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和苹果树之友会的故事

2015-01-24 01:34林世亮
新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之友义工苹果树

文 / 林世亮 陈 磊

“教育走得太快,灵魂就会跟不上,所以做教育的人要经常回头看看是否关注了仁爱、利他、理性等因素的培育”。苹果树之友会正是这样的一个教育慈善团队,全部由一线教师组成,带领城市的孩子援助乡村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并相互促进,在广阔的田野与自然中探索科学奥秘,引领乡村教育破茧重生,改善城乡教育失衡。

“让科学之风在中国的乡村吹拂”,苹果树之友会虽历经艰难坎坷,但矢志不渝,义无反顾。

“芝麻!开门!”一声幼稚的喊声之后,门开了。

一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空间展现在孩子眼前。一排长长的单层柜子悬挂在门右边的墙壁上,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零件,从模型汽车,到无人机,再到轮船的发动机之类的,应有尽有。柜子下面是一排桌子,上面摆满了精致的赛车,正中心的两张大桌上面静静地伫立着几台多旋翼无人机。四面大窗户上,挂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植物。这个地方多像一个藏宝洞!

这位胖胖的小男孩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两年来这位小男孩已经养成习惯,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看这个工作室。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在窗户外看着里面,后来陈耀邀请他进来玩,再后来陈老师还告诉男孩:如果门关着,可以喊暗号“芝麻开门”,有人在就会给开门的。其实,跟这个小男孩有一样经历的还有数百人之多。由于有这么多的孩子参与活动,这个工作室会显得乱乱的,但是陈耀还是一如既往地将这个工作室的大门每天定时开放。无数的孩子上下课时间门口经过,看见这些好玩的科学实验器材,都会忍不住进来看看。

这个简陋却又好玩的工作室,原名叫作“小眼睛工作室”,因为创建者的眼睛比较小而得名(陈耀的眼睛也的确是够眯的),后来这里成了“苹果树之友”(全称“温州市苹果树之友教育志愿者协会”)的发源地。

工作室存在的12年间,先后有2000多名孩子获得了市级以上科技类各种奖项(由此可见多少孩子每天从这里进进出出)。后来这些孩子也成为了忠实的义工,参与乡村的科学教育慈善工作,很多孩子成年后仍然继续工作,奉献仁爱之心。

让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小眼睛工作室是一个很神奇的团队,能够加入到这个社团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但由于精力有限,陈耀还是从这些孩子中筛选出一批固定成员,定期参与户外科学考察活动。入选的标准很“奇葩”(他从没有告诉别人),那就是自发到工作室的次数最多,不敢进工作室却又天天趴在窗户上看的孩子会被优先录取。

生活中,陈耀是一个经常丢三落四的人,常常头发像稻草堆一样乱,甚至他的学生会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从裤兜里摸出袜子的情景。因为他脑子里每天都在想着怎样才能够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甚至他曾经为了想一个科学方案,还撞上了电线杆子。是的,他就是这么传奇,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都终生难忘。

陈耀之所以会如此迷恋科学教育,和他的出身经历也有关。

他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父亲是当年的生产队队长、种田高手,二叔是一名种西瓜的能手,三叔是一位当地很有名的木匠,四叔是在青岛某部队服役过十多年的海军战士。最让他记挂的还是爷爷的抽屉,爷爷是个很节省的人,衣服上的补丁一个接着一个,鞋子也破了,补补又继续穿,但是,他却用很多钱买了数百本连环画,存放在自己大大小小的抽屉中,让全村的孩子过来借阅。

陈耀小时候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早上要跟着父亲去自留田中“服侍”那些瓜果蔬菜。有一年四季豆大丰收,天天吃四季豆下饭直到闻到那个味道就呕吐,后来他和弟弟一起在村子的小桥上卖起了四季豆,将赚来的钱托人在城里买了马达电池。另外,童年的陈耀在三叔的木工房中建造了精致的电动轮船,在和全村的孩子的比赛中所向披靡。

