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疗方法
李胜利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90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分布范围广,在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流行过。河南省是养猪大省,也有流行,给养猪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病的病原血清型多达15种,疫苗免疫效果差,而且由于滥用抗生素,近年来病原毒力增强,耐药性越来越显著,给治疗带来了困难。笔者通过对一家养殖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例变化进行分析,总结了一套防控该病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此菌是带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形状多样,两季染色,不能运动。此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的消毒药都可以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都很敏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染源是带菌猪或者病猪,传播途径是气源感染,经过直接接触或者短距离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急性暴发的时候可以从一个猪舍“跳跃”到另一个猪舍,也可以通过猪场工作人员造成的污染分泌物间接传播。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发病,但以2~5月龄,体重在30~60 kg的猪多发,3月龄仔猪最为易感。病程短,迅速死亡,急性暴发的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为50%左右,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达80%~100%。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4~5月份和9~11月份发病较多。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拥挤、气温急剧变化、相对湿度较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都可以促使此病的发生和传播。初发病的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有的可达100%,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此病的发病状况和饲养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条件的改变,会逐渐减少。
对无临床症状猪群注射疫苗或使用抗生素控制不能解决疾病的定期爆发,且成本较高。部分猪场在做好伪狂犬病、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免疫和控制猪肺炎霉形体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才能得以控制。
2014年10月13日,济源市某养殖户引进保育猪400只,平均体重约25 kg。饲养10天后,出现少量猪只急性死亡,死亡数为15头。调查了解,这批猪已做过猪瘟,伪狂犬各一次。发病后,用广谱抗生素饮水,治疗效果不佳。
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程长短不定,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急性型、亚急性或慢性型都有可能。
此养殖场刚引进来的第1 d猪群进食正常,第2 d就有3只死亡,猪群逐渐出现异常。有的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以达到41℃~42℃,精神不佳,没有食欲,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常站立或呈犬坐而不愿意卧地,张口伸舌,从口鼻流出大量的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表现极为痛苦,耳、鼻及四肢的皮肤呈蓝紫色,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不超过36 h。还有的病猪没有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有的病猪症状较轻,只表现精神萎靡,采食量小,体温升高,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症状,能耐过4 d以上,然后症状逐渐消退,能自行病愈或者转为慢性。有的病猪急性症状消失以后,体温正常,但是食欲不佳,有间歇性的咳嗽,生长迟缓,转为慢性型,如果此时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很容易引起病情恶化,死亡率显著增加。
对病死猪解剖发现,病变的主要部位在两侧的肺部,病变部呈暗红色,质地坚实,界限清晰。病程较长的,肺炎灶表面覆盖弥漫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胸腔内有黄色渗出液。
根据此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剖检的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并取发病猪肺脏病变部位的病料,做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把涂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观察到各种形态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或纤细杆菌,可以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由于此病菌易产生耐药性,对发病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用替米考星进行治疗,用量为400 mg/kg饲料,连续饲喂2周,效果较好。还可以用达诺沙星肌肉注射,用量为2.5 mg/kg,1 d注射1次,连用5 d,也有显著效果。经过治疗,病猪逐渐痊愈,没有再出现新的病例。
对于养殖场,引进猪只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从疫区、常发病的猪场引进,引进的时候要先进行检疫检测。引进后,也不要马上和原有的猪群混养,要隔离饲养半月,没有异常,方可混群。猪群在长途运输前1~2 d,应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磺胺类药物或泰妙菌素、新霉素、大观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药物预防,可有效控制猪群发病。此养殖场之所以发病,就是在引进猪只的时候没有进行检疫,把病原微生物也“引进”来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产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