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向东
(辽宁省喀左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喀左 122300)
夏季阳光猪舍养猪的不利因素和对策措施
于向东
(辽宁省喀左县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喀左 122300)
阳光猪舍是采用有效的防暑配套技术,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的条件下,如何做好阳光猪舍养猪防暑降温,对于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阳光猪舍的饲养管理模式,探讨阳光猪舍夏季管理注意事项。
夏季 阳光猪舍 养猪 注意事项
阳光猪舍是在传统的塑料暖棚猪舍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将塑料膜(阳光板和阳光瓦)、卷帘被、卷帘机、电地热、地窗、天窗、喷淋设备、可调饮水器等设施、设备配套应用的新型猪舍。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阳光猪舍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配套技术,提高生产性能。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1.1 蚊蝇滋生
由于夏季环境蚊蝇滋生,容易造成病原感染,从而造成传染病流行。除了蚊蝇之外,夏季的有害气体有所增加,其中氨、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会对猪只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可能造成猪只呼吸道疾病,引发摇头、流涎和打喷嚏等现象。
1.2 环境温度过高,降低采食量
夏季的环境温度高,容易影响猪只的采食量,虽然猪只的消化率有所提高,但是并不能够补偿减少营养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夏季增加散热导致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高温对猪只的繁殖能力影响较大,热应激导致母猪的性激素减少,从而降低猪场的繁殖率,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1.3 猪体散热困难
在夏季高温的情况下,猪只主要以呼吸道以及皮肤散热,但是因为高热高湿的影响,导致猪只体表的散热量降低,猪体散热困难。同时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导致猪场的发病率升高,容易引发猪只的皮肤病、猪瘟等传染病。
2.1 加强通风降温
封闭式猪舍打开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猪舍打开窗户、地窗和棚上下通风带,拱圆形阳光猪舍打开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风带。猪舍内不宜设隔山墙,圈舍与通道间的隔墙最好用铁栅栏代替,有利于通风。
2.2 遮阳降温
主要是利用卷帘被减少辐射热和反应热。白天晴天加热时,封闭式阳光猪舍将卷帘被放下遮光,阳光棚舍将卷帘被逐步放至距离地面1.5m左右,每天看猪状态多次调整卷帘被。一些养殖户夏季用遮阳网代替卷帘被,实践证明使用卷帘被遮阳阳光照射不到猪舍内,降温效果要远远好于遮阳网。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在猪舍周围种植植物遮阴,比如栽种一些速生杨树等高大树木,也可在猪舍周围种植牧草来减少反射热。
2.3 喷淋降温
在夏季,气温超过27℃时,育肥猪舍降温很困难,可以采用喷淋降温的方法。但容易造成地面积水,增加舍内湿度,所以在使用这类降温方法时应特别注意,要确保通风,防止出现闷热,一般采取间歇运行,根据实际的气温、湿度和通风条件确定间隔时间和喷淋时间,通常时间间隔45~60min,喷淋1~2min,建议每小时每头猪大约0.45L。这种通过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目的的方法对体重大和生长快的猪非常有效。
2.4 适当减少饲养密度
由于猪自身会产热,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舍内温度升高。适当减少饲养密度,增加空间,可达到降温目的。夏季一般要比冬季降低50%的饲养密度,建议每头育肥猪2m2。
2.5 正压通风机的使用
如果舍内外风速接近零时,可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正压通风降温的原理是将猪舍外部自然的空气经过过滤、降温后通过风机源源不断送入猪舍,将猪舍内部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正压的形式通过敞开或半敞开的门和窗排出,确保猪舍猪群有一个洁净、清新的环境,降温、通风、换气一次性解决。
2.6 饲料里添加抗应激添加剂和电解质或电解多维
饲料中添加200~500mg/kg维生素C和200mg/kg维生素E,能够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适量添加碳酸氢钠(250mg/kg)和微量元素钾的含量,也可缓解热应激对猪的不利影响。在饮水中加电解质可减少热应激的不良反应。
2.7 保证猪群有充足的清凉饮水
一般对水箱采取遮阳、隔热措施,保证每头猪随时饮到清洁、凉爽的饮水,每天应检查饮水器是否正常供水防止赌赛。有条件的猪场保证饮水不超过20℃,有利于降温,从而提高采食量,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改善猪舍结构:阳光猪舍采用隔热性能好的建筑材料,能够对于外界的热量进行预防,从而避免舍内不必要的升温。采用阳光猪舍,能够提升猪舍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做好猪舍的节能管理,提升猪舍的经济效益。为了做好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能够对阳光猪舍的结构进行改造,采用加顶棚的方式做好热辐射隔离,并且采用进风口输入空气,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出。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到。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作为墙体,能够有效地降低夏季温度的影响。
[1] 黄乃孔.夏季养猪巧防暑[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4):18.
[2] 许金华.阳光猪舍设计及设备浅谈[J].中国动物保健,2013,(10):53-54.
[3] 盖长青.阳光猪舍养猪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