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烟气脱硫新技术的应用

2015-01-25 16:47:10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浙江电力 2015年1期
关键词:氨法脱硫剂吸收塔

电力科技信息

2014年烟气脱硫新技术的应用

1 J-TECH氨法脱硫及电除雾技术

J-TECH氨法脱硫及电除雾技术是国家“86”计划课题研究成果的实际创新和应用,将改进的氨法脱硫技术与电除雾技术结合使用,脱硫过程中通过加速亚硫酸盐氧化速率提高了氨法脱硫效率,烟气脱硫后又经电除雾器除雾,高效去除了烟气中气溶胶、控制了氨逃逸,副产硫酸铵母液经进一步处理后可做农用铵肥。

该技术的主要特点:

(1)采用“预洗塔+吸收塔”的双塔氨法脱硫设计,在氨/硫摩尔比为2.03时,脱硫效率可达到96%~99%,可有效控制运行过程中的结垢和堵塞;

(2)采用等离子体、微孔鼓风等强化氧化技术,提高了亚硫酸铵氧化速率;

(3)在氨法脱硫后,采用蜂窝状阳极板和特种材料阴极线的电除雾技术,可高效脱除气溶胶,有效控制酸雾和氨逃逸;

(4)脱硫系统阻力小于1 200 Pa,运行能耗低。

2 LOA湿式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工艺

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LOA湿式氧化吸收联合脱硫脱硝工艺及成套装备。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将“湿法脱硫+液相氧化+还原脱硝”三段工艺设计于同一吸收塔内,且各工艺段自成循环系统、互不影响,可实现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联合高效脱硫脱硝的目的。西安高新区热力有限公司燃煤工业锅炉烟气处理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显示,脱硫脱硝塔出口SO2浓度<50 mg/m3,NOX浓度<100 mg/m3,脱硫效率>95%,脱硝效率>70%,脱除效率稳定,达到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燃煤锅炉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SO2<200 mg/m3,NOX<200 mg/m3)要求。

3 雾化旋流法高效烟气深度脱硫技术

雾化旋流法高效烟气深度脱硫技术主要是将现有的脱硫喷淋塔改为喷雾塔,采用超声波雾化技术,使脱硫剂粒径由传统的1 500~3 000 μm降至50~80 μm,形成云雾状,大大提高脱硫剂比表面积,使脱硫吸收反应速度加快;采用雾化旋流切圆布置的专利技术,构造脱硫塔内喷雾旋流场,烟气与脱硫剂充分传质混合,加大烟气中SO2与脱硫剂反应机率,实现了云流场再造和小液气比的情况下的高湍流传质吸收反应,提高脱硫效率。同时,使脱硫剂在烟气中的循环反应倍率由原来77次降低至3次,大大降低了脱硫反应液气比和循环泵电耗,降低了脱硫系统能耗,解决了深度脱硫经济与排放的矛盾。

4 新型高效气相脱硫技术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开发的新型高效气相脱硫技术,脱硫率达95%~99%,脱硫后SO2排放浓度低于50 mg/Nm3。相比目前广泛应用的液相烟气脱硫技术,新技术脱硫效率高、成本低,所需设备简单,投资小,运行成本可降低至2元/kg以下,脱硫产物收集后可以作为农用肥料。

5 双极膜法烟气脱硫技术

我国自主研发的双极膜法烟气脱硫技术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投热电厂试运行取得成功,此举打破了双极膜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项新技术也将在不久正式投放市场。

据悉,双极膜的出现是电渗析技术的一场革命,但之前一直被国外所垄断,我国进口双极膜费用昂贵,每平方米售价近1万元人民币,由于技术和价格均受制于国外公司,导致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在国内无法推广应用。我国成功研发的世界首创的单片型双极膜,以及进一步衍生出种类多样的双极膜电渗析设备及相关废气、废水等处理技术,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而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极膜价格仅是国外的1/3左右。

双极膜电渗析法烟气脱硫循环使用氢氧化钠,无固体废弃物和废液排放。脱硫过程中只消耗电能,并可将烟气中气态的SO2转变成经济价值较高、纯度很高的硫酸溶液,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报告显示,双极膜法脱硫的SO2吸收效率在98%以上,排放烟气中SO2浓度甚至可以达到零排放,远远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6 “燃煤尘、硫近零排放”工艺与设备

由南开大学、天津市天利人烟气净化工程股份公司等合作研发的这一技术和设备,能使燃煤发电厂烟尘排放浓度小于5 mg/m3,达近“零”排放。

“燃煤尘、硫近零排放”技术和设备在天津杨柳青发电厂等3个发电厂完成工业试验应用。据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出具的监测报告,其烟尘排放浓度为0.99 mg/m3;SO2为6 mg/m3、非气态SO2为48 mg/m3;排放的是近常温、无色透明的CO2气体,解决了湿法脱硫的污染排放问题,净化效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该技术集3项发明专利,采用颗粒增大粒径、重力溢流氧化技术形成“人工下雨”,除尘、脱硫一体化,在1根烟囱内完成全部净化过程,净化几乎“零”占地;烟气净化流程短,流速低阻力小,与目前其他除尘脱硫技术相比,电耗减少30%、投资减少20%;设备相对安全运行周期延长50%。使用该技术和设备,即使发电厂燃煤高灰分、高硫分,脱硫除尘处理效果也良好,能促进高硫、高灰煤炭的利用,降低发电成本。

7 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

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由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份研发成功,是在原有自主创新产品长期高质量运行的基础之上开发、创新、升级的为发电厂提供超低排放解决方案的技术,该技术将脱硫和除尘装备集中在1个吸收塔中。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效率高。在1个吸收塔里同时完成脱硫除尘,目前可以达到现阶段最严格的深度超净脱除的要求,SO2低于35 mg/m3,粉尘低于5 mg/m3。

(2)费用低。在保证高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能耗,比同类技术运行费用电耗低20%~30%左右。

(3)投资少。可以在原有脱硫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对于新建发电厂,不会额外增加占地和新建费用,比采用传统脱硫除尘技术投资低40%左右。

(4)运行维护简单。在设计研发过程中注意尽量简化设备操作,保证设备部件质量,降低更换频率,减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压力。

来源: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猜你喜欢
氨法脱硫剂吸收塔
KR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脱硫剂分散行为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脱硫剂利用率分析
氨法脱硫工艺研究进展
烧结烟气氨法脱硫设施经济运行影响因素概述与分析
昆钢科技(2020年5期)2021-01-04 01:41:26
低温甲醇洗H2S吸收塔和CO2吸收塔流程模拟
山东化工(2019年8期)2019-05-13 09:44:20
赤泥制备新型燃煤脱硫剂工业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2期)2019-05-11 09:12:10
电厂脱硫吸收塔浆液循环泵振动问题的治理
电子测试(2018年9期)2018-06-26 06:46:20
催化裂化装置脱硫脱硝单元急冷吸收塔水珠分离器两种组装工艺的介绍
钢水钙基脱硫剂的应用探讨
文山铝业氨法脱硫+SNCR脱硝项目通过环保验收
有色设备(2015年5期)2015-02-11 17:3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