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2015-01-25 20:25张兴忠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嗜血血清型脑膜炎

张兴忠

(福建省建瓯市川石畜牧兽医站,福建建瓯 353125)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张兴忠

(福建省建瓯市川石畜牧兽医站,福建建瓯 353125)

自2014年以来,随着福建省政府逐年加大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特别是对养猪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全省广大农村家庭生猪散养户数量急剧萎缩,规模养猪场相对增多,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逐年得到加强,动物疫病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某些高毒力或中等毒力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可见于2周龄~4月龄的猪,但最常见于5周龄~8周龄的保育猪。临诊上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和运动障碍为特征,少数猪表现神经症状。近年来,本病发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闽北山区诸多猪场所发生的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多表现为猪场的某座猪舍内或猪舍内的某栏猪或某猪栏内的某几头猪发生本病。为此,总结该病防控经验,为养猪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十分重要。

1 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为猪机体内上呼吸道常在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是“机体内常在菌”。主要感染2周龄~4月龄的猪。

2 病因分析

(1)当猪苗早期断奶、猪只长途运输、转群、混群、湿度过大、昼夜温差过大、饲养密度太大等可诱发本病。(2)频繁引种。(3)频繁接种疫苗。(4)抗生素类添加剂使用不当。(5)猪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继发于猪的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或猪圆环病毒病。(6)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超标、饲料营养不全、饲料中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不足等等。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上述应激因素是防控本病的关键。特别是猪苗早期断奶,由于仔猪出生7日龄内在鼻腔内已经有副猪嗜血杆菌定居,因此早期断奶技术不适用于本病的防控。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呼吸道症状最为常见,其次为关节肿大,运动障碍,少数为神经症状。典型症状:急性型病猪的体温可达41℃,身体颤动,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常伴发运动障碍,多于发病后的2~3d死亡。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病猪的呼吸浅表,常呈犬卧样姿势喘息,四肢末端及耳尖多发蓝紫;有的病猪发生关节炎,出现严重跛行症状。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和惊厥。当病菌经皮肤的创伤或血液侵及周围皮肤时,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炎或坏死。病程迁延时病猪呼吸困难、消瘦、皮肤发绀。特征性病变为全身性浆膜炎见有浆液性胸膜炎、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心包炎、腹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其中以心包炎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发生率最高。

4 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注意本病与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等相区别。猪支原体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死亡率不高,常缺乏脑膜炎病变;慢性猪丹毒在发生多发性关节炎时还出现疣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大块坏死,而没有胸膜炎、腹膜炎和脑膜炎变化。猪败血性链球菌病除见维素性胸膜炎、心包炎和化脓性脑脊髓膜脑炎外,还常伴发维素性脾被膜炎。

在该病临床症状特点和特征性病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可能存在非典型副猪嗜血杆菌病。如有可能发生副猪嗜血杆菌与支原体混合感染,表现为患猪呼吸困难、咳嗽、关节肿胀和临死前四肢划水状,以及肺脏病变等,有的也不排除有隐性的感染的可能。

建议采用实验室诊断确诊:如细菌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和分离菌培养特性以及药敏试验、PCR检测等。

5 防控措施

一旦确诊,隔离患猪和全面消毒是防控本病必要措施。隔离:为避免疾病传播,将患猪与健康猪分开,隔离饲养。对发病种猪放弃治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消毒:按疗程交替使用预防病毒、细菌的消毒药,达到防控目标。

要审查猪场的免疫程序以及检查猪场执行免疫程序的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位也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Hps)病的手段。Hps有15种以上血清型,各型之间抗原交叉保护力低,由于该病血清型多,使用商品疫苗往往效果不佳,自家疫苗效果较好。Hps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时应使用敏感药物。

猜你喜欢
嗜血血清型脑膜炎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Vaccination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