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1-25 20:25冯天琴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1期
关键词:牧户畜产品牧民

冯天琴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局,青海海东 810600)

甘德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冯天琴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畜牧局,青海海东 810600)

甘德县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畜牧业产区核心位置,畜牧业是全县的主体经济和支柱产业。为促进甘德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本人结合实际,通过对甘德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并对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供读者参考。

1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甘德县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纯牧业县,平均海拔为4 300 m,甘德县拥有天然草地65.13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2.43%。草地可利用面积59.8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90.28%。2010年,在岗龙乡港龙村重点开发建设了牦牛奶加工厂、饲草基地、种公牛繁育基地、藏服饰加工厂等重点产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地域发展特色的“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自2012年起相继组建了35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吸引牧户5 529户19 352人,牧民入社率达到70%。2013年,“甘德牦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相关机构认证。

2 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有待提高

一些干部有畏难情绪,认识模糊,创新不够,开拓不足,加之目前牧区受教育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9.6%、初中文化程度的仅占23.4%,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7%,牧区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占13.69%。

2.2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运行能力亟待加强

由于大部分合作社刚刚成立,运行时间不长,地区之间合作社发展良莠不齐,运行质量极不平衡,加之多数合作社无能人带动,管理不规范,没有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甚至一部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出现“空壳”现象。

2.3 畜牧业基础条件需要持续改善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牧区畜牧业基础建设养畜发展滞后,致使我省草地畜牧业仍然存在着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抗灾能力低、生产起伏波动大,“靠天养畜”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饲草业发展缓慢,影响着生态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2.4 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投入能力有限

甘德县经济基础较差,区域内经济发展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36.83%,且处于分散、低效的靠天养畜状态。2012年末人均收入2804.1元,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畜牧业发展投入能力有限。

2.5 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切实加强

随着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资源整合能力的不断加强和集约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部分牧民势必分工分业,急需转产分流,而另一方面受文化教育、劳动技能、语言交流等多种因素制约,加大了转移难度。

3 发展对策

3.1 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水平

(1)以草原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重点加大黑土滩治理等项目建设力度。通过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牧民群众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式,积极开展人工种草和鼠虫害治理工作,逐步改善草场退化现状,提升草场产草能力和储草水平。

(2)以提升抗灾救灾总体水平为切入点,加大抗灾种草基地和畜棚建设。积极在适宜青草生长的地区建设大型饲草料种植基地,通过技术指导,鼓励群众开展圈窝子种草,提升户均饲草料储藏水平,缓解和应对灾情期间饲草料供需矛盾。

(3)以落实各项利民惠民政策为切入点,转变牧民群众传统思想意识。大力实施畜禽饮水和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建设项目,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等惠民政策,让牧民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实施以草定畜政策,缓解草场压力和畜草供需平衡失调的矛盾。

3.2 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1)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交通部和上海市对口帮扶政策为有利契机,积极鼓励和支持现有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

(2)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培养和塑造畜产品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升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3)积极引导现有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走“龙头企业+基地+牧户”之路,企业与基地、牧户形成紧密对接关系,为基地、牧户提供资金、技术、饲料、药物等全方位的服务,让牧民群众按照龙头企业的标准组织生产。

(4)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兼顾好企业、中介组织、牧民三方面利益关系,通过合同、契约、二次返利、订单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牧民增加收入。

3.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

(1)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数量型转向效益型,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经营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经营,由低品质生产转向高品质生产,由不合理结构转向合理的产业结构,由分散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

(2)以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饲养为目标,积极调整优化畜产品结构,通过实用科技推广和高新技术应用,加快畜良种基地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繁育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4 有效控制动物疫病,提高畜产品质量

(1)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对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的监控能力,对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追溯能力。

(2)进一步完善乡镇和村级防疫员队伍,层层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将防疫任务落实到村、到牧(户),形成防控工作合力,切实提高防控效果,保证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

(3)切实做好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对出栏牲畜要严格到场、到户或到指定地点检疫,检查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严禁应免而未免动物和染疫动物出栏、出场(户),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3.5 加快推行现代养殖方式,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

(1)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思路。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区)为重点,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等基础工作,推行生产和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改善牧民生产、生活环境。

(2)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健康养殖,重点发展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养殖业尽快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

(3)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发达的畜种业体系和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积极组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扶持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

3.6 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牧民的组织化程度。

(1)多形式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养有影响、有实力、信誉好的畜产品经纪人成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领办畜产品生产和流通专业合作社。利用畜牧龙头企业优势,牵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经营链条。

(2)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牧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

猜你喜欢
牧户畜产品牧民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科尔沁沙地草原畜牧业经济效益研究
草原牧户游升级记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商人买马
我国牧户生计脆弱性研究进展及应对措施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