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析

2015-01-25 07:34王黎明李海丽张永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申请单血型医患

王黎明李海丽张永辉

(1 漯河市中心血站成分科,河南 漯河 462000;2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科,河南 漯河 462000;3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关节脊柱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探析

王黎明1李海丽2张永辉3

(1 漯河市中心血站成分科,河南 漯河 462000;2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科,河南 漯河 462000;3 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关节脊柱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接受输血治疗,实验组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观察质量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输血性传染病发病率为4.0%,医患纠纷发生率为8.0%,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输血申请单填写更加完善,不合格标本数明显减少。结论 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对策

血液制品在临床抢救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合格的输血可引发不良反应,导致疾病传播,做好输血前的检验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1]。我中心血站与漯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合作,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25例输血患者应用质量控制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于该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均因外伤失血过多需接受输血抢救,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女比例26∶24,年龄17~71岁,平均(55.12±2.41)岁。外伤原因:高处坠落19例,交通事故20例,重物砸伤9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26,年龄16~71岁,平均(55.18±2.44)岁,外伤原因:高处坠落18例,交通事故20例,重物砸伤10例,其他2例。比较两组输血病例的性别、年龄、外伤原因、输血原因,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接受输血治疗,采集标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得出报告。

1.2.2实验组: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①输血前的质量控制: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规定进行输血前的血标本采样和运送工作,给予实验室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抗-HIV、抗-HCV、HBsAg、ALT检查、梅毒抗体试验,详细咨询献血者信息,保证血液质量,输血科应做好输血标本的交接、储存、和记录工作,防止样本的丢失,预防样本失效,核对输血标本与患者信息,保证二者具有一致性,此外,还应注意贮藏冰箱的温度、消毒,了解患者身体情况;②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仔细分析血浆与血红细胞的比例(特别是蛋白水平不稳定者),可运用正向定型、反向定型(5个月的婴儿除外)的方法判读ABO血型。判读Rh血型时,先给予Rh血型检测,减少新生儿溶血病或溶血性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性。交叉配血实验中,仔细观察是否有血凝集现象和溶血现象,为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筛选,核对患者与供血者样本是否有污染、混淆,实验操作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样品标签是否正确,结果是否正确、可信,认真填写报告单,提供交叉配血患者、供血者的姓名、性别、妊娠史、输血史等,确认无误后,再次核实,防止发生医疗纠纷。③不规则抗体筛查质量控制:供、患血型一致,但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不规则抗体为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应先给予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实验时间、实验温度以及各种试剂要求。

1.3疗效评定:记录两组输血申请单不完善数、不合格变标本数,统计两组输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医患纠纷发生率。

1.4数据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1.0处理相关资料,计量数据,t检验,以()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输血申请单及标本情况统计结果:实验组(n=50)输血申请单不完善数份数为11份,占比为22.0%,不合格变标本数份数为7份,占比为14.0%;对照组(n=50)输血申请单不完善数份数为2份,占比为4.0%,不合格变标本数份数为1份,占比为2.0%;t值分别为8.523及5.156,P值均<0.05。由此可见,实验组输血申请单不完善数和不合格变标本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2两组输血性传染病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统计结果:实验组(n=50)输血性传染病为2例,占比为4.0%,医患纠纷4起,占比为8.0%;对照组(n=50)输血性传染病为7例,占比为14.0%,医患纠纷6起,占比为12.0%;t值分别为5.094及5.004,P值均<0.05。由此可见,实验组输血性传染病发病率为4.0%,医患纠纷发生率为8.0%,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3 讨 论

输血为临床重要治疗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输血也是传播HIV的重要途径,质量控制可为保证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传染病概率,继而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保生命安全,还能减少医患纠纷率。

大量研究证实[3-4],质量控制对策在输血检验流程中应用价值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输血性传染病发病率为4.0%,医患纠纷发生率为8.0%,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输血申请单填写更加完善,不合格变标本数明显减少,近似于相关报道[5],提示质量控制对策可引导操作护士细心进行各项操作,规范记录各项内容,减少输血不良事件,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输血检验前检查是输血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输血前应给予血型检查,了解其输血适应证,常规输血检验流程包括采集标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实验、得出报告,输血检验工作环节多,工作面广,过程复杂,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选择与患者相同或相容的血制品,确保患者输血安全。误拿标本、可导致血型错误,血液标本标签模糊,难以识别,也可引起不良后果,做好输血前的质量控制工作,可规避以上问题,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冷凝集、假凝集、药物等可导致假阳性错误,温度不适、标本血清或标本血清效价低、血清与红细胞比例不适、反应时间过短等均到导致假阴性错误。在ABO血型鉴定时,应做好细节质量控制,保证专用器材干燥、清洁,这样可以杜绝交叉感染;血清取出后放置一段时间方可应用,按顺序逐一添加试剂,可减少漏加、多加问题,控制血型鉴定温度为23 ℃,可避免冷凝集反应,若为老年人或小儿(红细胞抗原抗体较弱或发育不全),应用给予试管检测法进行鉴定[6]。

综上所述,临床输血检验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血液检验过程工序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失误,影响输血安全,加强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可保证输血安全,降低输血传染病概率及医护纠纷概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还有利于创建并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医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李惠霞.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33):147-149.

[2]张广暖.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当代医学,2014,9(5):110.

[3]刘新君.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20):254-255.

[4]余东.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1(22):37.

[5]刘成淑.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79.

[6]王华玲.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9(33):189.

R457.1

B

1671-8194(2015)012-0297-02

猜你喜欢
申请单血型医患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特殊检查电子申请单在病区应用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