那个时候,他家楼梯下的昏暗角落是全村孩子很向往的地方。大家在村子的各个垃圾堆中找来丢弃的各种小玻璃片,洗净晾干之后,将玻璃片按在《水浒传》《西游记》等小人书上用毛笔进行临摹。尽管画得很不像,但是不影响大家欣赏的心情。一本《武松打虎》的小人书,临摹叠起来的玻璃片竟比凳子还要高。整本连环画画好之后,他从父亲那儿借来生产队的手电筒,将光透过那些不知道画的是什么的玻璃片,把图像投影到楼梯下的墙壁上,开始对照着小人书中的注解,跟大家讲述书中的故事。小伙伴们经常轮流着讲,比比看谁讲得好。

络麻(谐音,农村已经不种了)成熟的时候,全村的孩子躲在络麻丛中,玩类似如今城市流行的CS战的游戏。将络麻籽塞住竹管的两端,用筷子往竹管的一端推入,“砰”的一声,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另一端的络麻籽就会喷出六七米远,由于络麻籽软软的,落在身上也是像挠痒痒一般,所以大人们也没有禁止。大家开心地玩过络麻空气枪之后,还可以将络麻的杆子用绳子一扎,制造出各种形状的小船,比如三角形船、竹筏船等等。下午游泳的时候,大家拿出今天做好的小船开始比赛谁开得快。

还有种西瓜、养猪、养牛、养珍珠蚌……

只要陈耀讲起小时候乡村的生活,他便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他说:人来自于自然,自然是人的灵性得到提升与淬炼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回到自然,回到田园,在那里才会找到真正的快乐。

正是这种经历,让他对乡村拥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坚信乡村的教育一定会好起来,只是缺乏正确的理念和发展的机会。山水田园课程的诞生是基于他的乡村生活经历,也正是由于山水田园课的诞生,催生了“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为苹果树之友会奠定学术基础。苹果树之友会将教育慈善的重心放在帮助乡村学校山水田园课程的开展与家庭实验室的推广,以提升乡村儿童的科学素养。实际上在苹果树之友会正式成立之前,他就已经带着一群义工带着乡村的贫困孩子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后来正式组织的成立只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迷人的山水田园课堂

“出发!”

一声令下,50多名城乡孩子在家长义工的带领下,开始从山脚下往奇云山山顶出发。

奇云山是位于浙江温州与青田交界的一座山峰,也是当地很罕见的一个古火山口。每年的秋季是登山的好时候。从奇云山山脚到山顶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尽管沿途都是石板路,但是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讲,还是有些困难的。

开路的家长义工,耐心地将路标每隔50米贴在石板上,让大家能够找到上山的路。4个孩子一组配置一名家长义工,每组一台对讲机保持联系。

为了让孩子们在路上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每个组都会有一张任务单,上面写着沿途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岩石的观察、植物茎叶的观察等,每到一个指定的休息点,陈耀便组织大家就地开科学讨论会。这样的安排使孩子们沿途不会觉得累,在不知不觉中4个小时就过去了,无形中还教会了孩子学会欣赏路上的风景。所以很多跟陈耀去考察过的孩子,日后去旅行的时候,往往会捡一旅行箱的石头或植物回来,特别与众不同,当然有时也让很多家长哭笑不得。

到了山顶,已经是中午1点多了。奇云山的山顶腹地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大草原,有开着各种颜色的花,偶尔野兔与松鼠在草地上奔跑跳跃。大家围成一圈开始品味带来的各种美食,陈耀从一路扛上来的纸箱里面,拿出两个用布包了很多层的东西,慢慢解开,原来是两个砂锅,打开还有点热气。他神秘地告诉大家这是奇云山地区的特产糯米鸡。很快,砂锅里的糯米鸡连汤都被大家喝光了。

