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和中医心理思想探讨

2015-01-25 09:19冰,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素问情志

张 冰,杜 渐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张子和中医心理思想探讨

张 冰1,杜 渐2△

(1.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

张从正,字子和,金元四大家之一,对情志因素的病因病机理论有独到创见,在医案中多处灵活使用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移精变气等心理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研究其学术思想,在当前心理治疗本土化的背景下,对发展中医心理疗法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儒门事亲;中医心理;张子和

张从正(1156年—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代表人物,主张“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金史·本传》称其“精于医,贯穿《素》、《难》之学,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张子和对心理治疗也造诣颇深,有很多独到的理论创见,能够临证灵活运用多种心理疗法,对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贡献卓越,对当今心理疗法本土化也有借鉴意义。

1 心理病因病机

张子和关于情志的论述源于《黄帝内经》又有自身发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气机-脏腑-情志”体系。《素问·举痛论》提出著名的“九气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张子和据此阐发:“气,本一也,因所触而为九。所谓九者,怒、喜、悲、恐、寒、暑、惊、思、劳也”,并对气机与情志的具体关系进行了阐述,如“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逆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等。张子和对情志过极引起脏腑气机逆乱导致的症状也进行了系统归纳,列举了大量具体症状:“怒气所至,为呕血,为飧泄”,“喜气所至,为笑不休,为毛发焦”,“悲气所至,为阴缩,为筋挛”,“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等共53种症状,大大扩充了情志致病理论的内涵,使其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中医心理学认为,人情志现象的物质基础是脏腑气血的活动,并以心神为主导[1]。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认为,“五志所发,皆从心造”,在治疗时“故凡喜、怒、思、悲、恐之证,皆以平心火为主”。如他解释“笑不休”曰:“此所谓神者,心火是也。火得风而成焰,故笑之象也。五行之中,惟火有笑矣”,对“笑不休”、“狂”、“发惊潮搐”等症也多以“平心火”为治疗原则[2]。

在现代心身医学中,常将人格特征、社会事件等作为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中介因素,而张子和对此也有相当的认识。《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中说:“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认为“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怒多则肝病多”。在《儒门事亲·狂》中,有“徭役烦扰,而暴发狂”的论述,这些都明确指出心理社会因素在情志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与《素问·疏五过论》中“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 心理治疗方法

2.1 习以平惊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惊者平之”的记载,后世医家多依此以重镇安神药物治疗“惊”的症状。而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对此有独到见解:“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并在《儒门事亲·内伤形》中有“卫德新之妻”的著名验案,即采用不同层级的声音刺激病人,使其逐渐适应,解除其对声音的不合理恐惧。其中体现的治疗思想与现代心理学中常用的“系统脱敏法”非常相似且又远远早于后者,设计巧妙,疗效确切,被认为是中医心理治疗方法的经典案例之一,亦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习见习闻法”[3]。

2.2 情志相胜

情志相胜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经典论述,其以情志与相应五脏及其五行属性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激发某一情志以制约与之对应的过极情志。张子和对此深入阐发,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明确指出:“故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并认为“若胸中无材器之人,亦不能用此五法也”,对医者本身素质提出要求,并在后文附有大量案例。尤为可贵的是,张子和在应用情志“五行相胜”疗法的同时,灵活应变,提出“喜胜怒”法,《儒门事亲·内伤形》中记载有以“大笑”治疗“病怒不食”的验案。这些具体生动、操作明确的医案,临床借鉴意义极大,使情志相胜从“五行相胜”的理论成为真正能应用于临床的操作方法。

2.3 移精变气

移精变气出自《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祝由”达到“移精变气”的目的,可将其理解为通过“禁咒”、“符咒”等神秘主义的治疗仪式或病因疏导进行心理暗示,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4]。《儒门事亲》中多处应用此法。《疮肿丹毒》中记载“面北端,想北海雪浪滔天,冰山无际,大寒严冷之气,取此气一口,吹在疮肿处立止”,即应用“大寒严冷之气”的想象,治疗“发热疼痛不止”。在《儒的事亲》疮疖瘤肿、金疮、疟疾不愈等篇中甚至有治疗相应疾病的具体咒语。这些治疗手段虽然带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但其以患者的信念作为中介,往往会对疗效起到重要影响,在这个层面上,与催眠、暗示等现代心理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3 结语

张子和幼承家学,熟读经典,勇于创新,在“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历史背景下,创立了攻邪学派。他对“情志”的探索发挥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有具体可行的治疗方法,对后世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中习以平惊、情志相胜等疗法在当前心理疗法本土化的趋势之下,体现出前瞻意义,对提炼挖掘具有文化特色的中医心理疗法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1]杜渐,王昊,邵祺腾,等.“心主神明”内涵探析——“总统魂魄,兼赅意志”[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11-13.

[2]刘毅.张子和情志学理论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3]张红兰,郑文清.中医心理治疗方法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60-162.

[4]王建琴,霍有萍,杜渐.“祝由”内涵及在现代中医心理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8):1047-1048.

R395.5

:A

:1006-3250(2015)12-1492-02

2015-02-10

△通讯作者:杜 渐(1986-),研究实习员,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中医人格体质及情志相胜疗法的临床与研究,Tel:15003839966,E-mail:bjjsk@126.com。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素问情志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