为21周。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血清HBV-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3]检测,试剂盒购自杭州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别检测用药后7、14、21周血清HBV-DNA含量,HBV-DNA检测值<1×103拷贝数/ml时,表明HBV-DNA转阴。TBiL、ALT及ALB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进行分析,并根据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Child-Pugh评分[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BV-DNA转阴率的比较
治疗7、14、21周后,两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血清HBV-DNA转阴率的比较[n(%)]
2.2 两组Child-Pugh评分及肝功能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gh评分、ALT、ALB及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Child-Pugh评分及肝功能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之一[5],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乙肝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全身乏力、易疲劳,随着病情加重,肝功能发生异常[7]。肝功能受损后,胆红素代谢障碍,发生黄疸,晚期乙肝患者,肝细胞大量破坏,出现肝脾肿大[8]。乙肝肝硬化是由HBV-DNA在人体内复制,损害肝脏功能,预后差[9]。常规措施主要通过保肝、利胆和控制肝脏纤维等对症治疗为主[10]。阿德福韦酯是一种单磷酸腺苷的核苷类似物,具有抑制HBV-DNA逆转录酶作用,终止HBV-DNA在人体内的复制活动,从而减轻HBV-DNA对肝脏的损害作用[11]。阿德福韦酯口服吸收利用度高,吸收分布主要在肝脏,能有效发挥病毒复制抑制效用[12]。拉米夫定对乙肝肝脏ALT升高及病毒活动复制均有缓解作用[13]。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明显[14],并且无严重并发症。相关文献[15]也认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乙肝疗效较好。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HBV-DNA复制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病毒含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ld-Pugh评分、ALT、ALB、TBi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ld-Pugh评分、ALT、ALB及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肝功能检测及Child-Pugh评分变化,笔者认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能有效降低病毒活动复制,缓解乙肝肝硬化时ALT异常升高,对胆红素代谢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能有效终止HBV-DNA在体内的复制,降低血清病毒含量,促进肝脏TBiL代谢,改善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Watanabe R,Ishii T,Kobayashi H,et al.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diseases in tohoku area: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survey[J].Tohoku J Exp Med,2014,233(2):129-133.
[2] 万继红,范海威,段红岩.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6):788-790.
[3] 连晓明,覃舒扬,莫金荣.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 24(22):3303-3305.
[4] 陈爱萍,黄宏双,肖艳.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耐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28例[J].医药导报,2012,31(4):429-430.
[5] 刘清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及临床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52-53.
[6] 武玲,武德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2):186-188.
[7] Deng QJ,Pan YQ,Wang CY,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itis B in Hua County,Henan Province[J].Beijing Da Xue Xue Bao,2013,45(6):965-970.
[8] Zheng YB,Huang ZL,Wu ZB,et al.Dynamic changes of clinical features that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Int J Med Sci,2013,10(12):1658-1664.
[9] 于红缨,符政远,邓英,等.421例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及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比较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9):648-651.
[10] Qiu N,Li R,Yu JG,et al.Comparison of Abbott and Da-an real-time PCR for quantitating serum HBV-DN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33):11762-11769.
[11] 李文刚,聂为民,何艳梅,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 51(36):80-81.
[12] 徐浩,梁雪松,范文翰,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DNA阳性肝硬化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2):2276-2278.
[13] 杨智刚,李勇富,张流,等.阿德福韦酯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6):1146-1149.
[14] 刘光胜,徐芳,干玲玲.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75-76,79.
[15] 梁彦玲,许青田.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9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78,80.
(收稿日期:2014-10-09 本文编辑:李亚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