美美的午餐之后,各个小组按照土壤、植被、动物等学科分类开始了考察。这些平时很调皮的孩子,此刻却认真地去收集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与证物,抱着不能破坏生态的原则采集样本。

土壤小组的学生,居然拿出一根长长的铁管子,垂直往土壤中向下敲打着,据说要采集土壤层的样本,但是他们忽略了越往下的时候,阻力会越大,不到几十厘米就打不下去了。于是只好用小铲子往下挖土,弥漫着硫磺气味的土壤层渐渐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一个多小时后,大家围在乱石堆中,开始讲述着自己的发现,一个个小组争先恐后又胸有成竹地展示成果:我们找到了很多证据,能够证明这里在远古时代是一个火山口……

像这样的科考活动每年都会有30多次。这种以山水田园为课堂,以体育、数学、语文、科学等学科融合来组织科考的形式,被陈耀命名为“山水田园课堂”,而这些活动无不带着他自己童年的影子。

一群孩子,在田野上嬉戏,一会儿像农民,一会儿像木工,一会儿像科学家,一会儿又像一群“小疯子”……这就是陈耀眼中的童年时光。

苹果树之友会

后来,聚集在周边热衷于山水田园科考活动的城乡孩子越来越多了,陈耀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这种乐趣,但是就算是铁人,也没有办法带领数千名孩子去考察啊。这个时候,他一个很大胆的想法诞生了,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实验室。让每个孩子在指南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家中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带着问题进行科学小课题的研究。

这个计划首先在他自己的学校得到实施和普及,全校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家庭实验室建立了起来,同时众多对科学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被发现。他本人也因为科学教育方面的成就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2007年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在中南海怀仁堂,陈耀向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畅谈了将家庭实验室计划带到西部乡村的梦想,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回到本地之后,生活又回归了常态,毕竟梦想的实现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的。

2008年的时候,四川的地震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地震之后,陈耀带着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的安排下为地震灾区的老师进行了科学教学的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乡村学校的确很需要科学教育的普及。回到温州后,他将孩子和家长聚集在一起,商量能否为乡村学校的孩子们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于是,苹果树之友诞生了。

“苹果树之友”的意思是什么呢?“苹果树”就是牛顿当年的苹果树,“之友”就是一群呵护苹果树成长的人。这群热心的人,先是成立了温州慈善总会苹果树之友义工队,2014年在温州民政局支持下正式注册成为“温州市苹果树之友教育志愿者协会”。

原先的工作室是陈耀一个人带领着孩子们东奔西跑的,现在是一群义工带着城里的孩子,扶持乡村学校孩子的教育公益活动。

短短7年时间,苹果树之友教育志愿者协会帮助湖北省三洞水小学等11所学校实施了“桂馨书屋”、营养餐计划等项目,大人拿出自己的奖金和工资,小孩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做义工,开始了一段很有意义的义工之旅。

位于温州的永嘉石公田小学是一所只剩下30名孩子的山村小学。朱利锋老师原先只是这里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后来成为苹果树之友义工,亲自带领山村的孩子们实施山水田园课程,开发出了“打水漂”“油菜花地的秘密”“水晶兰的探索”等一大批田园课程案例。这个山村学校的孩子,从原来的不会读书,成长为能够上台发表科学报告会的演说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苹果树之友给这所山村学校带来梦想和目标。

