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快速识别
洪德瑞张春德1
(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淮南232007)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表现心肌梗死(MI)在急诊的快速识别。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急诊急救的52例不典型表现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等临床病例资料,旨在指导急诊早期识别不典型表现MI,并给予及时的急救处理,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果5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首发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16例(30.77%),其中呼吸困难6例,哮喘8例,发绀2例;首发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17例(32.69%),其中上腹疼痛11例,恶心、呕吐、腹泻3例,下腹剧痛2例,呕血、黑便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11例(21.15%),其中晕厥5例,牙痛、头颈部疼痛、下颌部酸2例,烦躁、意识模糊3例,左侧肢体无力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系统症状8例(15.38%),其中颈项痛2例,左肩及左上肢疼痛5例,右肩胛区痛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经反复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进一步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MI(AMI)。所有患者均获得抢救治疗,46例病情好转后护送入心血管内科监护室继续治疗,其中22例42.31%最终痊愈,24例(46.15%)好转,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不典型AMI的早期诊断应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对存在有冠心病病史、胸闷、恶心、呕吐、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患者要早期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恰当的急诊处理能减少心肌受损,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诊;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
1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第一作者:洪德瑞(1970-),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医学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病程急骤而危险,急性期病死率高达10%~20%〔1~3〕。早期诊断治疗可显著降低AMI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4,5〕。本研究旨在指导急诊早期识别不典型表现MI,并给予及时的急救处理,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急救的不典型表现MI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8~75岁,平均(62.35±10.21)岁;病程2~48 h,平均(8.21±5.13)h;并发高血压20例,高血脂12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52例不典型表现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误诊9例。其中急性胃炎2例,急性心功能衰竭2例,急性胆囊炎1例,急性肠炎1例,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1例。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其中心电图检查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查,心肌酶检查采用速率法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6〕。
1.3急诊处理(1)基本抢救: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抢救措施,本组就诊时均怀疑或确诊不典型MI。立即让患者保持绝对安静卧床休息状态,心电监护,止痛和镇痛,不宜进行活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及血型检查,建立静脉通道。(2)药物抢救:针对患者临床症状立即嚼服阿司匹林0.3 g氯吡格雷0.3 g,并及早静滴硝酸甘油或口服速效救心丸,病情需要可进行重复,对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积极给予静脉溶栓用0.9%生理盐水100 ml加入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入;对合并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积极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首先用阿托品,无效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控制在50~60次/min〔7〕;在溶栓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源性休克者,给抗休克治疗,待血压、心律平稳后,准备好抢救药物及工具,护送心内科监护室进一步诊治。
2结果
2.1患者就诊时的首发症状52例患者均无典型胸痛。首发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16例(30.77%),其中呼吸困难6例,哮喘8例,发绀2例;首发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17例(32.69%),其中上腹疼痛11例,恶心、呕吐、腹泻3例,下腹剧痛2例,呕血、黑便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11例(21.15%),其中晕厥5例,牙痛、头颈部疼痛、下颌部酸2例,烦躁、意识模糊3例,左侧肢体无力1例;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系统症状8例(15.38%),其中颈项痛2例,左肩及左上肢疼痛5例,右肩胛区痛1例。
2.2不典型表现MI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特有症状Q波出现及ST抬高,进一步检查患者的心肌酶指标,其中CK(541.95±82.16)U/L,CK-MB(95.61±27.29)U/L,LDH(633.24±128.41)U/L,AST(126.31±27.44)U/L。心电图定位MI部位:前壁15例(28.85%),前间壁11例(21.15%),心内膜下9例(17.31%),广泛前壁8例(15.38%),侧壁5例(9.62%),后壁4例(7.69%)。
2.3患者的最终治疗转归情况52例患者经观察及进一步辅助检查,均确诊为AMI。所有患者均获得抢救治疗,46例患者病情好转后护送入心血管内科监护室继续治疗,其中22例(42.31%)最终痊愈,24例(46.15%)患者好转46.15%,6例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20%~30%MI患者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从而引发误诊漏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其中不典型急性MI约占20%,当患者以不典型MI就诊时,临床表现多样〔8~10〕;但是笔者发现其中仍然有一些特点:(1)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很高,且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程度较重,病变发展缓慢,动脉硬化致痛觉神经功能降低,长期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侧支循环较丰富,在此基础上新梗死的面积不大,心肌纤维化与变性使感觉神经末梢受损;老年人痛觉敏感性下降,痛阈升高;某些患者因心衰休克等症状明显掩盖疼痛,致使无痛性MI发生率高〔11~13〕;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大脑长期缺氧,老年期认知能力降低,使痛觉迟钝,结果导致脑供血进一步减少,不能准确叙述病情〔14〕。(2)前壁发生率高。(3)并发症多,如有似脑卒中起病和合并脑梗死者。笔者体会,对有以下表现者,应警惕非典型AMI,首发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哮喘、发绀等呼吸系统症状;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晕厥、牙痛、下颌部酸、烦躁、意识模糊、左侧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颈项痛、肩及左上肢疼痛等运动系统症状。针对这些患者应及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并观察其动态变化〔15〕。
4参考文献
1马芷琴,张宏考.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的临床分析及防治〔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62-3.
2周贤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首诊误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60-1.
3侯景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89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24-5.
4安高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7-8.
5靳培敏.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误诊分析60例〔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1):96-7.
6党卫红.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45-6.
7王珠秀,徐丛,张一达.急诊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8例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9):1093.
8王晓鹏,王红燕.不典型心肌梗死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175.
9王岚,刘倩,田春辉,等.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J〕.临床荟萃,2014;29(2):234-6.
10朱平,齐三利.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急诊处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905-7.
11杨云霞.非典型心肌梗死2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8;28(7):37-8.
12魏西江,张电学,张继胤.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体会〔J〕.河北医药,2009;31(14):1804.
13王威,尹瑞兴,陈泉芳,等.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931-3.
14华丽,林军,叶剑鸿.急性心肌梗死首诊125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1):5181-2.
15陈玉先.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16):2494-5.
〔2015-04-11修回〕
(编辑滕欣航)
欢 迎 投 稿欢 迎 订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