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韧性理论在成功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

2015-01-25 05:03丁月萍,施春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韧性老龄化个体

心理韧性理论在成功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

丁月萍施春华1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关键词〔〕心理韧性;成功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R592〔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11YB089);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KT2011169)

通讯作者:施春华(1970-),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丁月萍(1989-),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成功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躯体和认知等功能状况上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它是相对于“正常老龄化”而言,不仅是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因增龄而带来的丧失(如退休、丧亲、身体功能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及这些丧失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国外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研究领域逐渐兴起了关于老年人心理韧性,或是在韧性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研究,这改变了传统的消极研究取向。本文介绍心理韧性理论在成功老龄化研究中的应用。

1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理论

心理韧性起源于对“相同逆境条件下,有的儿童发展不好,有的儿童健康发展”现象的思考。它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对其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普遍认同一个模型,即心理韧性是在逆境或危险中的积极适应。因此心理韧性的概念有两个关键条件:①存在逆境或危险;②尽管逆境对发展有威胁,但个体依然适应良好。韧性理论是对心理韧性现象的研究范式,包括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研究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危险因素通常分为三种:长期的慢性危险、剧烈的短期危险、创伤性事件。保护因素有三个主要范畴: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家庭以外因素,也有人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保护因素。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一般包括三个模型:调节、补偿和中介效应模型〔2〕。

2老年人心理韧性的概念及其与成功老龄化的内在联系

老年人心理韧性是特指老年人个体或群体,在面对老年期的常见困难(如身体功能衰退、认知能力下降、社会和经济地位下降)和特殊困难(如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遭受抢劫、遗弃等人为灾害)时,能够用保护因素(如乐观和坚强的性格品质、富于经验和智慧的能力品质、政府和社区及家庭的社会支持等)来抗衡危险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

德国心理学家Baltes在1990年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成功老龄化模型——选择补偿的最优化元(SOC)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老年人面对衰退和丧失时如何实现成功老龄化。SOC模型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资源逐渐减少,生理、心理和社会领域的损失增加,但老年也具有潜在的成长和可塑性。老年人面对有限的资源及遇到的机遇(如教育),可以通过选择(S)、优化(O)、补偿(C)三种成分相互作用而得到调整适应,从而实现成功老龄化。随年龄增长,人的生命和个人资源都是有限的,个体无法在多个领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需要放弃一些目标从而为更重要的目标保存能量及在新的发展领域选择新的目标,这是选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当所选择的功能领域里资源丧失或目标路径受阻时,需替代性过程和手段来维持一定水平的功能达到目标,这就是补偿。优化是指激发老年人的潜能,将其所选择领域中内外资源合理分配、精细加工,使功能水平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个体的适应性,使积极结果最大化〔3〕。可见,成功老龄化模型说明了得失之间的动态平衡,通过选择、补偿、优化来获得积极的结果或使之最大化,避免消极的结果或使之最小化。这实际上与心理韧性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用保护(获得)因素来抵消危险(丧失)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个体对衰老的适应,实现健康发展。

3国外关于老年人心理韧性和成功老龄化的关系研究

3.1老年人心理韧性的本质老年人的心理韧性不完全取决于身体健康状况,而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力量,而且普遍存在于每个老年人身上。如Amanda等〔4〕用Connor和Davidson 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和与成功老化有关的量表(自评成功老年化量表、社会参与量表、身体功能量表、认知功能量表和生活取向测验)对1 395名60岁以上的妇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①成功老龄化中的高幸福感、乐观主义、自评成功老年化、社会参与度及较少的认知抱怨等关键成分与心理韧性密切相关。②心理韧性与身体功能相关,但比上面列出的心理变量相关的程度要小。Nygren等〔5〕发现在85岁以上的瑞典老年人中,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韧性之间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尽管老年人可能体验到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但心理韧性并没有减少。Susan等〔6〕在分析70岁以上的老年人报告过去5年里经历过的最有压力的生活事件时,也发现老年人经历了一大批的生活压力事件,只有很少的人把个人疾病看作是最有压力的。而且相似的压力事件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消极或者积极的结果,结果的变异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韧性,启示心理韧性是一个潜藏在成功老龄化中的重要因素。研究〔7〕发现,与其他年龄组的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比青年人还高,暗示了在老龄化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同的机制在发挥作用,它缓冲了或者完全承受了日益增长的消极发展的影响,这种机制就是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利用自身心理特质和周围资源成功应对压力或者逆境,并获得良好适应的能力。

