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随访护理体会

2015-01-24 23:13吴焕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抗凝服药出院

吴焕荣

(河南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61)

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随访护理体会

吴焕荣

(河南南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61)

目的 总结对4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出院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进行随访的护理体会。方法 配合医师对4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生命体征评估、血常规与生化检查以及心理护理。结果 46例患者的INR水平总体控制良好,4例完成随访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随访期间无复发;6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发生轻微出血症状。结论 对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护理,可降低服药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服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随访护理;疾病认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预后不好,且容易引起肺栓塞,轻者导致患者的部分或全部的功能丧失而致残,重者危及生命。目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估计每年(56~122)/100万人[1-2]。DVT后遗症发生率高且易复发,尽管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但首次发病后半年内仍有7%的血栓复发;1~2年约有20%~50%的DVT发生血栓后综合征;而且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的出血风险也会增加,因此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随访护理很有必要。随访护理是利用护士与患者间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互动,促进患者身心全方面康复,预防疾病的复发,现将我科对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共46例患者在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的情况下定期进行的随访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8~78岁,平均61岁。血栓发生在左下肢34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7例。住院时间8~23 d,平均18 d。46例患者出院后均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随后每月返院随访1次,最长者已完成12个月随访,最短者7个月。

2 随访护理

2.1 随访目的:出院后的定期随访是院内治疗的延续,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存在出血的风险,及时发现、正确评估、及时干预是降低出血风险的必要手段;随访护理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出院后生活习惯中的不良行为,如饮酒、吸烟、久站、久坐等。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采用积极的生活态度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帮助深静脉血栓患者树立信心和增强耐心。抗凝药物治疗深静脉血栓疗程较长,易出现反复,急性发作时患者要忍受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升高、皮肤潮红等不适,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安抚其焦虑情绪,是深静脉血栓患者出院后随访的重要环节;出院后定期随访是对住院期间观察和治疗结局的检验和评估。

2.2 随访方法

2.2.1 随访的频率和时间:每月1次的随访可以及时发现服用抗凝药物后易出现的出血风险,考虑到深静脉血栓患者多为老年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3个月随访1次,但是每个月均应进行电话随访,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直至临床症状稳定;目前46例患者均为每个月来院随访。

2.2.2 随访过程中的评估方法:为了正确评估患者所服用的抗凝药物的剂量是否正确,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能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我科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调整药物剂量的标准。一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以及治疗推荐使用中等强度的抗凝治疗2.0~3.0。若INR>3.0则说明药物剂量过大,应适当减小;当INR<2.0时则适当增加药物剂量,以保证抗凝治疗的效果最佳。

2.2.3 为每例患者创建专属随访档案:为保证抗凝治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每例患者建立一个专属的随访档案显得十分必要。档案中包含患者住院时的病历、2次随访之间所服用的药物剂量及对应的INR值、每次随访时体格检查的结果、患者所填的服药日志卡、每次的血常规和血生化监测结果、心理干预的过程等,可为患者提供调整剂量的依据,也可以在医师给患者下病理诊断时提供参考。

3 随访内容

3.1 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嘱执行的程度,即是否按医师处方规定用药。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通过计算依从指数(CI)来正确反映,CI=已服用药量(片数)/处方所开药量(片数)×100%。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用药多且复杂;记忆力减退、视力差,容易忘记服药或未按规定量服用,服药依从性较低,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有:①制作服药日志卡,教会患者在卡片上记录每日服药的时间与所服药量。②药品标签应用大字标出,注明用法、用量等。③对患者及护理者讲清如何正确用药。2012年3月随访至今,46例患者总体服药依从性良好,偶有漏服或多服,随访护士指导其规范填写服药日志卡后,漏服、多服现象减少;1例患者私自调整药物剂量,经过随访护士的悉心教育与指导,目前依从性已升至100%,病情趋于稳定。

3.2 血常规与生化的监测:为了解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疾病恢复和营养状态,出院后的随访中需要做血常规和血生化的监测,每3个月采血1次。检查结果可以指导药物剂量调整,6例出血患者均为轻微的牙龈出血和(或)口腔黏膜出血,经及时调整药量后出血已好转或停止。

3.3 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健康教育:首先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后,使患者了解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及重要性。鼓励患者戒烟、戒酒、多饮水、多进食低脂清淡食物,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嘱患者休息时抬高患肢,使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膝关节屈曲15o。告诫患者不可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可以湿热敷,以缓解血管痉挛,减轻肿胀、疼痛。避免长久固定姿势,不可长时间行走及重体力活动,应适度活动,活动时穿着尺寸合适的弹力袜。

3.4 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要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与随访期间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需要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护。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缺乏了解,害怕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或治疗无效,常存在恐惧心理;短时间内,治疗未达到预期疗效,对治疗产生怀疑,存在不满情绪;或由于经济及预后等原因顾虑太多,出现忧郁心理。在医师与随访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45例患者均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例患者情绪波动明显,与短期内治疗效果不佳有关。随访护士及时发现该患者的不良情绪,经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本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与预后,并组织病友座谈会鼓励其交流治疗经验,目前该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能够遵医嘱服药并按时随访,下肢肿胀有所减轻,已恢复疾病治疗的信心。

4 随访结果

46例患者的病情较住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减轻,INR总体水平控制良好。INR范围<2.0,2月5例,3月4例,4月2例,5月3例,6月3例,7月1例,合计18例,INR范围为2.0~3.0,2月40例,3月39例,4月41例,5月38例,6月39,7月40例,合计237例。INR范围>3.0,2月1例,3月3例,4月3例,5月1例,6月0例,7月1例,合计9例。

4例已完成随访的患者反映治疗效果良好,下肢肿胀基本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在随访过程中,6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症状,包括牙龈出血和(或)口腔黏膜出血,均在调整药物剂量后好转。

5 小 结

随访护理不但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去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状态,还可以不断地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护理工作。本组46例随访患者,除1例在住院期间出现肺栓塞外,其余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减轻。通过指导患者正确认识和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与预后,患者能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危险因素,如创伤、长期卧床、经常固定坐姿超过4 h等。定期的随访有助于患者牢记健康教育内容,随时关注饮食营养;适当活动下肢;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遵医嘱按时服药。多数患者反映随访后生活基本自理,下肢肿胀和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随访护理的结果使护士对病患的护理从医院延伸到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连续性护理的特点,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1] 马翠萍,朱瑞芳.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420-421.

[2] 乔蕾,李启琴,李娟.护士对出院患者实施随访护理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学报,2012,33(2):272.

R473.5

B

1671-8194(2015)14-0220-02

猜你喜欢
抗凝服药出院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