在具体执行人朱利锋校长等人的带领下,石公田小学的山水田园课程形成一个全课程教学体系。以《油菜花开》为例,春天来临,当田野上油菜花开的时候,美术课和科学课老师将一群孩子带到了油菜花田中。美术老师让孩子们拿出绘画工具和坐垫,端坐在油菜花田的空隙中,让大家闭上眼睛呼吸着其中特殊的芳香,然后再睁开眼睛,仔细观察着远近不同的油菜花。有些孩子仔细解剖着油菜花,有些孩子仔细测量油菜花植株的高度和叶片的大小,“唰唰唰”,纸上描绘出五彩斑斓的油菜花田的盛景。相对于室内的绘画,实景写生更能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下感受自然界的美,激发创作的欲望。一个半小时悄悄过去了。当孩子们陆续将作品交给美术老师之后,科学老师从油菜花田中蹿了出来,从手中的袋子里取出手持显微镜、镊子、小盘等工具发给每个小组的孩子们。神奇的科学课开始了,根据老师提供的任务单,孩子们科学规范地记载自己的探索成果:一棵油菜的叶子数量、叶片形状、叶缘特征、叶脉的形状特征等等,在记录单上整齐地粘贴油菜花的花瓣、萼片、雄蕊、雌蕊。他们还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的形状特征,借助显微镜看子房中的一粒粒胚珠像珍珠一样闪亮动人。同时,油菜花田中的动物以及伴生的植物观察记录也一起被记载在记录单之中。

接着科学汇报会开始了。孩子们站在田野上,对着大地大声讲述着自己的发现以及问题,听众们被深深吸引了。演讲者讲完之后,如果受到质疑,要回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直到大家满意,才能够离开简陋的田野演讲台。

一个上午往往就这样过去了,饥肠辘辘的感觉告诉大家已经中午时间。

下午继续神奇的田园课程,这会儿语文老师又带着孩子们走向油菜花田,细心的朱老师,带领大家将小桌子摆在了田野的空隙,让大家坐在垫子上,开始写作。神奇的油菜花活灵活现涌现在纸上,美丽的乡村田野触动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让写作的过程充满了诗情画意。

在油菜花生长的几个月中,每周都会安排孩子们测量观察与记录油菜花的生长情况,一直到油菜花谢了,结出果荚了,里面的种子弹射出来。孩子们和农民们一起采收油菜籽,并榨成油料,再用菜籽油炒出了香喷喷的美味佳肴,晚上的时候还用菜籽油做成油灯,体验古人读书的昏暗与艰辛。

这门《油菜花开》课程,需要数学、语文、艺术、科学等多个学科老师齐上阵,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之久,孩子们在此过程中用绘画、习作、演讲、科学记录等形式展现,体验了成果,感受了山水田园课程之美。

苹果树之友的乡村电影课程也是很受孩子喜爱的课程。

苹果树之友义工王斌从2010年开始,每周三晚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来到石公田小学,为这里的孩子播放电影。他自己买播放设备和音响设备,每次过来还给孩子们带各种小礼物。原先只是随便选择播放素材,到后来形成了一套电影课程,涉及名著、名片、科学探秘等等,为山村孩子打开一个新的视窗。

今天苹果树之友的足迹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只要有需要,果友们就会奔赴那个需要的地方。

雅安地震发生时,苹果树之友陶冠铭同学,将自己家庭实验室中养殖的近万条蚕宝宝装进小盒子,贴上“爱心蚕宝宝”的标签,到公园、学校进行售卖,得到28000元善款。最后,通过北京桂馨基金会,为雅安当地学校捐助了图书。

2015年,苹果树之友四季盛典项目启动,“四季·春节”“四季·元宵”“四季·端午”等项目将传统节日与科学、文化、数学等元素结合,让城里和乡村的孩子,过上与众不同的节日。端午节的时候,孩子穿上汉服、古法染蛋、探索艾草菖蒲的神奇……

同年,苹果树之友神奇校车项目启动,一辆普通的车子装满了神奇的探索材料,带着城里的孩子。到乡村的学校,帮助当地的孩子做科学探索活动和科学嘉年华,让科学之风在乡村吹拂。

至今,苹果树之友已经和全国各地20多所乡村学校结成同盟,家庭实验室已经辐射到各地260多所学校,并得到推动。

猜你喜欢
之友义工苹果树
藏家之友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诗词之友》赠阅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我要当义工
藏家之友
苹果树
藏家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