3.2老年人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老年人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是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等。积极的人格特质一般包括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幽默、升华等)、乐观、计划能力、自我效能和自尊等。如Martin等〔8〕关于百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稳健”的人格是老年人心理韧性中的保护因素,是生存、最佳功能和幸福所必需的,是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Martin等〔8,9〕对一位叫本阿吉拉尔的人进行了维持70年的观察研究,认为适应性的应对风格是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本阿吉拉尔在3个月时被父亲所遗弃,童年生活在托管所,经常被殴打,中年遭受抑郁和焦虑的症状。然而67岁时阿吉拉尔定期在教堂做志愿者,并成功进入健康老龄化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应对风格与个体心理健康是相关的,并且可以预测在70~80岁时的成功老龄化。充分证明了适应性应对方式的选择是成功老龄化的关键。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老年人维护心理健康,其机制是积极情绪可以通过拓展个体注意力和思维的视野,提高认知的灵活性来抵消消极情绪的生理效应,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例如,Anthony等〔10〕的研究选取了300名60~90岁的老年人,要求他们完成自我韧性量表,并每日填写积极和消极情绪时间表,以此来测量被试的日常积极情绪。结果显示,日常性积极情绪体验帮助韧性个体从主要生活压力中恢复过来。再如,Anthony等〔11〕从医院中抽取患有慢性疾病(如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的老年患者370例,让其报告过去1 w内的疼痛水平,高于基准线的被试才符合要求,而这个基准线在等级量表中是指高于5的(0代表没有疼痛,10代表所能想象到的最严重疼痛)。最后有123例被试者符合条件,平均年龄76.3岁。符合条件的被试者要完成自我韧性量表和明尼苏达人格量表,并在每天睡前1 h填写关于疼痛的日志,用0~10来描述1 d的疼痛等级。结果显示,高心理韧性的老年人相较于低心理韧性老年人拥有更积极的情绪且很少夸大疼痛。中介分析揭示心理韧性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从日常的疼痛感觉中恢复过来。

社会支持是老年人心理韧性中的外部保护因素,其中包括来自家庭的保护因素,如子女和配偶的支持及家庭外的保护因素。Fuller等〔12〕在老年人韧性的研究中,证明社会关系是老年人韧性的保护因素,其中网络规模和配偶关系的质量被作为社会关系的指标。来自各方面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家庭和情感上的支持是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的坚实基础,家庭支持比朋友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更大的作用。Jeremy等〔13〕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7对60岁以上的夫妇进行研究,其中有一方患有后天听力障碍,发现夫妻间的依赖、对听力丧失的理解和接纳、价值观和信念,很好地说明了韧性。而且在采访中伴侣表现出的对对方的健康照顾和个人情感收支平衡也暗示了心理韧性的存在。有听力丧失的个体,若能够得到伴侣的理解和支持,夫妻共同理解和接受听力丧失的事实,共同克服听力丧失带来的老龄化危机,就能够获得良好的适应。高韧性的夫妻在成功应对交流困难的过程中,夫妻关系越来越亲密、坚固,从而促进了老龄化的健康发展。

4参考文献

1赵怀娟,朱艳松.老龄化研究新视角及其政策因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69-71.

2马晓明,侯玉波.韧性理论在青少年问题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2010;36(4):9-13.

3王叶梅,陈国鹏,宋怡.成功老龄化的SOC模型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2):377-9.

4Amanda JL,Colin AD,Matthew A,etal.Measurement and predictors of resilience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women〔J〕.J Psychiatr Res,2009;43:148-54.

5Nygren B,Alex L,Jonsen E,etal.Resilience,sense of coherence,purpose in life and self-transcendence in relation to perceive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the oldest old〔J〕.Aging Mental Health,2005;9(4):354-62.

6Susan EH,John C,Thomas MG.Stressful life events among community-living older persons〔J〕.J Gen Intern Med,2002;17(11):832-43.

7吴胜涛,李娟,祝卓宏.5·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1404-6.

8Martin PM,Maurice MJ,Leonard PW.Resilience and longevity:expert survivor ship of centenarians〔M〕.In:Fry PS,Corey LM.New frontiers in resilient aging:life-strengths and well-being in late lif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213-38.

9Martin JJ,Vaillant GE.Recognizing and promoting resilience.In:Colin AD,Dilip VJ.Successful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ging〔M〕.US:American Psychiatric,2010:363-81.

10Anthony DO,Bergeman CS,Steven MB.Resilience comes of age:defining features in later adulthood〔J〕.J Pers,2009;77:1777-97.

11Anthony DO,Alex JZ,Carrington R.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redicts decreases in pain catastrophizing through positive emotions〔J〕.Psychol Aging,2010;25(3):516-23.

12Fuller IH,Sellars B,Antonucci TC.Resilience in old age:social relations as a protective factor〔J〕.Res Hum Dev,2008;5(3):181-93.

13Jeremy BY,Fred PP.Acquired hearing impairment in older couple relationships:an exploration of couple resilience processes〔M〕.Virginia: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 State University,2003;4:1-168.

〔2013-04-20修回〕

(编辑安冉冉/张慧)

猜你喜欢
韧性老龄化个体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