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存在的误区及对对策措施

2015-01-24 18:47顾文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12期
关键词:母源性疾病免疫抑制

陆 波 顾文军

(靖江市农委质监科,江苏靖江 214500)

猪瘟免疫存在的误区及对对策措施

陆 波 顾文军

(靖江市农委质监科,江苏靖江 214500)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威胁养猪业发展。急性型以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为特征;慢性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极高,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以列为一类传染病,该传染病是我国养猪业头号杀手。

猪瘟作为我国强制免疫的病种,猪瘟疫苗也经历着从猪瘟联苗、猪瘟兔化弱毒苗、猪瘟脾淋苗到现在使用的猪瘟细胞苗的演变,疫苗的保护率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在免疫监测中我们不难发现,猪瘟抗体合格率并不能完全达标,有时甚至合格率低于标准水平,这说明我们在猪瘟免疫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存在“注射剂量多多益善”或“剂量多总比少好”的错误观点

无论是常规的猪瘟免疫还是紧急免疫接种猪瘟疫苗,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都是错误的做法,即使免疫后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后期的负面效果则是非常严重的。

(1)猪瘟苗是活疫苗,大剂量的注射无形中就给猪的机体内注入了大量病毒,这对抵抗力低下的仔猪轻则产生一般应激反应,重则是猪瘟潜伏的病原。

(2)大剂量使用猪瘟疫苗不仅造成疫苗浪费,从长远来看会影响猪瘟病毒的变化及机体正常免疫能力的产生,甚至会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现象。

2 免疫程序随意性大

免疫程序设计的关键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和何时进行加强免疫。配种前接种的母猪,其仔猪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此时进行猪瘟免疫能明显导致抑制机体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而会降低机体对猪瘟病毒的抵抗力。30日龄至40日龄仔猪逐渐失去了母源抗体的保护,此时才是注射猪瘟疫苗的最佳时机。在首次免疫后约30天,猪瘟首免所产生的抗体会逐渐降低,此时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使机体内抗体产生水平更高更持久。因此,适宜的免疫程序是整个免疫环节中的关键。

3 对策

(1)使用优质稳定的猪瘟弱毒苗。高效细胞苗品质均一性好,产品质量稳定,是免疫、净化从而最终消灭猪瘟的最有利的武器。

(2)严格按照本地区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尽量避免因免疫程序随意而造成的免疫失败。

(3)规范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如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氟苯尼考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在免疫后不规范使用药物,从而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影响免疫应答。

(4)加强饲养管理,严禁使用霉变饲料。由于霉变饲料中的各种霉毒菌素能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把关饲料的质量。

(5)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对猪免疫器官的损害较大,因此在生产中应加强对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预防和控制。

众所周知,猪瘟的控制核心是免疫,如何使猪群产生均匀、高滴度的抗体是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难题。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全方位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种猪群的净化,仍是目前控制猪瘟的最有效的手段。

猜你喜欢
母源性疾病免疫抑制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鸡新城疫攻毒保护及不同母源抗体起点鸡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广西柳州市部分山羊规模养殖场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田间检测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应用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